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2题)
1.
下列句子中成语运用正确的一项是( )
A.听了这个幽默的故事,他忍俊不禁地笑了起来。 |
B.魔术师的精彩表演令大家张目结舌。 |
C.班会上,他夸夸其谈,出众的口才使大家十分佩服。 |
D.去年暑假,妈妈领我去了桂林,那里的行云流水,让人感到美不胜收。 |
2.
下列文学文化常识中,表达有误的一项是 ( )
A.李清照,南宋女词人,号易安居士,长于诗、文、词,兼书法、绘画,且通音律。诗文笔力雄健,情辞慷慨。 |
B.列子,战国前期思想家,是老子和庄子之外的又一位道家思想代表人物。《列子》又名《冲虚经》,全书共载民间故事、寓言、神话传说等134则,题材广泛,颇富教育意义。 |
C.《孟子》是记载孟子及其学生言行的一部书,是孟子写的。孟子是战国中期人,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 |
D.《背影》是现代作家朱自清于1925年所写的一篇回忆性散文。这篇散文叙述的是作者离开南京到北京大学,父亲送他到浦口火车站,照料他上车,并替他买橘子的情形。作者用朴素的文字,把父亲对儿女的爱,表达得深刻细腻,真挚感动,从平凡的事件中,呈现出父亲的关怀和爱护。 |
2.字词书写- (共2题)
3.
根据拼音写出汉子。
chóu chú(__________) pán shān(__________) pó suō(__________) fǔ kàn(__________) suǒ xiè(__________)
chóu chú(__________) pán shān(__________) pó suō(__________) fǔ kàn(__________) suǒ xiè(__________)
3.句子默写- (共1题)
5.
请在下列各小标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
①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饮酒》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同上
③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李贺《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⑥我报路长嗟日暮, 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⑦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①采菊东篱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饮酒》
②此中有真意,_____________。同上
③_____________,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二章》
④报君黄金台上意,_______________。李贺《_________》
⑤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杜牧《赤壁》
⑥我报路长嗟日暮, _________。_________。 李清照《渔家傲》
⑦_____________,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孟子二章》
4.诗歌鉴赏- (共1题)
6.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小题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春 望·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小题1】你认为“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哪个字用得好?请作简要赏析。
【小题2】请展开想像,描述“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5.文言文阅读- (共1题)
7.
阅读下面言文完成小题。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3)杂然相许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下面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小题3】翻译文中下面的句子。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
(3)杂然相许
(4)河曲智叟亡以应
【小题2】下面语句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
A.惩山北/之塞 |
B.吾与汝/毕力平险 |
C.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
D.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
(1)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小题4】作者在叙述愚公移山的过程中,写小孩“跳往助之”的用意是 ,写愚公与智叟辩论的作用是 。
6.现代文阅读- (共2题)
8.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小题1】分析《昆虫记》的主题。
【小题2】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小题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石蚕靠着它们的小鞘在水中任意遨游,它们好像是一队潜水艇,一会儿上升,一会儿下降,一会儿又神奇地停留在水中央。它们还能靠着那舵的摆动随意控制航行的方向。
我不由想到了木筏,石蚕的小鞘是不是有木筏那样的结构,或是有类似于浮囊作用的装备,使它们不致于下沉呢?
我将石蚕的小鞘剥去,把它们分别放在水上。结果小鞘和石蚕都往下沉。这是为什么呢?
原来,当石蚕在水底休息时,它把整个身子都塞在小鞘里。当它想浮到水面上时,它先拖带着小鞘爬上芦梗,然后把前身伸出鞘外。这时的小鞘的后部就留出一段空隙,石蚕靠着这一段空隙便可以顺利往上浮。就好像装了一个活塞,向外拉时就跟针筒里空气柱的道理一样。这一段装着空气的鞘就像轮船上的救生圈一样,靠着里面的浮力,使石蚕不致于下沉。所以石蚕不必牢牢地粘附在芦苇枝或水草上,它尽可以浮到水面上接触阳光,也可以在水底尽情遨游。
不过,石蚕并不是十分擅长游泳的水手,它转身或拐弯的动作看上去很笨拙。这是因为它只靠着那伸在鞘外的一段身体作为舵桨,再也没有别的辅助工具了,当它享受了足够的阳光后,它就缩回前身,排出空气,渐渐向下沉落了。
我们人类有潜水艇,石蚕也有这样一个小小的潜水艇。它们能自由地升降,或者停留在水中央--那就是当它们在慢慢地排出鞘内的空气的时候。虽然它们不懂人类博大精深的物理学,可这只小小的鞘造得这样的完美,这样的精巧,完全是靠它们的本能。大自然所支配的一切,永远是那么巧妙和谐。
【小题1】分析《昆虫记》的主题。
【小题2】结合选段,说说为什么鲁讯将这本书誉为“讲昆虫生活的楷模”?
【小题3】请列举出《昆虫记》中其他两种动物,并说出它们的生活习性。
【小题4】结合选文,说说作者探讨问题的过程反映了作者什么精神?对你有什么启示?
