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明发现一种淡黄色的固体粉末可以用于杀菌、消毒和漂白。于是想探究该固体的成分。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___,另一个方案不好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为进一步研究,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了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小明判断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和一种无色气体,并对生成的气体成分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不合理____(填“①”或 “②”)。理由是__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合理(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该淡黄色固体的化学成分是什么?
[查阅资料]
(1)硫单质是一种淡黄色固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点燃硫单质,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2)过氧化钠(Na2O2)是一种淡黄色固体,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并放出大量的热。
[设计实验方案]
方案一:取少量该固体粉末于试管中,加2mL水,振荡并观察现象。
方案二:在燃烧匙里放少量该固体,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比较以上两方案,你认为的最佳方案是___,另一个方案不好的理由是______。
[实验验证并得出结论]
小明通过实验验证,确定该淡黄色粉末为过氧化钠。
小明为进一步研究,向盛有少量该固体的试管中加入2mL水,立刻观察到有无色气泡产生;并且验证出了该反应同时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小明判断反应生成了氢氧化钠(NaOH)和一种无色气体,并对生成的气体成分提出了以下两种假设:
①该气体是CO ②该气体是O2
你认为上述假设哪个不合理____(填“①”或 “②”)。理由是_____________。
请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你的假设是否合理(写出简要操作步骤、实验现象和结论)。
操作步骤 | 实验现象 | 结论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 |
[分析]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单选题- (共20题)
5.
下列关于S+O2
SO2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表示硫与氧气在点燃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
B.参加反应的硫与氧气的质量比是2:1 |
C.反应前后硫原子、氧原子的个数均不变 |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硫的分子个数比为1:1 |
15.
某外控型食品保鲜剂以淀粉、二氧化硅(SiO2)为载体,吸附酒精制作而成。保鲜原理是酒精缓慢挥发,在食品周围形成一定浓度的气体保护层。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SiO2中的Si的化合价为+4 |
B.起保鲜作用的物质是酒精 |
C.该保鲜剂不能与明火接触 |
D.酒精挥发时分子体积变大 |
18.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目的是( )
| A | B | C | D |
实验方案 | ![]() | ![]() | ![]() | ![]() |
目的 | 证明呼出气体比吸入空气的CO2含量多 | 证明氨分子在不断运动 | 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A.A | B.B | C.C | D.D |
3.填空题- (共12题)
22.
合成氨是人类科学技术上的一项重大突破,对社会发展与科技进步做出了巨大贡献。合成氨工艺的主要流程如下:

(1)合成塔中的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原子种类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在1.01×105 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T <________℃。

(1)合成塔中的反应在高温、高压、催化剂条件下进行,其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A.元素种类 B. 分子种类 C. 原子种类
(3)生产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
(4)根据表中的数据回答问题。
物质 | H2 | N2 | NH3 |
沸点/℃(1.01×105 Pa) | –252 | –195.8 | –33.35 |
在1.01×105 Pa时,要将工业合成氨的产物氨气(NH3)从它的反应物氮气和氢气的混合物中分离开来,最适宜的温度应该控制在________℃≤ T <________℃。
23.
柴油机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氮氧化物,某种尾气处理技术利用氨气与氮氧化物发生化学反应①和②,降低污染物排放,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涉及的含氮元素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1)一个A分子是由_____个原子构成的。
(2)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3)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反应②涉及的含氮元素物质中,氮元素化合价最低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4.
某同学设计了如下2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实验1 实验2
(1)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实验2中,天平的指针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向左偏转 B. 不偏转 C. 向右偏转
(3)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实验1 实验2
(1)上述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实验1”或“实验2”)。
(2)实验2中,天平的指针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向左偏转 B. 不偏转 C. 向右偏转
(3)如右图所示,点燃蜡烛后,电子称示数逐渐减小。蜡烛减小的质量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燃烧后生成物的总质量。

