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某小组同学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夹持仪器已略去)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实验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_ (答两点)。

(猜想与假设)影响过氧化氢分解速率的因素可能有温度、溶液的浓度、催化剂种类。
(实验记录)同学们进行6组实验,实验记录如下:
实验序号 | ① | ② | ③ | ④ | ⑤ | ⑥ |
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 | 30 | 30 | 15 | 30 | 30 | 30 |
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mL) | 6 | x | 6 | 6 | 6 | 6 |
水槽中水的温度 | 20 | 90 | 70 | 70 | 20 | 20 |
锥形瓶中的物质 | —— | —— | —— | —— | 0.5g NaCl | 0.5g NaCl3 |
60 min内产生氧气的体积(mL) | 0.0 | 41.0 | 4.5 | 12.1 | 2.0 | 650.0 |
(解释与结论)
(1)实验②中应加入过氧化氢溶液的体积x是_______mL。
(2)实验①~⑥通过测定相同时间内产生氧气的体积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还可以通过测定_______来比较过氧化氢的分解速率。
(3)得出“过氧化氢溶液的浓度越大分解速率越大”结论所依据的实验是_______(填序号)。
(4)通过实验①、②、④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
(5)实验⑥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反思与评价)
(6)同学们认为实验室制氧气,应选择实验⑥而不选实验②的理由是_______ (答两点)。
2.
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下列装置进行实验。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
将滴管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止水夹d,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和文字解释)。
【查阅资料】二氧化碳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可溶性的碳酸钠和水。
序号 | 实验装置 | 实验内容 | ||||||||
图1 | ![]() |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在b导管口连接一个注射器,推注射器活塞一段距离后,保持活塞不动,说明装置的气密性良好的现象是________。 ②检验某混合气体中含有CO2 气体从________进(填“a”或“b”,下同)。检验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③收集O2 若瓶中装满水,气体从________进。 | ||||||||
图2 | ![]() | ④a、b、c中所加试剂如下表所示。
| ||||||||
图3 | ![]() | ⑤测定气体含量 A(容积200mL)中为用排空气法收集的CO2,B中装满水。用注射器向A中注入10 mL氢氧化钠溶液(足量),充分反应打开K2和K3,当B中液面不再变化时,测得B中减少了120 mL水,则A中CO2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 (写出计算式) |
将滴管a中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入b中,待充分作用后,打开止水夹d,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结合化学方程式和文字解释)。
2.简答题- (共1题)
3.
下表是几种生活用品的作用和主要成分。
资料: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亚铁和氢气。
(1)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上述五种物质中能与O2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下同)。
②A、B、C、D、E五个同学分别选择一种物质进行探究。若要求五个同学所选的物质依次能发生反应(A—B—C—D—E)。若A同学选择CaCO3,则B、C、D、E四位同学选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A、B同学所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名称 | ![]() 洁厕灵 | ![]() 木炭 | ![]() 暖宝宝 | ![]() 钙尔奇钙片 | ![]() 液态氧 |
作用 | 清除污垢,除异味 | 燃料 | 发热,取暖 | 补钙剂 | 医疗 |
主要 成分 | 盐酸 (HCl) | 木炭 (C) | 铁粉 (Fe) | 碳酸钙 (CaCO3) | 氧气 (O2) |
资料:铁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溶于水的氯化亚铁和氢气。
(1)铁和稀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①上述五种物质中能与O2反应的物质是________(填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下同)。
②A、B、C、D、E五个同学分别选择一种物质进行探究。若要求五个同学所选的物质依次能发生反应(A—B—C—D—E)。若A同学选择CaCO3,则B、C、D、E四位同学选的物质依次是________。A、B同学所选物质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3.科普阅读题- (共1题)
4.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许谦,有删改)


(1)乳酸是由乳糖转化生成的,请比较二者的化学式,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实验中所用酸奶,若在37℃条件下储存,________天后,酸度一定会超出一般人的接受程度。(填字母序号,下同)
A. 2 B. 4 C. 5 D. 8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影响酸奶酸度的因素有________。
(4)下列关于酸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酸奶适用于乳糖不耐症患者食用
B. 酸奶放置时间越长,乳酸菌含量越高
C. 酸奶中的乳酸菌对人类身体有害无益
D. 酸奶变“粘”与蛋白质分子相互连接形成巨大“网络”有关

