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新化县石灰石资源丰富,某化学兴趣小组称取30g石灰石样品,把300g稀盐酸分3次加入样品中(假设杂质不反应也不溶解),得实验数据如下

请计算:
(1)100g稀盐酸能与多少克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2)求30g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请计算:
(1)100g稀盐酸能与多少克碳酸钙恰好完全反应。
(2)求30g该石灰石样品完全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
2.简答题- (共2题)
2.
模型是联系宏观与微观的桥梁。

(1)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为_____。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 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_____。
(4)图4中ABCD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都具有_____结构。

(1)图1是钠原子结构示意图,图中“X”的数值为_____。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2所示,据图回答问题,请写出这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2017年5月9日,中国科学院发布了 113号、115号、117号及118号四种元素的中文名称,其中一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如图3所示,下列有关该元素说法错误的是_____。
A.相对原子质量为288 | B.核内有115个质子 | C.是非金属元素 | D.核内有173个中子 |
3.
2017年5月18日,我国首次海域“可燃冰”试采成功。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贺电,中国人民又一次攀登上了世界科技的新高峰。“可燃冰”是天然气水合物,外观像冰一样,遇火即可燃烧。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
(3)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天然气等。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
(1)开采海域“可燃冰”,要用金刚石做成的钻头钻凿海底坚硬的岩层,这是利用了金刚石_____的物理性质。
(2)燃烧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才能发生,“可燃冰”为燃烧提供了_____。
(3)目前使用的主要化石燃料有煤、_____和天然气等。
(4)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5)可燃冰若开采不慎,会导致甲烷气体大量泄露,对环境造成的影响是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小明同学学完“木炭充分燃烧生成二氧化碳,木炭燃烧不充分,生成一氧化碳”,在学习“木炭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时,产生疑问:木炭与氧化铜反应,会不会生成一氧化碳呢?拟按以下思路进行探究。
【实验目的】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气体产物可能是CO2;猜想二:该气体产物可能是CO。
【设计实验】结合教材,改用酒精喷灯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1)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2)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CO。
【反思及应用】请你分析并回答:
(1)小明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时去除该固体生成物的方法是___。
【实验目的】探究木炭和氧化铜在高温条件下生成的气体产物的成分。
【提出猜想】猜想一:该气体产物可能是CO2;猜想二:该气体产物可能是CO。
【设计实验】结合教材,改用酒精喷灯设计如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
【实验现象及结论】预期的实验现象及结论如下:
(1)若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则气体为CO2;
(2)若澄清的石灰水不变浑浊,则气体为CO。
【反思及应用】请你分析并回答:
(1)小明同学的猜想是否严谨?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
(2)设计一个实验,验证(1)中你的理由。请简述你的实验方案:_____。
(3)该实验装置存在的缺陷是_____。
(4)反应结束时,停止实验的操作步骤是_____。
(5)实验后发现试管①内壁上附着不易用试管刷洗净的固体生成物,清洗时去除该固体生成物的方法是___。

4.流程题- (共1题)
5.
超细碳酸钙可用于生产钙片、牙膏等产品。利用碳化法生产超细碳酸钙的主要流程示意如图:

(1)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2)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1)过筛的目的是拦截_____(填“大于”或“小于”)筛孔直径的颗粒。
(2)碳化塔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单选题- (共8题)
7.
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氧气由氧元素组成,所以制取氧气的反应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 |
B.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所以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
C.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变化,所以有放热、吸热现象一定是发生化学变化 |
D.催化剂可以加快化学反应速率,所以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 |
11.
如图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下列做法合理的是( )


A.用过量的红磷进行实验 |
B.红磷点燃后,缓慢伸入瓶中并塞紧橡皮塞 |
C.红磷熄灭后,立即打开止水夹 |
D.用木炭代替红磷进行实验 |
12.
下列有关碳单质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石墨均为碳单质,它们充分燃烧的产物都是二氧化碳 |
B.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不同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书写档案时规定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不活泼 |
D.石墨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成金刚石是物理变化 |
6.填空题- (共2题)
14.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是国际通用的化学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2个氢原子_____
(2)3个氧气分子_____
(3)n个亚铁离子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1)2个氢原子_____
(2)3个氧气分子_____
(3)n个亚铁离子_____
(4)氧化镁中镁元素显+2价_____。
15.
2017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五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届“中国水周”的笫一天,爱护水资源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某化学兴趣小组对学校附近的水质状况进行了相关研 究调查: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2)科学研究证明,水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
(4)可用____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5)我县淡水资源丰富,保护好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
(1)取回水样,静置后过滤,实验室过滤时需要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_____;
(2)科学研究证明,水在TiO2作催化剂和光照的条件下,能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3)日常生活中将硬水转化为软水的方法是_____;
(4)可用_____检验该水样是硬水还是软水;
(5)我县淡水资源丰富,保护好水资源是每个人的责任。保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_。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8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