9.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小题
三角梅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 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1)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小题3】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三角梅
那年春天,我们陆续给小院栽了一些花木,其中包括一棵三角梅。我们知道三角梅可以开出很繁盛很灿烂的花,所以对它怀着极为美好的憧憬,特意把它栽在房屋山墙边极为显眼的地方,希望无论是谁来到我家门前,一眼就能看见。
不料遇到了令人非常沮丧的事情。栽的时候,都一样认真,一样施足了底肥浇足了水,栽好之后,管理也没有偏三向四,可是别的花木都长得欢欢势势,到抽条时抽条,到开花时开花,一年下来,都长得很像个样子了,唯独那棵三角梅老是婴儿似的趴在那儿,停滞在那儿,好像完全忘了自己应该长长了。
第二年,那棵三角梅仍然毫无变化。
第三年,满院子的花木都长得青春勃发,高大喜人,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我和老伴感伤地想,它总有一天会死去的。但自己亲手种下的,还曾怀有那样美好的憧憬,心中仍存那么一丝丝的期盼。
去年是栽下它的第四个年头了。春天,当别的花木都在泛绿、发芽时,那三角梅依然毫无生机,一点要拥抱春天的意思都没有。我和老伴多次站在它面前皱眉,叹息,甚至责备。我们说,干脆把它拔了吧,省得它还占着一块地方,还要天天浪费几勺水。我的女儿和女婿,也是这样的观点。至此,全家的意见都一致了,欲除之而后快。
然而,事情却出现了意想不到的变化。就在我们说这话后的不长时间,我们惊喜地看见,三角梅可怜兮兮的枝叶间,居然抽出了一枝表皮有着细致纹路的新条,而且长得很快,不久就长到二尺长了,接着又在那新条上旁逸斜出,生出了好几条侧枝。我们高兴极了。可为什么会突然发生这么大的变化呢?也许是我们要挖掉它的议论被它听懂了吧!如果是,对它来说,那可是个性命攸关的大事啊,于是它就拼命一搏,终于把生命的力量给搏出来了。好像每天太阳一出来,它就死盯着周围的花木,与它们比赛着成长。它身上透露出来的生机,非常生动地展现在蓝天之下,是那么醒目耐看。这时候与其他花木相比,它毫无逊色之处。它像沉默了好几年的毛毛虫,蓄满力量,开始向着花蝴蝶的方向蜕变了。
又过了一个多月,我出门要干什么去,忽见山墙边露出一段红色的花枝,仔细一看,才发现竟然是三角梅开了一嘟噜火红的花。它静静地趴靠在墙边,正好长了一人高。我急忙叫来老伴,让她也高兴高兴。老伴的眼中闪耀出多年来少见的美丽光彩。
又是一个春天来临了,此时的三角梅已长成一棵枝茂花繁的大树,比房檐都高,它的 红色花瓣就像红金子捶成的薄片,只要轻轻撞击就能发出动人的声音。太阳照射的时候,它的每朵花都泛溢着红色的光晕;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
(选自《光明日报》,有删改)
【小题1】在栽种后的四年里,三角梅的生长经历是怎样的?请结合文章内容进行梳理。
第一年
第二年
第三年
第四年:由毫无生机到开始抽枝,生长,开花。
【小题2】请从修辞角度,赏析文章第8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
(1)那棵三角梅的叶片却比当初栽下时还少了好多,病恹恹的,一副要死不活的样子。
(2)风儿一吹,每朵花都像一只火红的蝴蝶张开了翅膀,扇动着,奋争着,仿佛急欲挣脱枝头,翩翩飞去。
【小题3】文章第⑨自然段,作者发出了“生命,在坚韧中真是蕴藏了无法言说的奥秘和潜能”的慨叹。请简要分析这一段在全文中的作用。
7.语言表达- (共1题)
8.作文- (共1题)
1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按要求作文。
郭冬临、牛莉等人的小品——《一句话的事儿》。小品中有这样精彩的一句话:“一句话能成事,一句话也能坏事,一句话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社会”。人生的成败,常常因为一个人、一件事,甚至一句话而有决定性的影响。尤其对人有用的一句话,胜过千言万语。
古今中外有很多人因为别人的一句话而深受感动,豁然开朗。甚至由于“一句话”而改变一生的事例,更是多不胜数。
亲爱的同学,在你的生活中,你的父母,你的亲戚,你的邻居,你的朋友,你的老师,你的同学,他们有一句让你刻骨铭心的话吗?你读过的名著或是休闲文学作品中,有一句让你刻骨铭心的话吗?你看过的电影电视剧中,有一句让你刻骨铭心的话吗?……
请以“那句话,让我___________”为题,要求:1.除诗歌外,文体自选;2. 字数控制在600字到800字之间; 3.书写工整。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选择题:(2道)
字词书写:(2道)
句子默写:(1道)
诗歌鉴赏:(1道)
文言文阅读:(1道)
现代文阅读:(2道)
语言表达:(1道)
作文:(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