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镇江市丹徒区、句容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165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

1.推断题(共2题)

1.
下图表示某些物质间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和部分产物已省略).其中A为黑色氧化物,E为红棕色粉末,B、D是由相同元素组成的无色液体,且B具有消毒杀菌作用;C、Y、Z为无色气体,其中Y有毒;X是生活中最常见的金属.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C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2)物质A的作用是_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反应①:_________.反应③:_________.
(4)写出一种防止反应②发生的措施:_________.
(5)在一定条件下,Z可以和H2反应合成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二甲醚(C2H6O),则反应中Z与H2质量比为_________.
2.
A~D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它们有下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图中“—”表示相连的物质间能相互发生反应,“→”表示物质间有相应的转化关系.
  
(1)若C是一种浅绿色溶液,D为蓝色沉淀,写出一个符合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______,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 _________.
(2)若C是O2,D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则A的化学式是__,写出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____.

2.综合题(共1题)

3.
人类文明与社会进步同金属材料关系密切.
(一)金属的广泛应用
(1)钢铁材料通常分为生铁和钢,这两种铁合金的主要区别就在于_________,写出成语“百炼成钢”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
(2)高铁酸钾是新型净水剂,化学原理是:4K2FeO4+10H2O=4X+3O2+8KOH,X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二)金属的锈蚀及防护
(1)下列情况下铁制品最易生锈的是 _________(填序号).
a. 潮湿空气中   b. 干燥空气中   c. 部分浸入食盐水中
(2)铁生锈中存在下列转化:Fe(OH)2  Fe(OH)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三)铁锈组成分析测定
(1)铁锈中一定含Fe2O3•nH2O,可能含FeCO3(FeCO3和稀盐酸的反应与CaCO3相似)),在某铁锈样品中加稀盐酸,_________(填现象),证明不含FeCO3
(2)另取23.2g只含Fe2O3•nH2O的上述铁锈样品,按下图装置实验.

【查阅资料】
①浓硫酸具有吸水性,碱石灰能吸收水和二氧化碳气体.
②在110℃时,Fe2O3•nH2O完全分解为Fe2O3和H2O.
③500℃时Fe2O3才开始被还原,且温度不同时产物可能是Fe3O4、FeO(黑色)、Fe.
(3)向装置中加入铁锈样品前,须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
(4)实验时,先通入CO的目的是 _________.
(5)当加热超过500℃时,观察到A中的现象是_________.
(6)下表为加热至700℃时所测数据,下图为A中固体质量和加热温度关系图
 
回答下列问题
①Fe2O3•nH2O中n的值为_________,图中m的值为_________.
②若无装置D,则所测n的值_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③700℃以上时,管内固体产物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④该装置有一明显缺陷,如何改进 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将光亮镁条放入一定量的氯化铵溶液中,发现最终生成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外,还有气体生成.某同学对该现象作如下探究.

(一)生成气体可能是H2、HCl、NH3中的一种或几种.
【查阅资料】①浓硫酸既可吸收水,也可吸收氨气
②NH3+HCl NH4Cl;
③2NH3+3CuO3Cu+N2+3H2O;
④H2+CuOCu + H2O;
【实验探究】收集气体,将气体通过如右装置:(各步反应均完全)
① A装置中出现红色,证明有_________;
② A、B实验装置_________(填“能”或“不能”)对调,理由是 _________;
③ C中玻璃管内观察到_________,证明有H2
【反思与评价】他认为不需要单独检验HCl,就能证明HCl不存在. 请你评价这种说法是否合理__________(填“是”或“否”),理由是_________.
(二)过滤、洗涤、一定温度下烘干得灰白色固体.
【查阅资料】灰白色固体Mgx(OH)yClz受热会分解,生成MgO和HCl。
【实验探究】取一定量灰白色固体样品,充分加热,得到4g白色固体和3.65g气体.
【结论】x∶z=_________,所得碱式氯化镁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单选题(共17题)

5.
下列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干冰升华B.海水晒盐C.燃放烟花D.矿石粉碎
6.
甲和乙可以合成半导体材料丙,微观过程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物质丙是由原子直接构成B.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C.丁在一定条件下可转化为乙D.甲中Si、Cl的质量比为28:142
7.
下列指定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2Mg+O2=2MgO
B.铁片溶于稀硫酸:2Fe+3H2SO4=Fe2(SO4)3+3H2
C.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CaCO3CaO+CO2
D.氢氧化钠吸收NO2、NO生成NaNO2和水:2NaOH+NO2+NO=2NaNO2+H2O
8.
下列各组转化中,不能一步实现的组合是
A.H2O2 H2OH2
B.Fe Fe2O3 Fe
C.KClO3O2 Fe2O3
D.CH4 COCO2
9.
取Mg和MgO的混合物6.4g,加入一定质量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24.0g(MgO+H2SO4=MgSO4+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所得溶液中溶质有两种B.生成H2为0.2g
C.混合物中氧元素质量分数为40%D.混合物中金属镁的质量为4.8g
10.
下列属于纯净物的是
A.酸奶B.液氮C.果茶D.钛合金
11.
下列符号表达正确的是
A.金刚石— CB.氧化钠—NaOC.亚铁离子—Fe+2D.2个氮原子—N2
12.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B.石蜡在空气中燃烧时,有水和二氧化碳生成
C.点燃H2前,需检验其纯度
D.在装有19毫升水的量筒中加入1克NaOH配制20g5%NaOH的溶液
13.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高炉炼铁中所需的高温和CO都与焦炭有关
B.电解水实验中,用带火星的木条检验负极产生的气体
C.将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D.量筒的最下端刻有“0”标线
14.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用钢丝球洗涮铝锅B.补锌可用来防治侏儒症
C.用洗涤剂清洗盘子上的油污D.油锅着火可用锅盖盖灭
15.
用Zn和稀硫酸制少量硫酸锌晶体,下列操作规范的是    
A.如图甲加入Zn粒B.如图乙加入稀硫酸
C.用装置丙蒸发浓缩D.用装置丁分离硫酸锌晶体
16.
下列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A.硫元素的含量:B.金属的活动性:
C.溶于水后的水温D.物质的溶解度:
17.
下列实验设计错误的是
A.用活性炭降低水的硬度B.用肥皂水区分CaCl2溶液和蒸馏水
C.用托盘天平称取5.1g蔗糖D.用稀盐酸除去混在铜粉中的少量锌粉
1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CO2汽化需吸收大量的热,可用于灭火时降低着火点
B.铁的活泼性比铝弱,所以铁制品比铝制品在空气中更耐腐蚀
C.氯化钙溶于水能形成溶液,可用作融雪剂
D.汽油能溶解油脂,可用于洗涤衣服上的机油,形成乳浊液
19.
下列实验操作中(括号内为杂质)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物质
目的
主要实验操作
A
CO、H2
鉴别
点燃,火焰上方罩干冷烧杯,观察现象
B
KNO3(NaCl)
提纯
加90℃水溶解,降温结晶、过滤
C
H2(HCl)
除杂
通过装有碳酸钙悬浊液的洗气瓶,收集
D
MnO2、KCl
分离
溶解、过滤、洗涤、烘干、蒸发结晶
 
