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化学兴趣小组按下图实验测定部分变质的NaOH固体中Na2CO3的质量分数。

(1)根据题中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

(1)根据题中信息_______(填“能”或“不能”)计算Ca(OH)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2)计算固体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分数。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实验小组在探究“酸与碱能否发生反应”时,进行了如图所示实验。请根据实验回答:

【探究实验一】酸能不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
【探究实验二】酸能不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②试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补充实验】丙同学测定②试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进行实验,将②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缓慢逐滴加入,说明酸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探究一、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探究实验一】酸能不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甲同学进行了实验一,能观察到的明显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说明酸能与可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同时测定反应后溶液的pH="2。"
【探究实验二】酸能不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
乙同学进行了实验二,当滴入几滴稀盐酸后,发现②试管中无明显变化,于是得出“酸不能与难溶性碱反应”的结论。
丙同学对此产生质疑,并利用实验后的物质继续探究:
【补充实验】丙同学测定②试管中上层清液的酸碱度,读出pH=12,说明上层清液中的溶质一定有________________。
【解释】丙同学由此认为乙同学的结论不正确,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验证】丙同学利用上述实验后的废液进行实验,将②试管中物质全部倒入一大烧杯中,静置,再将实验探究一所得溶液缓慢逐滴加入,说明酸能与难溶性碱发生化学反应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分析】实验探究一、二中,反应均涉及到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4题)
3.
《中国诗词大会》是中央电视台制作的特别节目,以弘扬中华传统诗词之美,促进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从化学角度分析,下列诗句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炉火照天地,红星乱紫烟 | B.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
C.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 D.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
4.
下列各组物质分别加入到足量的水中,最终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
A.NaOH NaCl KNO3MgCl2 |
B.NaOH Na2CO3NaCl H2SO4 |
C.NaCl Na2SO4 AgNO3 HNO3 |
D.FeSO4 NaNO3KCl HCl |
5.
推理是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化合物中含不同种元素,所以含不同种元素的物质都是化合物 |
B.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
C.CO2、SO2均可与碱溶液反应,所以非金属氧化物一定能与碱溶液反应 |
D.点燃可燃性气体前要验纯,所以点燃甲烷前一定要验纯 |
7.
洗发产品中含有的枸橼酸(C6H8O7)能使头发柔顺有弹性且气味清香。下列关于枸橼酸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枸橼酸是由6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7个氧原子构成的 |
B.枸橼酸属于氧化物 |
C.枸橼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枸橼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6:8:7 |
11.
下列“家庭小实验”中,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A.用某些植物的花瓣制酸碱指示剂 |
B.用碎鸡蛋壳和食盐水制二氧化碳 |
C.用柠檬酸、果汁、白糖、水、小苏打等自制汽水 |
D.用石子、细沙、活性炭、棉、纱布等制作简易净水器 |
12.
为了增加水的导电性,电解水时往往需要在水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电解含有一定质量氢氧化钠的水溶液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的pH减小 | B.溶液中氢氧根离子浓度增大 |
C.溶液中钠元素质量变大 | D.溶液中氢、氧元素质量比不变 |
15.
经过一年的化学学习,小宇同学对以下所学知识进行整理,正确的是:
A | 不同物质性质不同,鉴别方法不同 | 氧化铜与碳粉一一在空气中灼烧 |
B | 物质在微观上都是由粒子构成的 | 铁一一由分子构成 |
C | 物质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反应现象 | 向Na0H溶液中滴加紫色石蕊试液一一溶液变为红色 |
D | 混合物除去杂质(括号内为杂质) | FeS04溶液(稀H2S04)一一加入过量的氧化铁,过滤 |
A.A | B.B | C.C | D.D |
4.填空题- (共5题)
17.
分类是学习化学常用的方法,而物质的用途主要是由它们的性质决定的。请根据下列碱的用途所体现出的相应化学性质将它们分类,并参照实例完成空白处内容。
①医疗上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②建筑上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
④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配制果树杀菌剂;
⑤用烧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硫;
⑥化工厂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①医疗上用氢氧化铝治疗胃酸过多;
②建筑上用石灰浆粉刷墙壁;
③用熟石灰和纯碱反应制火碱;
④农业上用石灰水和硫酸铜配制果树杀菌剂;
⑤用烧碱溶液吸收硫酸厂产生的二氧化硫;
⑥化工厂用氢氧化钠溶液洗涤石油产品中的残余硫酸。

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 __________
18.
在宏观、微观与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图A所示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填字母);
(3)由B、C两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1)图A所示是2017年5月新命名的元素,其原子核内的质子数是________;
(2)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微粒是________(填字母);
(3)由B、C两种微粒构成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或“氧化物”)。
19.
化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请回答下列问题: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___性;
(3)房屋着火,可用水扑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可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1)硬水危害人们健康,生活中软化硬水的方法是________;
(2)我们需要清新洁净的空气,为减少雾霾的吸入,人们出行经常带口罩,是利用口罩中填充物(活性炭)的________性;
(3)房屋着火,可用水扑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高铁酸钾(化学式K2FeO4)是一种新型净水剂,可用于自来水净化处理,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价。
20.
化学知识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请从下列①浓硫酸、②肥皂水、③碳酸钙、④稀有气体四种物质中选择相应序号填空。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3)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
(1)可用于区分硬水和软水的是_______; (2)可用作补钙剂的是_______;(3)可用作干燥剂的是___________; (4)可用于填充霓虹灯的是_______。
21.
粗盐中含有少量不溶性杂质(泥沙),还含有少量可溶性杂质(Na2SO4、CaCl2、MgCl2)。现以粗盐为原料制取精盐,生产过程如图所示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__、玻璃棒;
(3)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加热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1)写出I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操作a的名称是_____,该操作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主要有:烧杯、___、玻璃棒;
(3)加入适量稀盐酸的作用是除去溶液中的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4)在加热蒸发过程中,要用玻璃棒不断地搅拌,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