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阜阳颍上县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089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5

1.简答题(共3题)

1.
汽车尾气(含未燃烧的碳氢化合物、CO、和NO等)是城市空气的污染源之一,治理方法之一是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净化器”。它的特点是使CO与NO在催化剂作用下反应生成氮气和二氧化碳。
(1)写出一氧化碳与一氧化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
(2)控制城市空气污染源的有效方法有_______。
A.开发新能源B.焚烧城市垃圾
C.禁止私家车上路D.带上呼吸面具
2.
以下物质:①糖水 ②四氧化三铁 ③液氧 ④冰水混合物 ⑤铁 ⑥充分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固体 ⑦氯化钾(填序号)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2)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
(5)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__。
3.
M元素的单质可用于原子反应堆的导热剂,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

(1)该原子核中X的值是__,M元素属于___(填“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的第___周期。

(2)M元素的化学性质与下列____(填序号)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
(3)M元素的离子符号是___;
(4)M元素和第(2)中的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小明买了一种“汽泡爽”的冲调饮料。

【饮料说明】
①主要原料: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
②使用说明:将一包“汽泡爽”粉末倒入玻璃杯中,加入200 mL冷水,看到有大量气泡快速生成,待粉末完全溶解,就得到一杯果味饮料。
小明观察了饮料说明后,他借助化学实验的方法,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以及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实验一】探究“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成分。
小明阅读资料发现:“汽泡爽”原料中的柠檬酸(C6H8O7)和小苏打(NaHCO3)粉末混合后加水,可以发生以下反应,填写生成气体的化学式。
3NaHCO3 + C6H8O7 ="===" C6H5O7Na3 + 3H2O + 3__________↑  
【实验二】探究加水温度对产生气体量的影响。
(1)小明先用冷水和热水各冲了一杯饮料,品尝时发现冷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多,热水冲的饮料中气泡较少。当他摇动杯子时,发现又有大量气泡从水中逸出。他查阅资料发现:随着温度升高,气体在一定量的水中溶解的量会迅速降低。于是小明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
实验序号
加入水的体积
加入水的温度
收集到的气体的体积
1
200 mL
15℃
a(待记录)
2
200 mL
50℃
b(待记录)
 
(2)在老师的帮助下,小明采用相同的两套实验装置(如图)分别完成上述实验,在A中加入水,再加入一袋“汽泡爽”,迅速塞紧胶塞。量筒C用于收集A中产生的气体所排出的液体,冷却至室温后读取数据。B中油层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通过实验,小明测得:a =" 64" mL,b =" 132" mL,由此获得结论:“汽泡爽”产生气体的量与加水温度有关系。但是老师看到小明的实验报告后却指出:两套装置中,“汽泡爽”产生气体的总量应该近似相等,与温度关系不大,其本质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反思,为了证明老师的观点,小明继续利用(3)中已反应完的两套装置,又做了一步实验,发现两套装置最终收集到的气体的总量确实相近,他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计算题(共2题)

5.
小军同学去我县大仙岩风景区游玩,带回了若干块石灰石样品,他采用了以下方法对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进行检测:取这种石灰石样品6g,把40g稀盐酸分四次加入,测量过程所得数据如下(已知石灰石样品中含有的杂质不溶于水,不与盐酸反应)。
加入稀盐酸的次序
1
2
3
4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10
10
10
10
剩余固体的质量/g
4.0
2.0
0.6
0.6
 
求:(1)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
(2)实验室用100克这种纯度的石灰石与足量的稀盐酸反应,可得到二氧化碳多少克?_______.
6.
尿素的化学式为[CO(NH2)2],计算(得数保留一位小数):
(1)尿素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
(2)尿素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___。
(3)100千克尿素中所含的的氮元素与多少千克的硝酸铵(NH4NO3)中所含的氮元素质量相同?______.

4.单选题(共10题)

7.
现代的生产和生活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活动中,通过化学反应提供能量的是
A.AB.BC.CD.D
8.
下列有关“物质--性质--用途”的叙述中,用途与性质不相关的是
序号
物质
性质
用途
A
干冰
升华时吸收热量
制冷剂
B
活性炭
吸附性
防毒面具
C
氧气
助燃性
医疗急救
D
木炭
可燃性
做燃料
 
A.AB.BC.CD.D
9.
下列生活中常见的一些变化,其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夏天雪糕慢慢融化
B.潮湿的衣服在空气中变干
C.洗净的铁锅出现锈迹
D.夏天从冰箱取出的瓶子外壁附着一层水珠
10.
下列各组物质,按单质、化合物、混合物顺序排列的是()
A.固态氮、干冰、冰水共存物B.稀有气体、氯化氢气体、液化石油气
C.液态氧、蒸馏水、透明的河水D.天然气、煤、石油
11.
区分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H2O和H2O2(加MnO2B.CO2和N2(将燃着的木条伸入瓶中)
C.KMnO4和MnO2(看颜色)D.石灰水和水(通CO2
12.
下列关于实验现象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
D.铁丝在空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13.
小明的化学成绩很棒,这与他经常在家进行力所能及的小实验是分不开的。下面是他欲做的实验,你认为难以获得成功的是:
A.用过滤的方法把硬水变成软水;B.将铅笔芯粉放入难开的锁眼中,使锁容易打开
C.将玻璃片放在蜡烛火焰上,获取炭黑D.用白醋除去水壶中的水垢
14.
俗语:“人要实火要虚”,它是指燃烧固体燃料时需要架空,这样燃烧才更旺,燃料架空的实质是:
A.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B.提高可燃物的着火点
C.提高空气中氧气的含量D.增大可燃物与空气的接触面积
15.
.下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铜片上的白磷和红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
C.图1中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下的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D.图1和图2中水下白磷对比说明燃烧必须要有氧气
1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中,正确的是
A.AB.BC.CD.D

5.选择题(共1题)

17.按照要写词语。
将课文《悯农》中带“禾”、“忄”、的词语写在下面{#blank#}1{#/blank#},{#blank#}2{#/blank#}

6.填空题(共3题)

18.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符号表示:①钙元素____;②2个氮气分子____;③2个硫酸根离子____;
(2)指出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5H2O:________________;
(3)请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现有下列物质:①活性炭 ②一氧化碳 ③二氧化碳  ④氢气 ⑤氧气,请按以下要求填空。(只填序号)
(1)能用于灭火的是__;(2)煤气的主要成分是__;(3)可用于除去冰箱异味的是__;
(4)为了保护环境,最理想的燃料是___;(5)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产物是___;
20.
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对于人类生活、工农业生产都具有重要意义。电解水实验,正负两级产生的气体体积比为_______,负极产生的气体是____气,检验正极产生的气体常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7.实验题(共1题)

21.
下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实验仪器与装置,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请写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b__________
(2)在实验室里,通常用下列方法制氧气:①双氧水和二氧化锰混合;②氯酸钾和二氧化锰混合加热;③加热高锰酸钾;其中最能体现“节能、环保、低碳”理念的制备方法是____(填序号),当用A和C装置制取氧气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紫红色,为避免此现象发生,应对该实验装置作出的一点改动是__________。
(3)为检验CO2气体,可把气体通入F装置中,则F中的试剂是_______, F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写出方法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阅读以下资料并回答:
物质
制取气体的药品
反应条件
气体的物理性质
氯气
二氧化锰固体、
浓盐酸
需要加热
密度比空气大、
可溶于水
 
制取氯气_________(填“可以”或“不可以”,下同)采用B装置,收集氯气________采用E装置。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3道)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2道)

    单选题:(10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4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