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西城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33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2/28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谈到氨气(NH3),首先让我们想到的是它的刺激性气味,其实NH3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十分广泛。
NH3与食品工业
黄曲霉毒素具有很强的致癌性,广泛存在于霉变的花生、玉米等粮油及其制品中。在食品工业生产中,常利用氨气熏蒸法降低食物中滋生的黄曲霉毒素。该方法是利用NH3与食物中的水反应生成一水合氨,一水合氨再与黄曲霉毒素反应,从而有效的降低黄曲霉的毒性。
实验人员通过实验寻找氨气熏蒸法的最佳条件。将 50 g 花生破碎成粉末,包裹密封并注入NH3,置于恒温箱进行熏蒸。图1是在相同熏蒸时间、NH3浓度和花生含水量的条件下,熏蒸温度对降解某种黄曲霉毒素的影响。

NH3与无机化工
近年来,CO2捕集与封存被认为是减少 CO2排放的有效途径。 NH3溶于水后形成的氨水可作为吸收CO2的新型吸收剂。
下图为工业吸收CO2的装置示意图。实验研究表明,CO2的脱除率受到反应温度、氨水流量、氨水浓度等多种因素影响。当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低于40 ℃时,CO2的脱除率随着氨水流量和氨水浓度的增加而明显升高,最高可达到85%,大大减少了CO2的排放,降低其对环境的影响。

至此,你对NH3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呢?希望在今后的化学学习中你还会对NH3有更全面的认识!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请列举出NH3的物理性质______(答1条即可)。
(2)氨气熏蒸法中,NH3与食物中水的结合过程属于______(填“化学变化”或“物理变化”)。
(3)依据图1回答:
① 当温度为40 ℃和45 ℃时,降解率分别为84.34%和84.35%,考虑到经济性原则,应选取的最佳熏蒸温度为______。
②在25 ℃~45 ℃的范围内,随着熏蒸温度的升高,黄曲霉毒素的降解率逐渐______(填“增大”或“减小”)。
(4)喷雾塔中利用氨水吸收CO2。氨水以雾状喷洒的目的是______。
(5)下列关于氨水吸收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从喷雾塔出气口排放出的气体中不含CO2
B.吸收过程中,喷雾塔内的反应温度对CO2脱除率没有影响
C.反应温度低于40 ℃时,喷洒浓度较高的氨水,有助于提升CO2的脱除率

2.简答题(共4题)

2.
金属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补齐下列金属制品与其性质的连线。

________________
(2)铜是人类认识并应用最早的金属之一。“湿法炼铜”是利用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制取铜,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工业上用赤铁矿(主要成分为Fe2O3)和一氧化碳炼铁,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
“生命吸管”是一种便携式户外净水器.其净水原理如图:

(1)通过滤网可去除_____(填“可溶性”或“难溶性”)杂质.
(2)抗菌活性复合滤料中有活性炭、离子交换树脂等.
①活性炭的主要作用是_____.
②离子交换树脂能去除原水中的钙离子,钙离子的符号是_____.
4.
“低碳环保”的共享单车已成为很多人出行的选择。
(1) 某款共享单车,车身采用全铝设计。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因此具有很好的抗腐蚀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氧化铝的形成:______。
(2)①“节约碳排量”旨在倡导较低温室气体排放的生活方式。这里的温室气体主要指的是______。
②再举出1种“低碳”的生活方式:______。
5.
电解水实验如图所示。

(1)①中所得气体是______,①与②中所得气体的体积比约为______。
(2)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请在方框内补全相应微粒的示意图。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流程题(共1题)

6.
某课外小组用废弃白铜(Cu、Ni)粉末分离得到Cu、Ni两种金属,其主要流程如下(部分反应产物在图中已略去):

已知:Ni与Fe化学性质相似,常见化合价为+2价。
(1)固体A的化学式是______。
(2)ZnSO4中硫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3)I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II中分离出固体C的操作名称是______。
(5)由上述流程得出Cu、Ni、Zn的金属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是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7.
某些铜制品在空气中久置,表面生成绿色的铜锈(又称铜绿)。某化学实验小组设计并进行实验,探究铜锈的组成和铜生锈的条件。
I.探究铜锈的组成
(查阅资料)①铜锈受热易分解 ②硫酸铜粉末遇水由白色变为蓝色
(进行实验)小组同学从铜器上取下适量的干燥铜锈,按如图所示装置实验(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观察到B中白色粉末变为蓝色,C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解释与结论)(1)C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2)依据以上现象分析,铜锈中一定含有的元素:Cu和_____。
II.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提出猜想)根据铜锈的组成推测,铜生锈可能与CO2、H2O和O2有关。
(进行实验)实验小组同学取直径、长度均相同的铜丝,并打磨光亮。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5个实验并持续观察。
编号





