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第45中学2018届九年级中考三模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060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3/30

1.综合题(共1题)

1.
一款家用豆浆机的部分信息如图所示,请根据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豆浆机各部件中,属于金属材料的是_________(填序号,一种即可,下同),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___________。电源插头使用铜质插脚是利用了铜的__________性。
(2)豆浆机长时间使用后,内壁会有一层水垢,可以用厨房常用的食醋来除去。其原理是食醋中的醋酸(HAc)会与水垢中的碳酸钙发生复分解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传统的磨制豆浆到使用豆浆机,你从中体会到化学与生活的关系是______。

2.流程题(共1题)

2.
工业烟气脱硫就是将烟气中含有的二氧化硫除去。一种采用“双碱法”脱硫的工业流程示意图如下:

(1)将NaOH溶液喷成雾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沉淀室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把NaOH溶液与沉淀分离可采用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实验室进行该操作时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
(3)氧化室中,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反应。
(4)上述流程中,可以循环利用的物质是_____________,有利于节约成本。

3.计算题(共1题)

3.
菱铁矿(主要成分是FeCO3)是炼铁的原料。现取30.0g菱铁矿,向其中加入足量稀硫酸,充分反应,测得固体质量与所加稀硫酸的质量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

①FeCO3+H2SO4=FeSO4+CO2↑+H2O;②菱铁矿中杂质不参加反应,且难溶于水。请计算:
(1)30.0g菱铁矿中FeCO3的质量为__________g。
(2)所用稀硫酸的溶质质量分数(结果准确到0.1%)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共2题)

4.
酒精灯是实验室中常用加热仪器,某兴趣小组同学对酒精灯进行如下探究。
(Ⅰ)定性研究甲同学取一根火柴梗,拿住一端迅速平放入酒精灯火焰中,1~2s后取出,观察到位于焰心的部分没有明显变化,说明焰心温度最低。
(1)写出碳完全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
(Ⅱ)定量研究
乙同学用注射器抽取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气体,利用氧气传感器测量氧气的体积分数(见下表),丙同学利用高温传感器测定酒精灯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见下表)。
测量次数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
氧气体积分数
5.93%
5.29%
6.53%
灯芯和焰心交界处温度/℃
236
243
240
 
(2)乙、丙同学多次进行测量的目的是_____。
(3)火柴梗燃烧需要氧气的最低含量是14.0%,着火点是270℃,结合上表谈谈你对“火柴梗在焰心处没有明显变化”的认识_____。
(4)如果考虑抽气时空气的影响,则乙同学测出的氧气浓度比焰心的实际氧气浓度_____。(填“高”或“低”):另外乙同学所测氧气的体积分数差异的原因可能是①_____;②_____。
5.
某化学兴趣小组想要探究一包食品脱氧剂的成分,剪开包装袋,发现脱氧剂大部分为黑色固体,其中混有少量白色粉末。
(提出问题)脱氧剂的成分是什么?
(猜想与假设)经过查阅资料,小组同学提出猜想:
甲同学:可能有铁粉
乙同学:可能有炭粉,因为活性炭具有______性,可以将空气中的氧气富集在脱氧剂周围。
(设计实验)小组同学根据两位同学的猜想设计了实验方案,请完成下表: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向脱氧剂中加入足量的______ 
固体部分溶解,有气泡产生
甲、乙同学的猜想均成立
过滤,将滤渣与氧化铜混合加热
______ 
 
(反思与评价)
(1)滤渣与氧化铜的反应需在高温条件下进行,从实验装置角度考虑,可以通过______的方法来提供高温。
(2)有同学提出,可以用一种简单的物理方法验证甲同学的猜想,请写出使用此方法的实验操作及现象:______。
(3)老师告诉同学们,脱氧剂的脱氧原理是利用铁与氧气、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来吸收包装袋中氧气,从而延长食品的保质期。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
(4)小组同学又对脱氧剂中的白色粉末产生好奇,经查阅资料,白色粉末可能是硅藻土。硅藻土是一种填充剂,不溶于水,其作用在于吸附水分,为脱氧反应提供水分;并疏松配料,使氧气易于接触铁粉。如图是硅藻土用量与脱氧时间(h)的关系图,可知:①硅藻土的最佳用量是______g。

