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葫芦岛市兴城市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55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6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空气质量与氮氧化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氧化氮和二氧化氮是两种重要的氮氧化物。一氧化氮(化学式为NO)是一种无色气体,熔点-163.6℃,沸点151℃,密度比空气略大,微溶于水。NO不稳定,易于空气中氧气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有刺激性气味的二氧化氮(NO2)。实验室用铜与稀硝酸反应来制备NO.工业上可用氨气与氧气为原料,在加热和催化剂条件下制得一氧化氮。汽车尾气(含有CO与NO等物质)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治理的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使CO与NO反应,生成两种可参与大气生态环境循环的无毒气体。NO被发现广泛分布于生物体内各组织中。1992年被美国Science杂志评选为“明星分子”。NO在心、脑血管调节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生物学作用,是心脑血管的保护神。
依据文章内容,请回答下列问题:
(1)NO的物理性质______。
(2)NO在空气一种会转变成______。
(3)NO可用______法收集。
(4)治理NO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NO对人类有利的一面主要体现在______。

2.计算题(共2题)

2.
实验室用加热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加热至不再有氧气生成为止,冷却,称量试管中剩余固体的质量为28.4g,此时共收集到氧气2.24L(氧气的密度1.43g/L)。(计算结果保留到小数点后一位)
(1)求生成的氧气质量为______g?
(2)求反应前高锰酸钾的质量为多少克_______?
(3)求剩余固体中氧化物的质量分数_________?
3.
丁香油酚(C10H12O2)是玫瑰花中含有的主要物质。根据其化学式计算:
(1)丁香油酚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
(2)丁香油酚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______;
(3)16.4g丁香油酚中含有氢元素的质量是______g(计算结果保留0.1g)。

3.简答题(共1题)

4.
根据如图所示的实验操作回答问题。

(1)甲图装置中的一处错误是______;
(2)某同学用乙图装置探究燃烧的条件,水的作用是提供热量和______;
(3)丙实验燃烧匙中所盛药品红磷要过量,其原因是______;
(4)丁图中硬质玻璃管内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丁图中有一处明显的缺陷,请指出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5.
已知A、B、C、D、E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五种物质。其中A、D是黑色固体,B、C、E是无色气体,B的相对分子质量小于气体C,化合物D含有地壳中含量居第二位的金属元素。它们在一定条件下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D______;
(2)评价物质B的“利”与“弊”(各写一例)利:______,弊: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B→C______;
(4)写出物质C的一种用途______。

5.单选题(共16题)

6.
下列过程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高粱酿酒B.燃放烟花C.干冰升华D.牛奶发酵
7.
在一密闭容器中,盛放A、B、C三种物质各30g,加热充分反应后,各物质质量变化如下:
物质
A
B
C
新物质D
反应前物质质量/g
30
30
30
0
反应后物质质量/g
待测
33
0
22
 
关于此反应,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  )
A.A物质有可能是单质
B.变化后待测物A的质量为5g
C.该变化的基本反应类型是分解反应
D.C物质中所含有的元素种类是A、B、D三种物质中所有元素种类之和
8.
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
A.冰水B.二氧化硫C.干冰D.石油
9.
下列对生产、生活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
A.石油气加压后贮存在钢瓶中,因为气体分子体积很小
B.冬天水管里的水结成冰后不再流动,因为分子停止运动
C.温度计里的汞柱下降,因为原子随温度的降低而变小
D.10mL酒精和10m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mL,因为分子之间有间隔
10.
“碧螺春”茶叶中的单宁酸具有抑制血压上升、清热解毒、抗癌等功效,其化学式为C76H52O4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一个单宁酸分子是由76个碳原子、52个氢原子和46个氧原子构成
B.单宁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单宁酸中碳、氧元素的质量比为38:23
D.单宁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约为
11.
在太空舱里,为了保持舱内O2和CO2气体含量的相对稳定,常用NiFe2O4作催化剂将宇航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NiFe2O4中铁为+3价,则Ni的化合价为(  )
A.B.C.D.
12.
氧气和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的相似点有(  )
①都具有氧化性
②都具有还原性
③都易溶于水
④都能跟碳反应
⑤都是气体
⑥都是氧化物
⑦都不支持燃烧
⑧通常状况下密度都比空气大.
A.B.C.D.
1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与氧化铜反应时,固体由红色变为黑色
B.光亮铁丝放在稀盐酸中,产生气泡,溶液变为蓝色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D.铜丝插入硝酸银溶液中,铜丝表面附着一层银
14.
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下列关于物质结构与性质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是由于构成它们的原子不同
B.生铁和钢的性能不同,主要是由于含碳量的不同
C.金属钠和镁化学性质不同,主要是由于钠、镁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D.CO和CO2的性质不同,是由于它们的分子构成不同
15.
鉴别H2、CO、CH4的最佳方法是(  )
A.分别点燃后观察火焰的颜色B.分别检验三种气体燃烧后的产物
C.分别闻三种气体的气味D.分别测三种气体的溶解性
16.
为探究锌和铜的活动性顺序,提供的试剂有锌、铜、稀硫酸、硫酸锌溶液、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硫酸锌溶液中加入铜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B.选用两种试剂可达到实验目的
C.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D.根据锌和铜的硬度也能判断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17.
在实验室中鉴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现象及结论正确的是(  )
选项
A
B
C
D
被鉴别物质
木炭粉与氧化铜
食盐水和蒸馏水
铁粉与碳粉
保险丝与钨丝
方法、现象及结论
取样,观察颜色,黑色的是氧化铜
取样尝味道,有咸味的是食盐水
取样看颜色,银白色的是铁粉
取样加热,先熔化的是保险丝
 
