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东城区2016-2017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6614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

1.科普阅读题(共1题)

1.
维生素C是一种无色晶体,分子式为C6H8O6,熔点为190-192℃,易溶于水,是一种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液显酸性,并有可口的酸味。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如山楂、鲜枣、草莓、橘子、柠檬、辣椒、西红柿、豆角、白菜等。人体不能合成维生素C,必须从食物中获得。
维生素C也称抗坏血酸,在人体内有重要功能。例如,它能参与体内的氧化还原反应,维持细胞间质的正常结构;促进伤口愈合,维持牙齿、骨骼、血管和肌肉的正常功能;帮助无机盐和某些氨基酸的吸收;增强对传染病的抵抗力,有解毒作用等。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约60 mg维生素C。
维生素C是一种较强的还原剂,在水溶液中或受热时很容易被氧化而引起变质,在酸性环境中稳定,在碱性溶液中更容易被氧化。(资料:高锰酸钾是一种强氧化剂,高锰酸钾的水溶液与还原性强的物质会发生化学反应而颜色变浅或褪色。)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维生素C的一条物理性质:_______。
(2)维生素C广泛存在于新鲜水果和蔬菜中,除文中提到的水果、蔬菜外,请你再举一例:_____。
(3)中学生每天需要补充一定量维生素C的原因是________。
(4)高锰酸钾的水溶液呈现紫色,若向一支盛有高锰酸钾溶液的试管中,加入一片维生素C,可以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
(5)为尽可能减少维生素C的损失,请你提出一条针对蔬菜在清洗、烹制或食用过程中的建议是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下列是自来水厂净化水的流程图。

(1)试剂A为________。
(2)高铁酸钾(K2FeO4)常用作絮凝剂和消毒剂,高铁酸钾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
(3)二氧化氯(ClO2)是新一代自来水消毒剂。它属于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化合物   B. 氧化物 C. 单质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的再认识。

【经典赏析】教材中介绍了拉瓦锡用定量的方法研究了空气的成分(实验装置如图甲)。该实验中选择使用汞的优点有________(填字母序号)。
A. 汞在汞槽中为液态,能起到液封的作用 B. 生成的氧化汞加热分解又能得到汞和氧气
C. 能将密闭装置内空气中的氧气几乎耗尽
【实验回顾】实验室常用红磷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装置如图乙),写出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兴趣小组用该方法测出的氧气含量远低于21%。
【提出问题】用红磷燃烧的方法为什么不能准确地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进行猜想】(1)装置漏气;(2)_________;(3)_________。
【实验与交流】在老师的指导下,小明用过量的红磷进行该实验,用测氧气浓度的传感器测得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浓度为6.2%。此数据说明反应后装置内氧气有剩余。
【实验探究】小明根据查阅资料得知,铁丝生锈的原理是铁与水和氧气反应生成铁锈,探究用铁能否准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于是进行了实验(装置如图丙)。通过7天测得的数据,计算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为19.13%。
【交流与反思】依据实验数据进行分析,与红磷燃烧的实验方法相比,用铁丝生锈的方法的主要优点是_________。
4.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A中装有10 mL浓氨水,烧杯B中装有20 mL蒸馏水,并滴入了几滴酚酞溶液。用一个大烧杯将A、B两个小烧杯罩在一起。一段时间后,B烧杯中的溶液由无色变为红色。关于酚酞变红,化学探究小组同学们提出了三种猜想:

猜想一:从A烧杯中蒸发出水蒸气,部分水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水使酚酞变红;
猜想二: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氨气使酚酞变红;
猜想三:从A烧杯中挥发出氨气,部分氨气分子运动进入B烧杯与水结合形成氨水,氨水使酚酞变红。
(1)同学们经过讨论后一致认为猜想一是不可能的,理由是_________。
(2)为了探究另外两种猜想是否正确,同学们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请填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将一张滤纸浸入酚酞溶液中,1 min后取出,悬挂在通风处晾干,用剪刀将其剪成两片
将其中一片干燥滤纸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不变色
氨气____(选填“能”或“不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二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在另一片滤纸上滴几滴蒸馏水,再放入收集满氨气的集气瓶中
滤纸变成______色
氨气溶解在水中形成氨水,氨水能使酚酞变红,猜想三______(选填“正确”或“错误”)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拧干衣服B.食物腐败C.写粉笔字D.粉碎废纸
6.
下列对催化剂描述正确的是
A.任何化学反应都需要催化剂B.催化剂在反应前后本身的质量发生了变化
C.二氧化锰可作为各种化学反应的催化剂D.某些化学反应可以有多种催化剂
7.
下列物质由离子构成的是
A.氧气B.氯化钠C.铁D.水
8.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
A.SiB.AlC.OD.Fe
9.
下图为海水中富含的钠元素和氯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氯是一种非金属元素B.钠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2.99
C.钠原子的中子数为11D.氯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7
10.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中子数B.质子数C.核外电子数D.最外层电子数
11.
下列物质的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A.氧化钙——CaO2B.氢氧化钠——NaOH
C.氯化钾——KClD.二氧化碳——CO2
12.
在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水蒸气
13.
下列有关物质燃烧现象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色固体
B.硫粉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一种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C.木炭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
D.红磷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大量的白色烟雾
14.
雾霾是一种大气污染现象,治理雾霾势在必行。下列不属于雾霾治理措施的是
A.外出时佩戴防雾霾口罩B.提倡绿色出行,发展公共交通
C.植树绿化,美化环境D.使用清洁能源
15.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水从液态变成气态时,分子间隔变大
B.爱护水资源就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C.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丰富,不用节约用水
D.如果将水样蒸干后有固体残留,这种水样中一定含有杂质
16.
将自然界中的水进行净化处理,其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方法是
A.吸附B.沉降C.蒸馏D.过滤
17.
为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采用如下图装置进行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瓶1和瓶2中所装试剂均为相同的澄清石灰水
B.吸气时,应将A打开、B关闭,呼气时,则相反
C.呼气时,瓶2试剂中出现气泡,液体始终不变浑浊
D.通过瓶1和瓶2中的不同现象,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明显高于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
18.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5.填空题(共2题)

19.
小明同学根据实践活动手册中的说明自制了豆腐。

(1)图中纱布的作用是_________。
(2)柠檬酸(C6H8O7)可用来点豆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柠檬酸中有21个原子
B.柠檬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92g
C.柠檬酸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1:14
D.柠檬酸是由碳、氢、氧3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20.
人类时刻离不开空气,原因是空气中的氧气能________。食品包装袋中常充氮气以防腐,所利用的氮气的性质是________。

6.实验题(共2题)

21.
根据下列实验回答问题。

(1)A实验中,水发生的是___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B实验中,水分解可以生成氢气,氢气在________(填“正极”或“负极”)连接一端的试管中产生,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此实验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
(3)C实验中,某气体燃烧后,在烧杯内壁出现了无色液滴。写出一个符合此实验现象的反应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2.
根据下列装置图,回答有关问题。

(1)写出装置图中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___,b________。
(2)写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填字母序号)。
(3)写出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如用C装置来收集氧气,当导管口气泡________放出时,再把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开始收集。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流程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