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盘龙区(禄劝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10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1

1.综合题(共2题)

1.
(1)用和“”和“”代表两种不同的单质分子,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能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的模拟模型如图1所示。

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反应前后没有变化的是:_____ (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a元素的种类  b物质的种类c原子的数目d 分子的数目e 原子的种类
②参加反应的“”和“”分子的个数比是_____。
(2)根据图2中提供的信息,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由A 图可知,硅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
②B、C、D、E 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_____
③B、C 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因是_____相同。
④C、E 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2.
(1)从a氮气、b金刚石、c石墨、d氢气、e 甲烷、f一氧化碳、g干冰七种物质中,选择与下列叙述相对应的物质的字母序号,填写在空白处。
①最清洁的燃料_____;   ②可做电极的非金属单质_____。
③用作人工降雨剂的是_____;④可以用来裁玻璃、切割大理石的是_____。
⑤能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中毒的气体_____。
(2)现有初中化学常见的四种物质:氢气、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甲烷,将它们分成两组:一组为一氧化碳、氢气、甲烷;另一组为二氧化碳。其分组的依据是_____:(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①是否为气体  ②是否有可燃性  ③是否为化合物  ④是否为单质
(3)能鉴别CO和CO2的方法有:_____(可能有一个或多个答案)。
①分别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②分别点燃
③分别通入澄清石灰水    ④分别通入灼热的氧化铜

2.推断题(共1题)

3.
甲、乙、丙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在三种物质中都含有一种相同的元素。甲在一定的条件下反应可以转化成乙或丙,乙和丙通过化学反应可以相互转化。
(1)若丙是能产生温室效应的一种气体,则甲是_____,丙转变为乙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2)若乙是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则甲是_____;丙是_____。

3.计算题(共1题)

4.
某中学化学小组用50g氟酸钾、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加热制取氧气,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冷却,称得试管中的固体物质的质量为30.8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计算50g混合物中催化剂二氧化锰的质量。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属于物质物理性质的是(  )
A.氧化性B.腐蚀性C.挥发性D.还原性
6.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利用化学变化的是()
A.家庭自酿葡萄酒B.冰块给水产品保鲜
C.卤水点制豆腐D.84消毒液漂白织物
7.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电解水实验的原理是将液态水转变为水蒸气
B.二氧化锰能加快所有化学反应的反应速率
C.空气中含量较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氮气
D.煤、石油、天然气是可再生能源
8.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m
8
6
反应后质量(g)
4
待测
28
2
 
关于此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乙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B.“待测”数值一定为2
C.反应中甲与丙的质量比为1:7
D.该反应可能是铜和氧气反应
9.
下列现象能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的是(  )
A.化学反应中常伴随热量变化,有的放热,有的吸热
B.100g 干冰完全汽化成100g二氧化碳气体
C.10g糖溶解在90g 水中,成为100g糖水溶液
D.一定质量的煤完全燃烧后生成的所有物质的质量之和大于煤的质量
10.
构成二氧化碳的基本微粒是(  )
A. 分子     B. 原子 C. 离子 D. 电子
11.
每年5、6 月是蓝莓丰收的时节,蓝莓中含有丰富的花青素(化学式为C15H11O6),花青素是一种水溶性色素,颜色与细胞液的酸碱性有关,细胞液酸性时呈红色,碱性时呈蓝色。下列有关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花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B.花青素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5.8%
C.花青素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11:6
D.28.7 克花青素中含有18 克碳元素
12.
含原子团的物质是(    )
A.CuB.COC.KClD.KNO3
13.
物质的宏观性质与微观构成的相互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物质的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
A.稀有气体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是因为它们的原子结构都相对稳定
B.氧化汞、水都能分解得到氧气,是因为这两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
C.金刚石、石墨的物理性质差异较大,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微粒种类不同
D.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具有不同的化学性质,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14.
二百多年前,用定量的方法研究空气成分的科学家是(    )
A. 道尔顿 B. 拉瓦锡 C. 门捷列夫 D. 阿伏伽德罗
15.
我市中考实行网上阅卷.答题时必须用2B铅笔填涂答题卡,2B铅笔芯的主要成分是
A.石墨B.金刚石C.木炭D.C60
16.
下列关于“燃烧和灭火”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油锅着火可立即盖上锅盖灭火
B.用扇子扇风熄灭蜡烛是因为隔绝了氧气
C.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就可以燃烧
D.只有含碳元素的物质才能燃烧
17.
对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
A.碳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放出大量的热量,并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B.铁丝在空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黑色固体并放出热量
C.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并放出热量
D.硫在氧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的火焰,放出大量的热,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18.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5.选择题(共1题)

19.

阅读下文,回答相关问题

                                                                                                               五柳先生传
                                                                                                                   陶渊明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性嗜酒,家贫不能常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而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

6.填空题(共1题)

20.
(1)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3 个铜原子_____;②氢氧根离子_____;③二氧化硫_____;④二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
(2)书写化学方程式,并判断反应的基本类型
①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属于_____反应。
②电解水的反应:_____;属于_____反应。

7.实验题(共3题)

21.
某学校实验小组进行“自来水净化”的模拟实验。他们从河中取了水样观察,发现水样呈黄色、水中浑浊有固体小颗粒悬浮,并且有异味。他们对水样进行如下处理:
(1)向水样中加入明矾搅拌溶解。静置一段时间后进行_____ (填操作名称),待除去固体小颗粒,再向滤液中加入活性炭,利用其_____性除去水样中的颜色和异味。
(2)把(l) 所得的水样通入氯气进行消毒,发生的反应是:Cl2+H2O=HCl+HClO(次氯酸).请判断,次氯酸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经过以上步骤的操作所得的水样属于_____ (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3)为了判断得到的水样是硬水或软水,可加入_____进行检验。
22.
实验室利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并用排水集气法收集。根据实验要求和可供选择的仪器,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 的名称是_____。仪器E的名称是_____。
(2)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组装整套装置时,需选用图中的B、C、E、F、H、K、M、O以及_____和_____;装入药品后,还需在试管口放_____。
(4)收集氧气的操作如下,其正确顺序为_____。
a.当气泡连续并比较均匀地放出时,再将导管口伸入盛满水的集气瓶
b.当气体收集满时,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面正放在桌面上
C.将集气瓶盛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内
23.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进行了CO2的制取与性质的实验。
实验与探究:(1)如图,检查A装置气密性的操作是:把导管末端放入水中,手握试管,观察到导管口_____。
(2)向试管中加入药品,固定装置。反应生成C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进行如图B的操作,现象为_____,说明CO2的性质是_____。由此推知,一般情况下可燃物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
反思与交流:(1)制备气体时选择发生装置需考虑的因素有_____;
(2)欲证明人吸入的空气与呼出的气体中CO2的含量不同,你的实验操作是:取一瓶空气和一瓶等体积的呼出的气体,分别向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2道)

    推断题:(1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1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