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海陵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07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28

1.计算题(共1题)

1.
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化学用语可以准确、简洁表达化学信息,请用化学符号填空:
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②生理盐水中的溶质_____;
③常用作食品保护气的气态单质_____;④结构示意图为(见下图)的微粒_____。

(2)实验室常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含硫的煤燃烧会向空气中释放出导致酸雨的二氧化硫,可用高锰酸钾溶液来吸收二氧化硫,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5SO2 + 2KMnO4 + 2H2O =" X" +2MnSO4 + 2H2SO4,则X的化学式为_____,X中所含阴离子的符号为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2题)

2.
化学兴趣小组用以下装置探究炼铁原理。

(1)加热氧化铁前要先通一会儿纯净的一氧化碳,其目的是_____;
(2)方框中连接的是装置C和D,导管接口的正确顺序为a→_____→_____→e。
(3)装置A玻璃管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为了确认反应进行情况,该小组甲、乙两位同学进行了如下讨论和实验。
甲同学认为:只要装置B中石灰水变浑浊,证明反应发生了。装置B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乙同学取反应一段时间后装置A玻璃管中的剩余固体,冷却后,加入足量的稀盐酸,观察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同时还观察有气泡产生,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根据以上现象证明装置A中的氧化铁部分反应。
(4)装置B中澄清石灰水的作用是检验二氧化碳的产生,装置C中NaOH溶液的作用是_____,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5)某钢铁公司用1000t含氧化铁80%的赤铁矿,理论上最多可炼得铁的质量为_____t。
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数字化传感器探究稀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过程中温度和pH的变化,测定结果如下图A、B图所示。

(1)图A表明该反应_____(选填“吸热”或“放热”)。
(2)图B表明实验时是将_____(选填“稀盐酸滴入氢氧化钠溶液”或“氢氧化钠滴入稀盐酸”)中。
(3)酸与碱发生中和反应的结果是酸和碱各自的特性都消失。下图是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的微观实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甲、乙处分别应填入的符号为_____、_____。

(4)做完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反应的实验后,该小组的同学对反应后溶液中是否有稀盐酸剩余提出如下方案:
a:取样,滴加石蕊试液,若变_____,证明有盐酸剩余。
b:取样,加入一小块石灰石,若观察到_____,证明有盐酸剩余。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c:取样,滴加硝酸银溶液,若观察到有白色沉淀,证明有盐酸剩余。同学们认为该方案不合理,理由是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若将20.0g稀盐酸滴加到10.0%的氢氧化钠溶液16.0g(含2滴酚酞试液)中,充分反应后溶液刚好变为无色,可视为恰好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所得NaCl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多少?(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

3.综合题(共1题)

4.
某同学用含有不溶性泥沙的粗盐配制100g6%的氯化钠溶液,有关操作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先将粗盐进行提纯,F中玻璃棒的作用为_____,G图中的操作名称为_____。
(2)B图中盛放氯化钠固体的仪器名称是___;100g6%的氯化钠溶液中含水___mL。
(3)经检测,该同学配制的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偏小,可能的一种原因是____(填字母)。
a.提纯后的氯化钠固体不干燥  b.用生锈的砝码称量  c.倾倒装瓶时有少量溶液洒出

4.单选题(共13题)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酒精挥发B.铁架台生锈C.干冰升华D.活性炭吸附色素和异味
6.
下列对化学基本观念的认识正确的是
A.微粒观:水变为水蒸气体积变大是由于水分子体积变大
B.能量观:镁条放入一定量的稀盐酸中,有气泡产生且放热
C.守恒观:电解水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原子数目、分子种类均不变
D.价值观:氢氧化钠常用于改良酸性土壤
7.
分类是化学学习和研究的重要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钙、硒元素B.能导电的溶液:食盐水、蔗糖水
C.pH<7:正常雨水、人体胃液D.氧化物:水、氯酸钾
8.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水银—AgB.硅—SIC.氧化镁—MgO2D.钙离子—Ca2+
9.
“铁生锈条件”探究实验中,用到迅速冷却后的沸水,是由于冷却后的沸水中几乎不含
A.O2B.H2C.HD.O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物质的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硬铝质轻、坚硬且耐腐蚀,可用作建筑材料
B.氧气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燃料
C.稀硫酸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可用于金属表面除锈
D.氢氧化钠固体易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
11.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A.实验室用二氧化碳的发生装置制氢气B.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和二氧化碳
C.用灼烧的方法区分黄铜和黄金D.用火柴梗比较酒精灯火焰各层温度高低
12.
下列实验方案的设计能达到目的的是
A.先加入MnO2,再加热,除去KCl固体中混有的少量KClO3
B.用铜、锌、铁、稀盐酸为药品验证铜、锌、铁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C.利用酚酞试液区分稀盐酸、氢氧化钠、氯化钠三种无色液体
D.用酚酞试液检验NaOH溶液在空气中变质
13.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下列的一些做法科学合理的是
A.厨房中铁锅洗干净后,为了防锈最常用的做法是在其表面涂油
B.汽油除油污是利用了汽油具有乳化作用
C.厨房里油锅着火,向锅里注水
D.日常生活中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4.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正确的是
A.小木条蘸取浓硫酸一段时间后,小木条变黑
B.硝酸铵固体溶于水后,右图U型管a端液面下降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火星四射,生成红棕色固体
D.加热铜绿,试管中固体逐渐变红
15.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16.
甲、乙、丙三种物质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表示反应一步实现,部分物质和反应条件已略去)。下列选项不能实现图示转化的是

选项



A
H2SO4
H2
H2O
B
C
CO
CO2
C
Fe2O3
Fe
Fe3O4
D
CaO
Ca(OH)2
CaCO3
 
A.AB.BC.CD.D
17.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下列说法或做法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A.垃圾就地焚烧B.提倡乘公共交通工具、骑自行车或步行等出行方式
C.加快化石燃料的开采和利用D.废电池直接扔到水中

5.多选题(共2题)

18.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能达到实验目的的物质组合是
A.碳酸钠+白醋B.镁条+稀硫酸
C.铁+硫酸铜D.氢氧化钠+硫酸铜
19.
下图为A、B、C三种固体(不含结晶水)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75℃时,A物质的溶解度为40g
B. 60℃时,将15gB加入到50g水中充分溶解形成65g饱和溶液
C. 欲使B从其饱和溶液中析出,常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D. 将90℃时C的饱和溶液降温到60℃,其溶质质量分数不变

6.实验题(共1题)

20.
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作用没有明显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B是气球)。

(1)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将浓氢氧化钠溶液滴入锥形瓶中可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_____,产生此现象的原因是_____。
(2)氯气(C12)是一种具有刺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氯气可与水反应:C12+H2O="HCl" + HClO(次氯酸)。若将锥形瓶中的CO2气体换成氯气,也可产生上述现象。请写出氯气与氢氧化钠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3)若胶头滴管里放的是双氧水,锥形瓶中放的是二氧化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