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小菁和几位同学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菁若用氯酸钾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填字母),收集装置为______,用该收集方法收集氧气后验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
(5)氯酸钾制氧气反应完全发生后要将试管中的固体剩余物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分离。

操作N的名称是______,固体A是___________,固体A作用是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选用双氧水制氧气,要制取0.03mol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7)催化剂探究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小菁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氧化铁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比较相同条件下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对该反应的催化效果哪个好,于是他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盛有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3%的过氧化氢溶液,测量各生成1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药匙
【实验数据】
【结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图中标有①、②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 ②__________。
(2)A装置中长颈漏斗下端要插入液面以下,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C装置中试管口略向下倾斜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菁若用氯酸钾制取较干燥的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为______ (填字母),收集装置为______,用该收集方法收集氧气后验满氧气的方法是____________,该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____反应。
(5)氯酸钾制氧气反应完全发生后要将试管中的固体剩余物按照以下流程进行分离。

操作N的名称是______,固体A是___________,固体A作用是_____________。
(6)小明同学选用双氧水制氧气,要制取0.03mol氧气,理论上至少需要过氧化氢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根据化学方程式列式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7)催化剂探究
学习了MnO2对过氧化氢分解有催化作用的知识后,小菁同学查阅资料后发现氧化铁也可做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为了比较相同条件下氧化铁和二氧化锰对该反应的催化效果哪个好,于是他和自己的小组成员一起进行了以下探究。
【实验目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盛有相同质量的二氧化锰和氧化铁的两个容器中,分别放入相同体积的3%的过氧化氢溶液,测量各生成1瓶(相同体积)氧气,所需的时间。
【实验仪器】量筒、胶头滴管、药匙
【实验数据】
实验编号 | 双氧水的浓度 | 催化剂种类(a g) | 时间(min) |
1 | 3% | 氧化铁 | 16.0 |
2 | 3% | 二氧化锰 | 2.0 |
【结论】该实验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测定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在烧杯内加入少量的水,集气瓶五等分做上记号,用弹簧夹夹紧乳胶管.

(1)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3)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主要气体具有_______(化学性质) 、_________(物理性质) 的性质。若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 某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中若用图I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瓶中消耗掉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4.
②小军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A.点燃酒精灯;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夹紧橡皮管;D.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
③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④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____(回答一点即可).

(1)点燃燃烧匙内稍过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烧杯中的水进入集气瓶,瓶内水面最终上升约至1刻度处,由此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_________。
(3)如果未冷却到室温便打开弹簧夹则实验结果将(填偏大、偏小或不变)_________。红磷熄灭后,集气瓶内剩下主要气体具有_______(化学性质) 、_________(物理性质) 的性质。若将上述实验中的红磷换成木炭,严格按操作步骤进行实验,并未发现倒吸现象,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实验中红磷需稍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
(5) 某小组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见图I)进行了大胆改进,设计图(Ⅱ)(试管容积为45mL)实验方案进行,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请你对比分析下面图I、图Ⅱ实验,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①实验室中若用图I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红磷一熄灭就可以打开夹子 B.实验中,水的量可以随意
C.红磷的量要足量 D.瓶中消耗掉的气体跟剩下的气体的体积比约为1:4.
②小军用图Ⅱ装置进行实验:A.点燃酒精灯; B.撤去酒精灯,待试管冷却后松开弹簧夹;C.将少量红磷平装入试管中,将20mL的注射器活塞置于10mL刻度处,按图Ⅱ中所示的连接方式固定好,夹紧橡皮管;D.读取注射器活塞的数据。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填序号).
③图Ⅱ实验中,注射器活塞将从10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______mL刻度处才停止.
④对照图I、图Ⅱ实验,图Ⅱ实验的装置有何优点____(回答一点即可).
3.单选题- (共19题)
6.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③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⑤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⑥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①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②原子是不能再分的最小微粒
③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属于分解反应 ④化合反应的生成物一定是化合物
⑤水结冰前后质量保持不变,符合质量守恒定律 ⑥有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A.①③⑥ | B.②③⑥ | C.①④ | D.④⑤⑥ |
8.
以“2H2+O2
2H2O”这一化学方程式为例,下列哪些信息是化学方程式能提供的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②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之比 ③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各物质的质量之比 ⑤化学反应速度是快是慢 ⑥化学反应的现象

①反应物和生成物是什么 ②各物质的微观粒子个数之比 ③各物质的物质的量之比
④各物质的质量之比 ⑤化学反应速度是快是慢 ⑥化学反应的现象
A.①②③④⑤⑥ | B.①②④⑤ | C.①②④⑥ | D.①②③④ |
14.
艾草中含有的黄酮素(C15H11O2)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关于黄酮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氧化物 | B.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C.一个分子由28个原子构成 | D.氢、氧二种元素间的质量比为11︰2 |
19.
科学实验是人类获取科学知识,验证科学理论的重要手段,其中,对实验现象的正确描述很重要,以下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 B.碳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 |
C.氢氧化钠溶液与硫酸铜溶液混合产生蓝色沉淀 | 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的火焰 |
4.填空题- (共4题)
22.
A、B、C、D表示四种物质,其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1)这四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A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64g B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从微观的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个数 ④原子质量
物质 | A | B | C | D | ![]() ![]() ![]() |
微观示意图 | ![]() | ![]() | ![]() | ![]() |
(1)这四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填化学式)。A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有64g B完全参加反应,则生成C的质量为____________g。
(3)从微观的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上述反应中,一定发生改变的是_______________(填编号)。
①原子种类 ②分子种类 ③原子个数 ④原子质量
23.
请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②3个氢氧根____________;
③2N_________;④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__________。
(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_________,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③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__________。
(1)写出化学符号或化学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①两个氢分子____________;②3个氢氧根____________;
③2N_________;④二氧化硫中硫元素为+4价__________。
(2)用元素符号或化学式表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和地壳中最多的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 _________,它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③可用于填充飞艇且性质稳定的气体__________。
24.
上海鲜花港盆栽鲜花使用“S—诱抗素”制剂延长鲜花盛开的时间。“S—诱抗素”的化学式为C15H20O4,该物质由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碳氢原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氢氧元素质量比为 ______,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molC15H20O4中有______个氧原子。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9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