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2题)
1.
Ⅰ、结合我们学过的化学知识选择填空。
(1)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____;(石油或氢气)
(2)抢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氮气或氧气)
(3)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金刚石或C60)
(4)作处理水的混凝剂______。(明矾或活性炭)
(5)密闭的房间用木炭烤火会引起中毒的是____;(CO2或CO)
Ⅱ、右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种分子;
(2)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出“
”在工业上的一个用途_____________。
(1)理想的清洁﹑高能燃料是____;(石油或氢气)
(2)抢救病人的气体是_____;(氮气或氧气)
(3)分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金刚石或C60)
(4)作处理水的混凝剂______。(明矾或活性炭)
(5)密闭的房间用木炭烤火会引起中毒的是____;(CO2或CO)
Ⅱ、右图是转化汽车尾气中有害气体的微观示意图。

(1)反应前的图示中含有_________________种分子;
(2)从图中你还能获取的信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列举出“

2.
根据下图所示实验回答问题。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实验烧杯内壁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C实验采取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图一实验中运用了两组对比:a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 b_______________。
②a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中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图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图二两支试管上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④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后给试管加热。
(4)C中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1)仪器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A实验烧杯内壁上的现象是____________,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2)B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铁丝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C实验采取变量控制的方法探究燃烧的条件。
①图一实验中运用了两组对比:a水中白磷和铜片上的白磷; b_______________。
②a组对比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C中改进后的装置(如图二)与图一相比,其优点是_____________。图二中红磷没有燃烧的原因是________,图二两支试管上气球的变化为____________。
④欲使图二中的红磷着火,可将试管从水中取出并_________后给试管加热。
(4)C中将装有某气体的大试管口朝下垂直插入水中,使试管罩住白磷(如图三所示),结果观察到了“水火相容”的奇观,则大试管所装气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水火不相容”是指水能灭火,其实水有时也可以“生火”,比如钾遇水会立刻着火,钾遇水生成H2和KOH,该反应是____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其反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
2.流程题- (共1题)
3.
煤气化和液化流程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_______燃料。煤直接燃烧生成大量SO2,SO2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第②步是精炼煤(化学式为C)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基本类型的___________。
(4)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_。
(6)天然气也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煤、石油和天然气统称为_______燃料。煤直接燃烧生成大量SO2,SO2与水化合生成亚硫酸,形成酸雨,其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①步操作发生的是_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3)第②步是精炼煤(化学式为C)与水蒸气的反应,属于基本类型的___________。
(4)第③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 。
(5)从“绿色化学”的角度分析,“煤的气化和煤的液化”生产流程的优点:_________。
(6)天然气也是一种清洁燃料。主要成分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CO2是初中化学重点研究的气体之一。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了如下实验来探究CO2的制取和性质: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铜网说明铜网与稀盐酸_________(“不”或“能”)反应。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制取两瓶CO2备用,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1)该兴趣小组用干燥管、烧杯、铜网等设计装配了一个在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的装置,如图1所示。装置中用铜网说明铜网与稀盐酸_________(“不”或“能”)反应。在干燥管内的铜网上应盛放_________________;
(2)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方法是__________。用气密性良好的该装置制取两瓶CO2备用,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二氧化碳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2)该兴趣小组同学将制得的CO2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和氢氧化钠溶液中,他们观察到前者变浑浊,后者无明显现象。变浑浊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问题】CO2和NaOH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
小明设计了甲、乙两个实验来验证CO2与NaOH发生了化学反应,如下图所示。

【实验现象】甲——软塑料瓶变瘪,乙——“瓶吞鸡蛋”。
小虎同学认为上述实验是可行的。其共同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小雯同学提出质疑,她认为上述实验还不足以说明 CO2和NaOH发生了反应。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小明同学针对小雯的质疑又补充了一个对照实验,这个实验是___________。
②小虎向甲实验后变瘪塑料瓶的溶液中加入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现象,从而证明CO2与NaOH 已经发生了反应。
4.单选题- (共8题)
7.
砷化镓(GaAs)是一种“LED”绿色节能光源材料,镓元素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镓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 B.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31 |
C.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31 | D.1个镓原子的质量为69.72g |
10.
有关碳和碳的化合物描述错误的是( )
A.干冰常用于人工降雨 |
B.活性炭有较强的吸附性,常用于工业制白糖时脱色 |
C.金刚石和石墨组成元素相同,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相似 |
D.室内放一盆水不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8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