A.AB.BC.CD.D
18.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赤铁矿的主要成分是Fe2O3B.不锈钢是一种混合物
C.铁制品表面刷漆能防止生锈D.炼铁时CO发生还原反应
19.
2017年4月15日是我国第二个“全民国家安全教育日”.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煤矿的矿井要加强通风,防止发生爆炸
B.酒精能破坏蛋白质结构,可用于杀菌消毒
C.厨房天然气泄露,可打开抽油烟机排气
D.进入久未开启的地窖,要做灯火实验
20.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正式将“生态文明”写入了宪法,环境保护是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下列做法不利于环境保护的是(   )
A.禁止燃放鞭炮B.使用清洁能源C.乘坐公交出行D.将废电池填埋
21.
下列各图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
A.B.C.D.

6.选择题(共1题)

2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题目。
     【甲】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节选自《出师表》)
      【乙】燕昭王收破燕后,即位,卑身厚币,以招贤者,故往见郭隗先生曰: “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今王诚欲致士,先从隗始;隗且见事,况贤于隗者乎?”于是昭王为隗筑宫而师之士争凑燕。   

                                                                                                                              (节选自《燕昭王求贤》,有删改)
      【注】①厚:丰厚,用做动词②涓人:国君身边的侍从人员,多指宦官③三:指很多,虚数④致:招来⑤见事:被任用⑥凑:聚集,奔赴

7.填空题(共5题)

23.
质量守恒定律对科学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小红、小刚和小涛以“化学反应一定遵守质量守恒定律”为课题进行科学探究,请填写以下探究过程中的空格:
(1)三位同学用如下图所示的3个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其中不能达到实验目的是______(填序号),理由是______.

(2)小红选择A图实验,实验中观察到铁钉表面有______ 出现,证明铁钉与硫酸铜溶液发生了化学变化,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
小刚选择 B图所示的实验,实验中在锥形瓶里放少量白沙的原因是______,如果小刚去掉小气球并将玻璃管换成玻璃棒,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是______;
小涛选择 C图所示实验,图中他在天平左边添加砝码的正确顺序是______.(选填“随便”、“由大到小”、“有小到大”)
(3)结论分析:请从微观的角度,简要分析你认为任何化学变化都遵守质量守恒定律的原因:______.
24.
如图A是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B是铝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1)若A粒子带有两个单位的负电荷,且y等于8,则该粒子的符号为______;
(2)当x=17时,A元素和B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化学式______;
(3)B元素的单质在空气中能生成致密的______(化学式)薄膜;
(4)从B中可知,铝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
25.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氩气______;
(2)两个银原子______;
(3)氯化亚铁______;
(4)3个硝酸根离子______;
(5)负2价的氧元素______。
26.
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______、天然气和石油常称为三大化石燃料,其中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化石燃料的燃烧,会导致很多环境问题。今年我国大范围内出现了雾霾天气,PM2.5的颗粒是造成这种天气的“元凶”之一,下列行为会增加PM2.5排放的是______;
A.将校园的垃圾堆积起来,就地焚烧,减少清洁工人的工作量
B.为方便出门兜风,彰显经济实力,提倡大量购买和使用私家车
C.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D.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3)化石燃料等不可再生能源将日趋枯竭,我们有待继续开发、利用的清洁能源有______(至少写两种);
(4)燃料的合理利用,首先就是要让燃料充分燃烧,请解释下列让燃料充分燃烧的措施中所依据的原理:①将煤制成蜂窝煤______;②用扇子扇煤炉火______;
(5)“绿色化学”的特点之一是“零排放”。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和氢气可以按照不同比例反应,生成下列有机物。其中二氧化碳和氢气反应,只生成一种产物就能实现“零排放”,这种产物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甲醇(CH4O)  B.甲酸(CH2O2)  C.乙醇(C2H6O)  D.乙酸(C2H4O2
27.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a.氧气  b.金刚石  c.干冰   d.一氧化碳  e.氢气
①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②可用于刻划玻璃的是_____;
③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_____;
④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
⑤能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
⑥可作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

8.实验题(共2题)

28.
如图是化学实验中常用的几种装置。请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仪器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利用上述B、C装置的组合在实验室中可以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写出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通常有以下几个步骤:其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______;
①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②连接装置③加入大理石④收集⑤加入稀盐酸⑥验满
A.①②③④⑤⑥B.②①④③⑤⑥C.②①③⑤④⑥D.②③④①⑤⑥
(4)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为______。
29.
根据以下与水有关的示意图回答问题
(1)小明用浑浊的河水制备出蒸馏水,实验过程如图甲:

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该操作中使用的玻璃仪器有______(任填一种)操作②常用______做吸附剂除去液体C中的色素和异味。
(2)如图乙中分别是蒸馏水制备、电解水的装置示意图。

①图1中水从A经B转移到C的过程中,水分子的组成没有发生变化,发生变化的是水分子的______。
②图2试管B中收集到10mL气体,且该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试管A中收集的气体的体积为______mL.通过该实验得出水是由______组成的结论。
(3)向井水中加入一定量的肥皂水,振荡,若出现______,说明井水为硬水,家庭生活中软化硬水的常用方法是煮沸。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