实验





现象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铜丝表面
有绿色物质
无明显现象
无明显现象
 
(解释与结论)
(3)实验中使用“经煮沸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_____。
(4)得出“铜生锈一定与CO2有关”的结论,依据的两个实验是_____(填编号)。
(5)对比实验②和③,得出的结论是_____。
(6)为验证猜想,请在图中将实验⑤补充完整。
(7)由上述实验可推知,铜生锈的条件是_____。
(反思与应用)
(8)结合上述实验,你对保存铜制品的建议是_____。

5.单选题(共23题)

8.
下列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铁丝生锈B.酒精燃烧C.水果腐烂D.冰块融化
9.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物理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气焊B.焦炭用于冶炼金属
C.氮气用作保护气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0.
下列关于2CO+O22CO2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反应后原子种类减少
B.表示一氧化碳加氧气等于二氧化碳
C.参加反应的一氧化碳与氧气的质量比为2:1
D.参加反应的氧气与生成的二氧化碳的分子个数比为1:2
11.
下列属于氧化物的是(  )
A.O2  B.H2O   C.H2SO4  D.KClO3
12.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牛奶B.干冰C.矿泉水D.加碘盐
13.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电子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4.
下列元素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
A.氖B.氮C.锌D.磷
15.
食用瘦肉可以补铁。这里的“铁”指的是
A.原子B.元素C.分子D.单质
16.
氟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有关氟元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原子序数是9
B.元素符号为F
C.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
D.一个氟原子核外电子数为19
17.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AB.BC.CD.D
18.
下列关于葡萄糖(C6H12O6)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葡萄糖由三种元素组成
B.葡萄糖由24个原子构成
C.1个葡萄糖分子中含有6个水分子
D.葡萄糖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19.
下列化学符号中,表示2个氢分子的是( )
A.H2B.2HC.2H2D.2H+
20.
水的相对分子质量是
A.16B.17C.18D.18g
21.
下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氧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22.
下列方法能鉴别氧气和空气的是
A.闻气味B.将集气瓶倒扣在水中
C.观察颜色D.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
23.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有害气体甲醛(CH2O),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乙的化学式是O2B.通常状况下,丙是一种气态物质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24.
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操作
A
鉴别Cu和Fe3O4
观察颜色
B
除去CO2中少量的CO
点燃
C
鉴别H2O 和H2O2溶液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MnO2
D
除去Cu粉中少量的Fe粉
用磁铁吸引
 
A.AB.BC.CD.D
25.
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装置倾斜,使管①、②中药品接触,观察到气球鼓起,一段时间后又恢复原状。下列药品符合该实验现象的是
A.生石灰和水B.镁条和稀盐酸
C.二氧化锰和过氧化氢溶液D.大理石和稀盐酸
26.
下列金属中,金属活动性最强的是
A.铁B.铝C.铜D.银
27.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28.
下列图标中,表示“禁止吸烟”的是
A.B.C.D.
29.
下列做法中,不正确的是
A.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B.家用电器着火时,立即用水浇灭
C.天然气泄漏时,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
D.燃放烟花爆竹时,要远离人群和可燃物
30.
下列实验操作中,正确的是(  )
A.倾倒液体B.过滤
C.加热液体D.称量固体

6.选择题(共2题)

31.

阅读阿长与《山海经》,完成题目。
      ①长妈妈,已经说过,是一个一向带领着我的女工,说得阔气一点,就是我的保姆。我的母亲和许多别的人都这样
称呼她,似乎略带些客气的意思。只有祖母叫她阿长。我平时叫她“阿妈”,连“长”字也不带;但到憎恶她的时候,——例如知道了谋死我那隐鼠的却是她的时候,就叫她阿长。
      ②我们那里没有姓长的;她生得黄胖而矮,“长”也不是形容词。又不是她的名字,记得她自己说过,她的名字是叫做什么姑娘的。什么姑娘,我现在已经忘却了;总之不是长姑娘;也终于不知道她姓什么。记得她也曾告诉过我这个名称的来历:先前的先前,我家有一个女工,身材生得很高大,这就是真阿长。后来她回去了,我那什么姑娘才来补她的缺,然而大家因为叫惯了,没有再改口,于是她从此也就成为长妈妈了。
      ③虽然背地里说人长短不是好事情,但倘使要我说句真心话,我可只得说:我实在不大佩服她。最讨厌的是常喜欢切切察察,向人们低声絮说些什么事,还竖起第二个手指,在空中上下摇动,或者点着对手或自己的鼻尖。我的家里一有些小风波,不知怎的我总疑心和这“切切察察”有些关系。又不许我走动,拔一株草,翻一块石头,就说我顽皮,要告诉我的母亲去了。一到夏天,睡觉时她又伸开两脚两手,在床中间摆成一个“大”字,挤得我没有余地翻身,久睡在一角的席子上,又已经烤得那么热。推她呢,不动;叫她呢,也不闻。

