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推断题- (共1题)
1.
A~F为初中化学常见的六种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它们相互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己知A、B、C、D、E是不同类别的物质,C俗称纯碱,F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己略去)

请回答:
(1)写出B、D、F的化学式:B______,D______,F_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

请回答:
(1)写出B、D、F的化学式:B______,D______,F______。
(2)写出B物质的一种用途_______,C与E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
(3)图中物质相互间发生的反应。未涉及的基本反应类型是 _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在协助老师清理实验储备室时,发现一批存放多年的氢氧化钙。他们取六份样品,分别加稀盐酸反应测得部分数据与图象如下。请根据有关信息回答问题。

求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1)a的数值。
(2)第六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3)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至0.1%)

| 第1份 | 第3份 | 第4份 | 第5份 | 第6份 |
样品质量 | 33.5 | 33.5 | 33.5 | 33.5 | 33.5 |
加入盐酸质量 | 50 | 150 | 200 | 250 | 300 |
气体质量 | 0 | a | 3.3 | 5.5 | 6.6 |
求该样品中各成分的质量。
(1)a的数值。
(2)第六次实验结束后,所得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
(3)计算该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4)求所用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保留至0.1%)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了识别化肥的探究活动.他们对氯化铵、碳酸氢铵、硫酸钾、磷矿粉四种化肥的实验探究步骤如下: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出来的是 。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
(1)步骤一:取上述四种化肥各少量分别放入试管,观察,从外观上即可与其他化肥区分出来的是 。
(2)步骤二:在装有另外三种化肥的试管中,分别加入少量稀盐酸,有气体产生的是 。
(3)步骤三:再分别取少量未区分出的另外两种化肥于研钵中,各加入少量熟石灰粉末,混合、研磨,有刺激性气味气体放出的是 ,由此可知,在使用该类化肥时,要避免与 (填“酸”或“碱”)性物质混合施用,以防降低肥效。有同学提出,氯化铵、硫酸钾也可用下列某种物质进行区分,你认为可行的是 。
A 硝酸钡溶液 | B 氯化钠溶液 | C 酚酞溶液 | D 稀盐酸 |
4.单选题- (共9题)
5.
“土卫六”是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最近科学家发现它的表面遍布“湖海河流”,这些“湖海河流”中的液体并非水,而是液态甲烷和液态乙烷,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乙烷和甲烷都是由碳、氢原子构成的有机化合物 |
B.乙烷分子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3 |
C.每个乙烷分子中有18个质子 |
D.乙烷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
7.
下列四个图象能正确反映实验变化关系的有


A.常温下,足量的镁、铁分别同时放入少量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中 |
B.敞口放置于空气中的浓硫酸 |
C.加热KNO3、Ca(OH)2的饱和溶液(不考虑溶剂的蒸发) |
D.少量的碳在密闭的集气瓶中与氧气完全燃烧 |
8.
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少量的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则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 |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有铁 |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铜 |
9.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式,下列推理中正确的是
A.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显碱性 |
B.中和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
C.酸中都含有氢元素,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
D.溶液中有晶体析出时,其溶质质量减小,所以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减小 |
10.
下列生活中的有关问题,处理正确的是
A.我们可以用甲醛的稀溶液对水产品进行处理,延长保鲜时间 |
B.生活中,可以把过量的稀盐酸倒入铝制水壶中充分浸泡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
C.液化气泄漏着火时,应立刻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
D.不小心被蚊虫叮咬(蚊虫能分泌出蚁酸),可用肥皂水涂抹以减轻疼痛 |
12.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少量杂质,所选用的试剂及操作方法均正确的是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试剂 | 操作方法 |
A | HCl (CO2) | 适量NaOH溶液 | 洗气 |
B | NaCl (Na2CO3) | 适量稀硫酸 | 蒸发、结晶 |
C | CaO (CaCO3) | 足量水 | 溶解、过滤、干燥 |
D | 稀硝酸 (稀硫酸) | 适量硝酸钡溶液 | 过滤 |
A.A | B.B | C.C | D.D |
5.填空题- (共3题)
1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两个氧离子___________。(均用化学符号表示)。
(2)如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信息得出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原子序数为17和13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请回答以下问题:若一定质量的A和4.8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2.7gD,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___________,两个氧离子___________。(均用化学符号表示)。
(2)如下图是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由此信息得出钠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氯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________。原子序数为17和13的两种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