A.AB.BC.CD.D
20.
铜屑表面呈绿色,欲利用其制取胆矾 (CuSO4·5H2O),某课外活动小组同学设计了如下制取流程,有关该流程说法不正确的是 [资料:Cu2(OH)2CO3+2H2SO4   2CuSO4+CO2↑+3H2O,CuSO4·5H2O受热易分解]
A.操作①所用的玻璃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
B.溶液A中有两种溶质
C.由固体B制取硫酸铜溶液的过程中,方法2更符合绿色化学要求
D.操作②的步骤为:将硫酸铜溶液加热蒸干
21.
为验证“加热碳酸氢铵”所发生的变化,两同学分别用甲、乙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发现两实验中碳酸氢铵固体均消失,乙实验中还观察到无水硫酸铜变蓝,浸有酚酞溶液的棉球变红、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资料:无水硫酸铜呈白色,遇水后呈蓝色。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甲实验不如乙实验环保
B.只根据甲实验“固体消失”这一现象,可验证碳酸氢铵发生了分解
C.乙实验有利于学生分析“固体消失”的原因
D.只根据乙实验的现象,可验证:NH4HCO3NH3↑+CO2↑+H2O

5.多选题(共3题)

22.
向盛有10g49%稀硫酸的烧杯中加入5.6g克的铁粉,充分反应后有固体残留,t1时迅速倒入一定量的硫酸铜溶液。整个过程烧杯中溶液的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取a点时溶液,加入锌粉,有气体放出。
B.b点时,溶液中溶质有两种。
C.c点时,烧杯中固体一定是铜
D.m =12.7
23.
下列对物质的归类正确的是
选 项
归 类
物 质
A
氧化物
水、干冰、双氧水
B
常见合金
不锈钢、黄铜、硬铝
C
可燃性气体
氢气、氧气、一氧化碳
D
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
分子、原子、电子
 
A. A    B. B    C. C    D. D
24.
如图是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 (均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1℃时甲、丙物质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一定相等
B.将t2℃时甲、乙、丙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至t1℃,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乙>甲>丙
C.t2℃时甲、乙、丙的饱和溶液分别恒温蒸发等量的水,析出溶质的质量:甲>乙>丙
D.若使点a的甲溶液60g,转化到点b,至少应加入30g甲固体

6.填空题(共3题)

25.
将高锰酸钾溶液和双氧水混合,得到KOH溶液并出现如下图所示现象.

(1)双氧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
26.
用化学符号表示:
(1)2个硝酸根_______;  
(2)人体缺少________元素,易患骨质疏松症.
(3)熔点最低的金属________;
(4)硫酸铝中铝元素的化合价 ________。
27.
用以下几种物质的序号填空:
A.氢气B.氧气C.稀盐酸D.氮气 E.干冰  F.氯化钠   G.双氧水  H.铜
(1)未来的理想能源是________;
(2)可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__;
(3)用于厨房调味品的是________; 
(4)可用于切割、焊接金属的是________;
(5)用于制造电线、电缆的是________; 
(6)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是________。

7.实验题(共2题)

28.
请结合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有标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②________ .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 ,用A、D装置制取O2时,为防止高锰酸钾进入导管,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 .使用该组合制取O2的另一化学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
(3)实验室用B、C装置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若将发生装置由B改为F,其优点是_____.
(4)某兴趣小组将新制得的CO2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未见浑浊.分析原因可能有下列两种情况:
①可能是错用了较浓的盐酸,CO2中混入了较多的氯化氢气体,为验证此想法甲同学查阅资料知:氯化氢气体的水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于是将气体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你认为此方案________(填“是”或“否”)可行.
②可能是生成的CaCO3又与CO2反应生成了可溶性的Ca(HCO3)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
(5)下图是一种有洗气、贮气等用途的装置.用该装置收集氢气时,瓶内先装满水,气体从_____(填“a”或“b”,下同)处导管通入.
29.
根据下列实验装置回答问题:

(1)图①说明可燃物燃烧必须同时满足的两个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2)物质形成溶液时伴随着能量变化,图②中该液体可能是________(写化学式).
(3)图③是燃料电池,工作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2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7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