32.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化学元素是(  )

7.多选题(共1题)

33.
下列化学方程式书写正确的是
A.C + O2  CO2B.H2CO3 ===H2O + CO2
C.S + O2===SO2D.2Fe + 6HCl ="==" 2FeCl3 + 3H2

8.填空题(共3题)

34.
从燃煤为主到天然气全面推行,北京的能源结构调整之路已经走了几十年。
(1)煤、______、天然气被称为化石燃料。天然气是比较清洁的化石燃料,其主要成分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氢气被认为是理想、清洁的燃料,氢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请再举出2种清洁能源:______、______。
35.
空气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宝贵资源。
(1)空气属于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其中能供给呼吸的物质是_____。
(2)下表为北京市某监测点监测到的空气质量。依据表格回答问题:

 
污染项目
PM2.5
PM10
SO2
CO
NO2
污染指数
69
95
9
0.8
42
 
①首要污染物是______;其中会形成酸雨的是______(填1种即可)。
②上图为一款新型环保车,可通过360 °旋转的“大炮筒”向四周喷水,从而缓解极端恶劣天气给人带来的不适。分析这款环保车喷水的作用是______。
36.
“垃圾分类从干湿分离开始”,这是北京市正在大力推进的简易垃圾分类法。
资料:“湿垃圾”是指植物类和厨余类垃圾,由于含水量高、易腐坏更适于发酵制沼气和肥料等。除湿垃圾外的其他垃圾为“干垃圾”,经分拣后可分别被再利用。
(1)下列生活垃圾应投入“干垃圾”桶的是______(填序号)。
A.菜叶、果皮 B.旧纸箱、玻璃瓶 C.剩菜、剩饭
(2)由于铁制品易生锈,所以“湿垃圾”桶一般不用铁而是用塑料制成。铁生锈的条件是______。

9.实验题(共6题)

37.
某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研究质量守恒定律的相关问题。反应前称得总质量为m1,将足量稀硫酸全部倒入烧杯,充分反应后,称得总质量为m2

资料:锌和硫酸反应生成可溶于水的硫酸锌和氢气。
(1)m1m2的原因是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___(填“是”或“否”)。
(2)理论上m1m2的差值是______ g。
38.
用下图装置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1)铜片上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2)观察到铜片上白磷燃烧、红磷不燃烧,可知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
(3)水中白磷不燃烧的原因是______。
39.
某化学兴趣小组利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实验前K1、K2 均已关闭。
实验装置
【实验1】制取O2
【实验2】用NaOH溶液除去
O2中混有的CO2

I.广口瓶中放入少量MnO2
II.打开K2,从长颈漏斗加入H2O2溶液至溢出小试管
I.打开K1、K2,从长颈漏斗加入足量NaOH溶液至瓶中液面高于左侧导管口且低于小试管口
II. ……
 
(1)连接仪器后,加水至长颈漏斗中形成液柱。一段时间后,液面高度保持不变,该现象说明______。
(2)实验1: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3)实验2:
①II中操作是:从______(填“左”或“右”)侧导气管通入混合气体。
②除去CO2 的反应如下,补全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2NaOH + CO2 ="==" Na2CO3 + ______
③实验过程中,当通入气体的流速突然变大时,小试管可以防止广口瓶中大量液体从长颈漏斗上口溢出,其原因是______。
40.
用下图装置进行“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

(1)实验现象是:剧烈燃烧,______,放出热量,生成黑色固体。
(2)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1.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下同)。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将燃着的木条放在瓶口,若观察到______,说明瓶中已充满二氧化碳。
42.
用下图装置验证CO2的相关性质。

(1)实验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该实验说明CO2具有的性质是______。
(2)实验2:一段时间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简答题:(4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23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6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7

    5星难题:0

    6星难题:2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