(3)在点燃条件下,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甲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甲与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

(4)A、B、C、D表示4种物质,部分物质的微观示意图见下表。A和B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C和D。

请回答以下问题:若一定质量的A和4.8g的B恰好完全反应,可生成4.4gC和2.7gD,则A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14.
节假日或双休日,去郊游野炊实为一大快事。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野外采用________的方法 ,即可降低水的硬度,也可杀菌消毒。
(1)对野炊有经验的人会告诉你,餐具最好是导热性好,不易破碎的材料制的,你准备带的餐具是用__制的(填字母)。
A.金属 B.陶瓷 C.塑料
(2)在引燃细枯枝后,如果迅速往“灶”里塞满枯枝,结果反而燃烧不旺,并产生很多浓烟,说明物质充分燃烧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3)野餐食谱如下:主食:馒头 配菜:烤火腿、鲫鱼汤、五香豆干。
主食和配菜中主要含蛋白质、________________、油脂、无机盐和水等营养素,从营养角度来看,你准备再添—样___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炒鸡蛋 B.牛奶 C.黄瓜 D.烤野兔肉
(4)野外采用________的方法 ,即可降低水的硬度,也可杀菌消毒。
15.
如下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根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30℃时向两个都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将10℃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是A________B(填“>”,“<”,“=”或“无法判断”)。
(3)将10℃的A、B、C饱和溶液升温至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________B(填“>”,“<”或“="”" )
(4)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通过___________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A物质。
(5)10℃时将B物质20g溶于5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1)30℃时向两个都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分别加入A、B两种物质至不能溶解为止,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较大的是_______________溶液(填“A”或“B”)。
(2)将10℃的A、B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0℃,析出固体的质量大小是A________B(填“>”,“<”,“=”或“无法判断”)。
(3)将10℃的A、B、C饱和溶液升温至3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______。若将30℃时等质量的A、B的饱和溶液,加热蒸发等质量的水恢复至30℃,剩余溶液的质量关系大小为A________B(填“>”,“<”或“="”" )
(4)A物质的饱和溶液中含有少量B物质,通过___________方法可以提纯其中的A物质。
(5)10℃时将B物质20g溶于50g水,充分搅拌后所得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_g,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计算结果准确到0.1%)若要增大该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
6.实验题- (共2题)
16.
在实验室中,下列做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E.实验室制取气体时,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后再装药品
F.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于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
G.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洗涤就可直接插入原滴瓶
H.沉淀、过滤无法降低水的硬度。
A.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内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在搅拌条件下慢慢加入浓硫酸。 |
B.误服重金属中毒,喝牛奶、豆浆等富含蛋白质的食品缓解。 |
C.过滤时为加快过滤速度,应在漏斗内用玻璃棒不断搅拌。 |
D.小明用pH试纸测得某Na2CO3溶液的pH为10.6 |
F.各放一张质量相同的纸于天平的左右托盘上,将氢氧化钠固体放在左盘的纸上称量
G.与滴瓶配套的胶头滴管用完后不洗涤就可直接插入原滴瓶
H.沉淀、过滤无法降低水的硬度。
17.
(13分)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问题: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
(2)注射器H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序号),甲烷气体可选择E装置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下图,由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4)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
(5)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O2时,如用注射器H代替长颈漏斗,优点是 。

(1)标号为①的仪器名称是 。
(2)注射器H可用于检查装置B的气密性,步骤如下:
①向锥形瓶中加入少量水至 处。
②将注射器H连接到装置B的导管口处。
③缓慢向外拉动注射器H的活塞,观察到 ,表示装置B的气密性良好。
(3)实验室用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混合固体在加热条件下制取甲烷气体,其发生装置可选择 (填字母序号),甲烷气体可选择E装置进行收集,收集满后集气瓶的放置方式如下图,由此可推断甲烷一定具备的物理性质是 、 。

(4)实验室用一定质量的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通过排水量测定所收集到的氧气体积(装置选用A、F、G)。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若各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b→c→d,F装置内导管(“b”或“c”)该怎样延伸?请画出。
③根据高锰酸钾的质量算出的氧气体积为理论值。如果实际测得(水的体积测量准确),你认为原因是 。
(5)若改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则二氧化锰在反应前后固体混合物中的质量分数将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实验室若用装置B制取O2时,如用注射器H代替长颈漏斗,优点是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