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实验室现有氯酸钾、二氧化锰、过氧化氢溶液、稀盐酸、大理石,以及制取气体的常用装置:

(1)标号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B与C相比,C的优点是________,可选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该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E中。
(3)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填写序号)。
(4)质量分数为5%的医用双氧水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
【提出问题】铁锈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
【作出猜想】
Ⅰ:铁锈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铁锈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铁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探究】用天平称量0.2g铁锈,取5mL5%的双氧水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步骤③中立即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⑥称量结果为____,猜想Ⅰ、Ⅱ不成立。
b.若步骤⑦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③相同,则猜想____成立。
c.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步骤④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___。

(1)标号仪器②的名称:_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__,发生装置B与C相比,C的优点是________,可选用装置E收集二氧化碳,该气体应从________(填“a”或“b”)进入E中。
(3)若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来制取较为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可选用的装置组合为_________(填写序号)。
(4)质量分数为5%的医用双氧水在常温下难分解;但在双氧水溶液中加入铁锈,就会迅速分解。
【提出问题】铁锈能否起到类似MnO2的催化作用呢?
【作出猜想】
Ⅰ:铁锈不是催化剂、也不参与反应,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Ⅱ:铁锈参与反应产生O2,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发生了改变;
Ⅲ:铁锈是该反应的催化剂,反应前后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变。
【实验探究】用天平称量0.2g铁锈,取5mL5%的双氧水于试管中,进行如下实验:

请回答下列问题:
a.步骤③中立即有气泡冒出,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步骤⑥称量结果为____,猜想Ⅰ、Ⅱ不成立。
b.若步骤⑦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③相同,则猜想____成立。
c.步骤①的目的是____;步骤④需用到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___。
2.综合题- (共1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在实验室做了CO还原CuO的实验,实验装置如下图。他们称得装有CuO粉末的试管重102g,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100.4g,并收集到CO2气体4.4g。

(1)图中A处实验现象是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酒精灯火焰上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该装置的缺陷是__;
(3)102g – 100.4g = 1.6g,1.6g表示____;(填序号)
(4)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__。(写出计算过程)

(1)图中A处实验现象是____,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2)酒精灯火焰上金属网罩的作用是__,该装置的缺陷是__;
(3)102g – 100.4g = 1.6g,1.6g表示____;(填序号)
A.氧化铜的质量 | B.铜的质量 |
C.实验后固体减少的质量 | D.氧化铜中氧元素的质量 |
3.流程题- (共1题)
3.
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装有含FeSO4、CuSO4的废水,若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准备运用刚学到的“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结合其他有关化学知识对废水进行处理。图1是他们设计的除去铜离子,回收硫酸亚铁晶体和铜的实验方案,图2是硫酸亚铁的溶解度曲线。请回答问题:

(1)废水中加入金属X的是_____。
(2)利用溶液Y除去不纯的铜中的杂质,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铜,图1中“操作Ⅱ”正确的顺序是:_____、洗涤、烘干;
(4)图2中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

(1)废水中加入金属X的是_____。
(2)利用溶液Y除去不纯的铜中的杂质,可观察到“有气泡放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
(3)为了得到纯净、干燥的铜,图1中“操作Ⅱ”正确的顺序是:_____、洗涤、烘干;
(4)图2中硫酸亚铁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_____(选填“增大”或“减小”),操作Ⅲ的名称是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6.
建立微观和宏观之间的联系是一种科学的思维方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温度升高使原子之间的间隔变大,因此夏天钢轨之间的缝隙变小 |
B.冰和干冰的化学性质存在差异,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
C.石墨和金刚石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数目不同 |
D.过氧化氢溶液中含有过氧化氢分子和水分子,因此过氧化氢溶液是混合物 |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洗洁精、汽油均能洗去油污,二者去油原理相同 |
B.室内起火、厨房天然气管道漏气,都应立即开窗通风 |
C.符号Cu既能表示一个原子,又能表示一种元素,还能表示一种物质 |
D.将铜丝插入硫酸铝溶液中,该实验不能比较铜和铝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9.
下列有关空气中各成分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于食品防腐 |
B.呼出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比吸入空气中少 |
C.在霓虹灯中充入稀有气体,是利用了稀有气体在通电时能发出不同颜色的光 |
D.夏天鱼池内放增氧泵,是因为夏天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量减少 |
10.
初中化学中几个有趣又富有科学价值的实验如下所示,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 验 | ![]() | ![]() | ![]() | ![]() |
现 象 | 紫色石蕊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后变红 | 带火星的木条 伸入氧气中复燃 | 有白烟产生, 有水进入集气瓶 | 燃烧的蜡烛由低到高依次熄灭 |
结 论 | 使石蕊变红的是 二氧化碳 | 氧气浓度越大, 燃烧越剧烈 | 氧气约占空气体积的五分之一 | 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不可燃、不助燃 |
A.A | B.B | C.C | D.D |
12.
蔗糖是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其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将蔗糖饱和溶液蒸发溶剂后恢复至原温度,有结晶现象 |
B.升高温度可将t1℃时蔗糖的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 |
C.蔗糖在热水中的溶解度比在冷水中的小 |
D.t1℃和t2℃时的两份蔗糖溶液,所含溶质的质量不可能相等 |
5.填空题- (共1题)
14.
从微观的角度了解物质及其变化,有助于更好的认识物质组成和变化的本质。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则x=____,在化学反应中氟原子易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形成氟离子,化合物CaF2中氟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

①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
②过程I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
(1)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已知:“●”代表碳原子,“○”代表氧原子),请回答:

①A、B、C中能产生温室效应的气体是____。(填化学式)
②过程I中一定不变的粒子是____,该变化的化学方程式为___。
③下列有关过程Ⅱ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
A.分子种类改变 B.分子间隔改变 C.物理变化 D.分子个数未变
6.实验题- (共1题)
15.
人类生活、生产活动中处处离不开化学。
(一)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填“C”或“D”)。
(2)图2为简易净水器,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可用____来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____
(3)图3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
(4)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如图4所示的实验。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
(二)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图5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____(填“大”或“小”)。
(2)图6利用铜的____性进行实验。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____,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3)铝比铁活泼,但铝耐腐蚀,原因是____。
(一)水是一种重要的资源,生命的孕育和维系需要水。

(1)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图1实验中得到氧气的试管是__填“C”或“D”)。
(2)图2为简易净水器,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可用____来检验净化后的水是否是硬水,长期饮用硬水对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可采取的方法____
(3)图3广口瓶中盛有少量饱和澄清石灰水,小试管和U形管中均有适量水,现向小试管中注入适量氢氧化钠固体,可观察到现象是____。
(4)为了研究物质的溶解现象,设计如图4所示的实验。设计实验②、③的目的是____。
(二)金属材料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请回答:

(1)图5铜片与黄铜片相互刻画,铜片表面留下明显划痕,说明铜片比黄铜片的硬度____(填“大”或“小”)。
(2)图6利用铜的____性进行实验。煤粉和木屑最先燃烧的是____,燃烧的顺序说明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
(3)铝比铁活泼,但铝耐腐蚀,原因是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