25.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个氧原子________②2个氧分子_______③5个钠离子_______
(2)已知“
”、“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请用序号填空:
下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1)用化学用语表示①2个氧原子________②2个氧分子_______③5个钠离子_______
(2)已知“


下图表示的气体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 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27.
某品牌补钙药品的部分说明书如图所示。若人体对该药品中钙的平均吸收率为30%。

(1)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
(3)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为______ g 。

(1)碳酸钙(CaCO3)中钙、碳、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
(2)碳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 。
(3)按照说明书服用,每天实际被人体吸收的钙元素质量为______ g 。
28.
小明同学利用不同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1)小明先用图1中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放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实验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右所示。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小明又设计了图2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查阅资料]白磷的着火点40℃。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一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二是: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_mL时停止流下。
(1)小明先用图1中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__,放热,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得出的结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约占1/5。能得出此结论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完成实验后,小明想能否使用其它物质代替红磷进行上述实验,并且查阅了相关资料,如右所示。下列物质中,不能用于代替红磷进行该实验的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木炭 | B.铁丝 | C.镁条 | D.硫 |
[实验准备]锥形瓶内空气体积为230mL,注射器中水的体积为50mL,该装置气密性良好。
[实验探究]装入药品,按图所示连接好仪器,夹紧弹簧夹。先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很快被引燃,然后将锥形瓶从热水中取出。

[现象分析]①将锥形瓶底部放入热水中,白磷被引燃;
②在整个实验过程中,可观察到气球的变化是____________;
③待白磷熄灭、锥形瓶冷却到室温后,打开弹簧夹,还可观察到的现象一是:注射器中的水自动喷射出来,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现象二是:当注射器中的水还剩约________mL时停止流下。
29.
空气也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
(4)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5)己知在压强为l0lkPa时,液态氮的沸点是-196℃,液态氧的沸点是-183℃。工业上制取氧气,控制温度在˗196℃< T <_____________℃时,可以将液态空气中的氮气与氧气分离开。
(1)空气中含有氮气、氧气、稀有气体等,空气是一种________(填物质分类)。
(2)空气成分中可做多种用途电光源的是_________。
(3)食品包装中充入氮气用以防腐,因为氮气的化学性质________
(4)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大气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A.使用清洁能源 | B.燃放烟花爆竹 | C.植树造林 | D.提倡绿色出行 |
30.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
(5)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仪器a的名称为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3)若用B装置制备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4)若要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填字母序号)。
(5)若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
(1)制作过滤器的过程如下图所示,其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_(填序号)。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过滤操作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时漏斗下端管口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举出一个生活中应用过滤原理的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
人类的生活、生产离不开水。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_____、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自来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说明直饮水的硬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 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5)航天员饮用的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相比,具有水溶性强、密度高、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1)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水,自来水厂利用沉淀、_____、吸附和消毒等方法净化水。
(2)取某小区等量的自来水和直饮水,分别加入等量肥皂水并搅拌,发现直饮水中有大量泡沫,没有浮渣,自来水中泡沫少且有浮渣,说明直饮水的硬度较_____(填“大”或“小”)。
(3)日常生活中使用硬水会带来许多麻烦,家庭生活中既能降低水的硬度,又可以杀菌消毒的方法是_____。
(4)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 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5)航天员饮用的小分子团水与普通水相比,具有水溶性强、密度高、在人体内储留时间长、排放量少等特点。下列关于小分子团水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水分子的化学性质被改变了 B.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间没有间隙
C.小分子团水中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D.小分子团水的部分物理性质与普通水有所不同
33.
十八世纪末,人们就开始了对水的组成的研究。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 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 文迪许用纯氧气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 (填“1”或“2”)。
(1)英国科学家普利斯特里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盛在干燥、洁净的玻 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内壁上出现了液滴。不久,卡 文迪许用纯氧气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
(2)基于卡文迪许实验,可得出的关于水的组成的结论是: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3)后来,科学家进一步利用电解水实验(如右图所示)证明水的组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______ (填“1”或“2”)。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1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