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填字母)。
A.过滤池可以除去难溶性杂质 B.活性炭吸附池可以除去水中的色素和臭味 C.清水池中一定是软水
(2)明矾[KAl(SO4 )m·12H2O]能作絮凝剂,是因为明矾溶于水后生成具有吸附作用的胶状物氢氧化铝。m=___,氢氧化铝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目前不少自来水用液氯(Cl2)作为消毒剂,液氯注入水后发生反应的示意图如下:

其中“


(4)天然水中微生物使有机物(以C6H10O5表示)转化为CO2和H2O的过程中所需O2的量叫做生化需氧量(BOD,单位为mg ·L-1)。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计算题- (共2题)
方案Ⅰ:取石灰石粉末5g于烧杯中,加入20g该盐酸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得剩余固体3g。
方案Ⅱ:取石灰石粉末5g于锥形瓶中,再通过分液漏斗加入盐酸溶液,利用测定产生二氧化碳的体积(200 C、标准大气压)计算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装置示意图如下:

(1)请利用方案Ⅰ数据计算(写出计算过程):
①该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__;
②反应后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结果保留至0.1 %)
(2)经过多次实验发现方案Ⅱ计算结果略大于方案Ⅰ,原因____________。

(1)CuSO4的溶解度约为20g时,其对应的温度是_______℃;若想使该饱和溶液转化为不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写出一种即可),用此方法后,溶液的质量分数____(填“有”或“没有”)发生变化。
(2)80℃时,140g NaNO3溶于100g水形成的溶液 是_______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
(3)20℃时,NH4NO3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为_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到0.1%)。
(4)若KNO3溶液中混有少量的NaCl杂质,可以采 取______方法获得较纯净的KNO3固体。
(5)60℃时分别将等质量的KNO3、NaCl、CuSO4 的 饱和溶液各500g恒温蒸发掉100g水,析出晶体
最多的是____。
(6)60℃时,10g NaCl和90g KNO3完全溶解于100g 蒸馏水中,冷却到30℃后,_________(“有”或“没有”)NaCl析出,有______________g KNO3结晶析出。
3.单选题- (共21题)

A.X中只含有C, H元素 | B.表中的待测值为32 |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 | 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

A.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A.含有碳、氢、氧、氯、氮五个元素 | B.相对分子质量为247.5g |
C.属于氧化物 | D.每个分子中含有27个原子 |
A.N5是一种化合物 | B.N5分子是由氮元素组成的 |
C.N5具有可燃性 | D.N5这种物质是由5个氮原子构成的 |
①保护青山绿水②就地焚烧秸秆③发展共享单车④减少燃煤使用⑤燃放烟花爆竹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①②③④ D. ②③④⑤

A.甲图中实验结束时,应先停止通一氧化碳再熄灭酒精喷灯 |
B.乙图中高炉炼铁的原料中焦炭的作用只是利用其燃烧提供热量 |
C.乙图中为了使焦炭燃烧生成一氧化碳,只需通入少量的热空气 |
D.完全反应后,甲、乙图中得到产物的区别是甲图得到的是纯净物,乙图得到的是混合物 |
A.化学与人体健康 | B.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
①人体缺钙会导致骨质疏松症 ②人体缺锌会导致甲状腺肿大 | ①保护空气要禁止开采燃烧石油 ②爱护水资源要节约用水和防止水体污染 |
C.“低碳经济”的措施 | D.日常生活经验 |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研制和开发新能源替代传统能源 | ①可以用食醋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 ②硬水比软水更适合洗衣服 |
A. A B. B C. C D. D
A. 加入氯化钠固体1 g B. 蒸发5 g水
C. 倒出一半溶液 D. 加入1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氯化钠溶液

A.从N→M:先向N中加入适量固体A再降温 |
B.从N→M:先将N降温再加入适量固体A |
C.从M→N:先将M升温再将其蒸发掉部分水 |
D.从M→N:先将M降温,过滤后再将其升温 |
A.油锅着火后向锅中放入菜叶目的是降低油的着火点 |
B.家用煤加工成蜂窝煤是力了增大煤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C.高层建筑物起火立即乘电梯撤离 |
D.不慎碰倒了酒精灯,酒精在桌面燃烧,用水来灭火 |

A.布手帕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
B.空气不充足,布手帕不会燃烧 |
C.布手帕被白酒浸湿,导致着火点降低 |
D.白酒中水蒸发时吸热,温度达不到布手帕着火点 |

A.甲和乙 | B.甲和丁 | C.乙和丁 | D.丙和丁 |
①用托盘天平和药匙称取5.6 g食盐
②用表面皿、玻璃棒和酒精灯等仪器加热蒸发浓氯化钠溶液获取食盐晶体
③用温度计搅拌并测量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④用10mL量筒和滴管量取8.8mL水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④ | D.②③ |
4.选择题- (共2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铁路)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铁路)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5.填空题- (共3题)
(1)加热碳酸氢铵: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
(3)铁单质与硫酸铜溶液反应:_________________,其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____。
(4)铝具有自我保护的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
(5) 木炭的不完全燃烧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______(选填“放热”或“吸热”)反应。
(1)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__________; (2)硫酸铁__________
(3)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_____;(4)氧化铜中铜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___。

(1)用A图所示装置净化黄泥水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通过B图所示酸的性质实验,可认识到:虽然酸类物质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但由于不同的酸溶于水时电离出的_________________不同,其性质也存在差异。
(3)实验C是通过控制哪些因素来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总结出铁制品发生锈蚀的主要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21道)
选择题:(2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17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