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京市鼓楼区2017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46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9

1.计算题(共1题)

1.
钢铁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
(1)工业上用一氧化碳和赤铁矿炼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75g某钢样在纯氧中燃烧,得到0.044g二氧化碳。求此钢样中碳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__。(写出计算过程,计算结果保留二位小数)

2.流程题(共1题)

2.
某金属冶炼厂在生产过程中产生了一定量的含铜废料。化学兴趣小组利用稀硫酸和铁粉分离回收铜,并获得硫酸亚铁晶体。其设计方案如图1所示。

【查阅资料】
①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目;
②在通入空气并加热的条件下,铜可与稀硫酸反应转化为硫酸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Cu+2H2SO4+O22CuSO4+2H2O。
【回答问题】
(1)步骤Ⅰ中分离得到固体A和蓝色溶液B的操作名称是___________。
(2)蓝色溶液B中的溶质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3)写出步骤Ⅲ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铜制品在空气中会发生锈蚀[铜锈的主要成分是Cu2(OH)2CO3].根据铜锈的主要成分中含有氢元素和碳元素,可以判断出铜生锈需要空气中的_________(填化学式)。若要探究“铜生锈是否需要空气中的氧气?”如图2所示实验中,只需完成________(填字母)两个实验即可达到实验目的。

【拓展研究】
(1)小明通过查阅资料,利用铁粉、炭粉、氯化钠等物质又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3),9分钟以后测得数据如表:
实验前的体积
实验后的体积
集气瓶内空气
量气管内液面所在刻度
量气管内液面所在刻度
150.0 mL
30.8mL
0.2mL
 

①请计算出空气中氧气含量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②炭粉和氯化钠在本实验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将图3装置中的粗铁粉换成足量的铜粉进行实验,请判断能否比较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共1题)

3.
完成下列基础实验。
(1)实验室制取气体所需装置如下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装置中标“a”的仪器名称是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
③实验室用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所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1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不足之处有:①通过氧气时,白磷易被冲散而较难与氧气接触;②逸散的五氧化二磷会造成空气污染。图2是探究白磷在水中燃烧的改进实验装置,由A、B、C三部分组成。请认真阅读下列内容并回答有关问题:(资料卡:氢氧化钠能吸收CO2、SO2、SiO2、P2O5等氧化物;

Ⅰ.在仪器①中加入1药匙二氧化锰,用注射器吸入约40mL5%的过氧化氢溶液,然后将注射器的针头刺入橡皮塞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_;
Ⅱ.在广口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其中上部,旋紧双孔塞,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Ⅲ.取一块绿豆大小的白磷放入小试管中,再加入少量约80℃热水(热水的高度以小试管高度的二分之一为宜);放白磷的试管必须要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Ⅳ.缓慢推动注射器.仪器①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装置B小试管中观察到的现象为:①有气泡产生;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单选题(共12题)

4.
下列所示实验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
B.CO2溶于水
C. CO2的密度研究
D.水的净化
5.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结合下图分析,关于这四种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氧原子的核电荷数为8
B.硅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铝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
D.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5.85g
6.
下列物质由原子构成的是
A.蒸馏水B.氯化钠C.金刚石D.C60
7.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2H B. H2 C. 2H+ D. 2H2
8.
银质物品日久表面会生成一种黑色物质(Ag2S),Ag2S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
A. +1 B. -1 C. +2 D. -2
9.
有关2CuO+C2Cu+CO2↑的反应,说法正确的是()
A.CuO具有还原性
B.C发生了还原反应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没有改变
D.反应前后固体质量不变
10.
“低碳”生活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是否“低碳”与某气体的总排放量有关,这种气体是
A.二氧化碳B.一氧化碳C.氮气D.天然气
11.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使用的方法正确的是
A.CO2气体(CO)——点燃B.O2(N2)——通过红热的铜丝
C.CO2气体(H2O)——通过无水氯化钙D.Fe(Cu)——在空气中燃烧
12.
两份完全相同的稀盐酸分别与等质量的锌粉和镁粉反应,下列情况无法用所给的图像表示的是
A.x轴表示加入稀盐酸的质量
B.x轴表示反应时间
C.x轴表示反应时间,Zn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
D.x轴表示加入金属质量
13.
下列能源中,既比较清洁,又可再生的是
A.酒精B.煤C.石油D.天然气
14.
酒精灯的火焰太小时,将灯芯拨得松散一些,可能火焰更旺,其原理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增加空气中氧气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
15.
下列是小强同学设计的“家庭小实验”方案,其中不可行的是
A.用食品级的小苏打和柠檬酸等可自制汽水
B.将铅笔芯粉末放入锁芯,使锁开启更灵活
C.用淬火后的钢针制钓鱼钩
D.用肥皂水检验软水和硬水

5.选择题(共1题)

16.(4分)在探究影响导体电阻大小的因素时,小明、小红两位同学

作出了如下猜想:
①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长度有关
②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横截面积有关
③导体的电阻与导体的材料有关
D两根电阻丝进行实验,是为了验证猜想  ▲ (填序号).
(2)实验中将电阻丝分别接在图所示的a、b两点间,有同学认为:通过观察灯泡亮度变化可粗略比较电阻丝阻值的大小,老师指出:此实验中这种方法不可取.这是因为电源电压一定时,所选电阻丝的阻值相差太小,灯泡亮度变化  ▲ 选填(“明显”或“不明显”),要能比较准确比较电阻丝阻值的大小,可在原电路中串联接入  ▲ 

6.填空题(共3题)

17.
全球能源生产正向“氢能经济”转型,以可再生生物资源(如纤维素)等为原料生产氢气已成为能源研究的重点.如图是某新型能源转换与利用模式示意图:

(1)该模式中涉及的能源转化依次为:太阳能→生物质能→氢能→_______能;
(2)某有机物水相重整制取H2分两步进行反应,其中第一步反应可表示为:CxHyOz→CO+H2 (未配平),则x:z=________;
(3)该系统中循环使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
(4)氧氧燃料电池工作时,H2和O2在常温下反应。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5)与电解水相比.该模式制取氢气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图中A~H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且分别由C、H、O、Cl、S 、Ca、Cu、Fe、Al中的一种或几种元素组成。A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H在空气中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膜,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能;G、E、H均为单质,且E可以被磁铁吸引;C、D、E中含有同一种金属元素;F、D中只含有一种相同的非金属元素。图中“→”表示转化关系,“—”表示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部分反应物、生成物以及反应条件省略。(已知MO+2HCl=MCl2+H2O,M表示某金属元素)

(1)G的化学式________;
(2)写出D与H反应生成E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F与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B→A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资源、能源与环境已经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问题。
(1)煤加工成焦炭的过程主要发生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石油炼制成汽油的过程中,主要发生__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把煤加工成含固硫剂的蜂窝煤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
(2)化石燃料包含煤、石油和_______,写出后者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下列有关化学实验的“目的→操作→现象→结论”的描述都正确的是_______。
选项
目的
操作
现象
结论
A
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氧元素
①点燃乙醇;②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冷而干燥的小烧杯;③将烧杯迅速倒转过来加澄清石灰水
①有蓝色火焰
②烧杯壁有水雾
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乙醇中一定有氧元素
B
检验集气瓶中是否集满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燃着的木条熄灭
集气瓶中已集满二氧化碳
C
比较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分别向盛有空气和呼出气体的集气瓶中伸入燃着的木条
燃着的木条在空气中继续燃烧,在呼出的气体中熄灭
空气中的氧气含量高于呼出气体
D
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一氧化碳
将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澄清石灰水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得到二氧化碳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流程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2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