酸奶口感酸甜,营养丰富,是深受人们喜爱的一种乳制品。与普通牛奶比较,酸奶中的蛋白质和钙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是乳糖不耐症患者的良好食品。
通常的酸奶是将牛奶发酵而制成的。牛奶中主要含有蛋白质、乳糖和脂肪。在发酵过程中,乳酸菌把乳糖(C12H22O11)转化成乳酸(C3H6O3),使得牛奶的酸度升高。随着酸度增加,蛋白质分子互相连接,形成了一个巨大的“网络”,这个“蛋白质网络”把乳糖、水、脂肪颗粒都“网”在其中。所以,奶变“粘”、变“酸”了。
酸奶中含有大量活力较强的乳酸菌。乳酸菌可抑制某些腐败菌和病原菌的繁殖,从而维持人体内,尤其是肠道内正常的微生态平衡,促进食物的消化吸收。酸奶在储藏和配送过程中,乳酸茵的数量会因乳酸的过量积聚而明显减少,而酸奶的乳酸积聚又会影响到酸奶的酸度。有研究者选取某种市面常见的酸奶进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表 某品牌酸奶酸度的变化
1999年颁布的国标GB2746-1999中,对成品酸奶的酸度规定为“酸度不小于70°T”。按照一般人的接受程度,酸奶酸度不能超过100°T。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1)乳酸是由乳糖转化生成的,请比较二者的化学式,它们的相同点是________。(答一点即可)
(2)实验中所用酸奶,若在37℃条件下储存,________天后,酸度一定会超出一般人的接受程度。(填字母序号,下同)
A. 2 B. 4 C. 5 D. 8
(3)由表中实验数据可知,影响酸奶酸度的因素有________。
(4)下列关于酸奶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
A. 酸奶适用于乳糖不耐症患者食用
B. 酸奶放置时间越长,乳酸菌含量越高
C. 酸奶中的乳酸菌对人类身体有害无益
D. 酸奶变“粘”与蛋白质分子相互连接形成巨大“网络”有关
4.流程题- (共1题)
5.
北京某自来水厂净水过程如下:

(1)炭滤池中常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除(1)中涉及到的还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沉淀 b. 杀菌消毒 c. 煮沸 d. 蒸馏
(3)吸水井中通入的氯气和氨气可生成氯胺。氯胺可缓慢释放出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a. 对天然水消毒 b. 对生产过程中的水消毒 c. 对输往用户的水消毒

(1)炭滤池中常用煤粉替代活性炭,这说明煤粉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
(2)自来水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净水方法除(1)中涉及到的还有________(填序号,下同)。
a. 沉淀 b. 杀菌消毒 c. 煮沸 d. 蒸馏
(3)吸水井中通入的氯气和氨气可生成氯胺。氯胺可缓慢释放出具有消毒作用的物质。这步操作的目的是________。
a. 对天然水消毒 b. 对生产过程中的水消毒 c. 对输往用户的水消毒
5.单选题- (共15题)
8.
氧烛是一种用于缺氧环境中自救的化学氧源,广泛用于航空、航海等领域,其主要成分为氯酸钠(NaClO3),还含有适量的催化剂、成型剂等。氧烛通过撞击火帽引发反应后,能持续放出高纯氧气,主要反应原理为2NaClO3
2NaCl+3O2↑。一根氧烛大约可以供100个人呼吸1小时。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烛是一种纯净物 |
B.NaClO3可用于医疗 |
C.氧烛制取氧气的反应为分解反应 |
D.在运输氧烛时,应避免其受到撞击 |
12.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水通电生成了氢气和氧气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
C.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一种黑色固体 |
13.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大致分为以下几步:a加热试管;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c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单孔塞塞紧后,固定在铁架台上;d用排水法收集氧气;e停止加热;f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b c a d e f | B.a b c d e f |
C.b c a d f e | D.a b c d f e |
15.
下列实验方案,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方案 | 实验目的 |
A | 分别取气体样品,倒入澄清石灰水 | 比较二氧化碳气体含量 |
B | 分别取少量液体,各加入二氧化锰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C | 取一个注射器,吸入一定体积氮气,堵住针筒小孔,将活塞慢慢推入 | 证明分子间存在间隔 |
D | 分别取样品,滴加足量稀盐酸 | 鉴别碳酸钠溶液和水 |
A.A | B.B | C.C | D.D |
16.
下列4个坐标图分别表示4个实验过程中某些量的变化,其中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 | ![]() | ![]() | ![]() |
A. 用等质量、等浓度过氧化氢溶液制取氧气 | B. 向一定量CaCO3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 | C. 将水通电电解一段时间 | D. 向一定量的二氧化锰中加入足量的过氧化氢溶液 |
A. A B. B C. C D. D
19.
下列是“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活动得出的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
A.石蜡浮于水面,说明石蜡的密度小于水 |
B.用小刀可将石蜡切下,说明石蜡的硬度较小 |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有蜡油流下,说明化学变化过程中伴随物理变化 |
D.将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火焰上方,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石蜡燃烧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
6.选择题- (共1题)
7.填空题- (共5题)
23.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_。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此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________组成的。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该反应________(填“能”或“不能”)证明水的组成。
24.
氨气(NH3)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由氨气获得氢气和氮气,则该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尿素【CO(NH2)2】可以制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1)在高温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可由氨气获得氢气和氮气,则该反应属于化学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反应。
(2)尿素【CO(NH2)2】可以制氨气,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25.
化学用语是学好化学的重要工具。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表示氢原子)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3)下列物质:①冰水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过氧化氢溶液 ④硫酸 ⑤液态氧 ⑥四氧化三铁 ⑦汞 ⑧氢氧化钙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填化学符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1)按要求写出对应的化学符号(“

| ![]() | 2个镁原子 | ![]() |
化学符号 | ______ | _______ | ________ |
(2)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铝 | 硫酸亚铁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 |
(3)下列物质:①冰水 ②人体呼出的气体 ③过氧化氢溶液 ④硫酸 ⑤液态氧 ⑥四氧化三铁 ⑦汞 ⑧氢氧化钙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填化学符号,下同),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5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