②硅藻土高于或低于最佳量时,脱氧速度会减慢。请分别分析可能的原因______,______。
③脱氧剂的脱氧速度还有可能受哪些因素影响?请写出一条并说明理由:______。

5.单选题(共9题)

6.
下列生活中的变化过程只发生物理变化的是:
A.从铝土矿中提取金属铝B.秸秆等在沼气池中发酵制得甲烷
C.二氧化碳气体经降温、加压制得干冰D.排放到空气中的二氧化硫形成酸雨
7.
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一般认为,水有三种基本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科学家发现,当水被加热到40℃—60℃之间时,它的导热性、折射率、导电性、表面张力等属性会发生改变,液态水或存在第二种状态。下列有关“第二状态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是混合物B.它的分子之间有间隔
C.它的分子不再运动D.它的化学性质与液态水不同
8.
按照一定的依据把物质进行分类,是我们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用途的便捷途径。小华同学在家中建立了小小化学实验室,他收集了许多物质,其中有:①纯碱;②生石灰;③醋酸(CH3COOH);④熟石灰;⑤酒精(C2H6O);⑥铜;⑦石墨;⑧氧化铁;⑨蔗糖(C12H22O11);⑩尿素[CO(NH2)2].对上述物质的分类正确的是(  )
A.属于有机物的有③⑨⑩B.属于单质的有⑥⑦
C.属于碱的有①④D.属于氧化物的有②
9.
牙膏中常常会添加氟元素,下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氟元素的部分信息,下列关于氟元素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属于金属元素
B.氟离子的核外电子数是9
C.相对原子质量是19.00g
D.牙膏中添加氟元素是为了防治龉齿
10.
乙酰水杨酸(C3H2O4)也叫阿司匹林,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它在常温下是一种白色粉末,微溶于水,易溶于乙醇。下列有关乙酰水杨酸这种物质的说法正确的是:
A.白色粉末,微溶于水属于物理性质B.相对分子质量是180g
C.碳元素和氧元素的质量比为9:4D.由碳、氢、氧三种原子构成
11.
某化学活动小组提出了以下四条设想,你认为将来合理而且可行的是:
A.在工业上采用过滤的方法淡化海水来解决我国的淡水危机
B.让塑料制品完全“走出”我们的生活,来解决“白色污染”
C.利用电解水的方法获得大量氢能源
D.用高梁、薯类等制取酒精代替汽油作为内燃机的燃料
12.
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的溶解度大于b的溶解度
B.将t1℃时b的饱和溶液加水可变为不饱和溶液
C.t1℃时,两种物质的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D.将t2℃时a的溶液降温至t1℃,有晶体析出
13.
化学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学习方式。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14.
马铃薯馒头是中国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制出的一种新型的马铃薯主食产品,营养价值很高。其中富含的营养素是:
A.蛋白质B.油脂C.糖类D.维生素

6.多选题(共1题)

15.
已知升温、提高浓度、加大压强和使用催化剂均可以提高化学反应的速率。潘瑞同学发现把除去氧化膜的镁条投入盛有稀盐酸的试管中,试管外壁用手一摸感到发烫,而且产生氢气的速率变化情况和反应进行的时间的关系如右图所示,则下列关于速率变化的主要原因说法正确的是:
A.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放热使溶液温度升高
B.t1~t2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反应物的量较多
C.t2~t3速度变化的主要原因是盐酸的浓度逐渐减小
D.t2时恰好完全反应

7.实验题(共1题)

16.
通过一年的化学学习,相信你已经掌握了一些化学知识与技能。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图中①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若要将产生的气体进行干燥,则应将a与F中的_________(选填小写字母)相连接。
(3)实验改进:查阅资料发现,氧化铜可以用作过氧化氢分解制氧气的催化剂。现有一根洁净的铜丝,实验前先将其烧成螺旋状,再经过加热处理。改进捕捉发生装置如图G所示。与装置A比较,改进后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
(4)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小于空气的气体,实验室若用加热无水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取纯净的甲烷,选用的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流程题:(1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9道)

    多选题:(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