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宁德新华实验学校2017—2018学年九年级第一期学期末模拟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303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7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回答问题。
美食伴侣·味精

味精,是国内外广泛使用的增鲜调味品之一,为白色柱状结晶体,其主要成分为谷氨酸钠(C5H8NO4Na)和食盐。味精被摄入人体中,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谷氨酸和氯化钠,很快被消化吸收为蛋白质,并参与人体中的多种新陈代谢。味精的使用浓度占食品重量的0.2% ~ 0.8%能最大程度增进食品的天然风味。味精的鲜味受什么因素影响呢?经实验测定发现,当加热至100℃以上时,会引起部分失水,生成焦谷氨酸钠,失去鲜味,且有轻微毒性。下表是焦谷氨酸钠含量与加热温度、加热时间的关系。
加热时间(小时)]
焦谷氨酸钠含量(%)
100℃
107℃
115℃
0.5
0.3
0.4
0.7
1.0
0.6
0.9
1.4
2.0
1.1
1.9
2.8
4.0
2.1
3.6
5.7
 
实验研究还表明,味精对婴幼儿,特别是几周以内的婴儿生长发育有严重影响。它能使婴幼儿血中的锌转变为谷氨酸锌随尿排出,造成体内缺锌,影响宝宝生长发育,并产生智力减退和厌食等不良后果。因此产后3个月内乳母和婴幼儿的菜肴不要加入味精。请根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谷氨酸钠的物理性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谷氨酸钠进入人体后会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谷氨酸钠(C5H8NO4Na)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___。
(4)写出谷氨酸钠与胃酸作用生成物之一的氯化钠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
(5)下列关于味精的说法中,合理的是_________(填序号)。
A.炒菜时加入味精后生成焦谷氨酸钠的含量只与加热时间有关
B.烹饪时加入味精的最佳时间是大火翻炒时
C.婴幼儿的食品中不应该加入味精

2.计算题(共1题)

2.
火力发电厂常用石灰石浆吸收废气中的二氧化硫,以防止空气污染。其反应原理的化学方程式为(2CaCO3 + O2 + 2SO2 ="===" 2CaSO4 + CO2), 若处理含有1.6kg二氧化硫的废气,计算需要碳酸钙多少千克才能将其完全吸收。(写出计算过程)

3.综合题(共3题)

3.
人类文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十分密切。
(1)下图为探究金属的化学性质所做的四个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①写出溶液变蓝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由上述实验能得出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写两组)。
(2)21世纪是钛的世纪,利用钛白粉(TiO2)生产海绵钛(Ti)的工艺流程如下: 

①该工艺流程所使用的原料中,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
②反应Ⅱ可获得海锦钛,化学方程式为TiCl4+2Mg 高温Ti+2MgCl2,该反应需在氩气环境中进行,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③该工艺流程中,可以循环使用的物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
实验是化学的基础,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
探究一 气体的制取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应选用的收集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将________接近集气瓶口,若观察到木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已收集满。
(3)若装置A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则反应化学方程式是_____。
探究二 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的测定
冬季取暖人们常用到暖宝宝(下图),其热量来源于铁的缓慢氧化。化学小组的同学突发奇想,想利用暖宝宝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资料查阅):
1.暖宝宝的主要成分铁粉、木炭、食盐。
2.暖宝宝反应的主要原理是铁粉与氧气、水共同作 
用生成氢氧化铁(化学式为Fe(OH)3)。
(设计实验):化学小组的同学设计了下图1所示装置(广口瓶中水的变化对实验的影响忽略不计)。实验步骤如下:

①检查装置气密性
②向250mL集气瓶中加入20mL水
③读取温度计示数为18℃,撕掉暖宝宝上的贴纸,塞紧橡胶塞。
④观察温度计示数的变化
⑤待温度计示数为18℃时,打开止水夹。
(分析讨论):
(4)写出暖宝宝反应主要原理的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5)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组同学的设计中,集气瓶内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实验结果如图2所示,则小组同学得出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精确到0.1%)。
(实验反思):
(8)反思实验过程,你认为小组同学实验产生误差的可能原因有__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9)你证明这确实是造成误差原因的方案是____________________。
5.
水在工业生产、生活以及化学实验中起着重要作用。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反应(填基本反应类型)。

(2)自来水厂为提高沉降效果,通常要加入絮凝剂明矾,其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明矾由________种元素组成,其中属于金属元素的是____________(写元素名称)。
(3)水在化学实验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在集气瓶中放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
(4)下图实验证明可燃物燃烧需要与氧气接触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4.推断题(共1题)

6.
甲、乙、丙、丁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化合物,它们有如下图所示转化关系(部分物质已略去)。甲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丁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
(1)丙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2)写出步骤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写出步骤③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单选题(共8题)

7.
下列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AB.BC.CD.D
8.
据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利用钴及其氧化物成功研制出一种新型催化剂,可将二氧化碳高效“清洁”地转化成液体染料,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原子总数减少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共有两种氧化物
C.得到的液体燃料化学式是H2C2O
D.可用于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
9.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
A. 电子数 B. 质子数
C. 中子数 D. 最外层电子数
10.
我们使用的第五套人民币一元硬币为钢芯镀镍材质,在元素周期表中,镍元素的信息如下图所示。下列解释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B.镍的元素符号是“Ni”
C.相对原子质量是58.69D.中子数是28
11.
地壳里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铝B.铁C.氧D.硅
12.
下列做法不利于保护环境的是
A.垃圾分类处理B.使用一次性塑料餐盒
C.使用节水龙头D.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13.
下列实验方案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实验目的
实验方案
A
证明某气体是二氧化碳
将燃着的木条放入集气瓶中,木条熄灭
B
鉴别H2和CH4
分别点燃,在火焰上方罩一干冷烧杯
C
证明燃烧条件之一是可燃物与氧气接触
将白磷放入80℃热水中,不燃烧,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
D
除去CO气体中混有的少量CO2
将混合气体通过灼热的氧化铜
 
A.AB.BC.CD.D
14.
工业上常用高温煅烧石灰石的方法来制得生石灰,发生的反应为CaCO3CaO+CO2↑.现取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进行煅烧(假设杂质质量不变)。某变量y随时间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则纵坐标表示的是(  )
A.生成CO2的体积B.生成CaO的质量
C.固体中杂质的质量分数D.固体中氧元素的质量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计算题:(1道)

    综合题:(3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