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2018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6017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8/4/6

1.单选题(共23题)

1.
下列过程中包含化学变化的是
A.树根“变”根雕B.玉石“变”印章C.水果“变”果汁D.小树“变”大树
2.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X, O2, CO2, H2O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某种化学变化,一段 时间后,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中只含有C, H元素B.表中的待测值为32
C.该反应是置换反应D.反应中生成CO2和H2O的质量比为22:9
3.
以下关于“1+1=2”的说法正确的是
A.1mL酒精与1mL水充分混合后得到2mL酒精溶液
B.1g硫酸铜溶液与1g氢氧化钠溶液反应后得到的溶液质量为2g
C.1g石灰石和1g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得到的生成物的总质量为2g
D.1g硫和1g氧气点燃生成2g二氧化硫
4.
下列各组物质,前者属于混合物,后者属于化合物的是
A.生铁 不锈钢B.生理盐水 氯化钠
C.石灰石 澄清石灰水D.蒸馏水 矿泉水
5.
逻辑推埋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
A.活泼金属与盐酸反应有气体产生,则与盐酸反应产生气体的一定是活泼金属
B.单质一定是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则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C.通常情况下,物质燃烧需要氧气,所以有氧气参与的反应一定是燃烧
D.化学反应伴随能量变化,所以金属锈蚀过程中一定伴随能量变化
6.
下列关于X, Y, Z, W四种元素相对应微粒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X在化合物中常显+1价B.Y带2个单位正电荷
C.Z原子核内有17个质子D.W化学性质稳定
7.
下列化学用语表述正确的是
A.2O—两个氧元素B.2N2—两个氮气分子
C.Ca2+—钙元素显+2价D.FeSO4硫酸铁
8.
胡萝卜中富含的维生素A1具有预防夜盲症、抗衰老和促进骨髓生长等功效,其化学式为  C20H30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维生素A1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6 g
B.维生素A1是由20个碳原子,30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C.维生素A1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维生素A1中碳元素、氢元素、氧元素的质量比为20:30:1
9.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带火星的木条一定能在含有氧气的集气瓶中复燃
B.通常状况下,氧气的密度略大于空气
C.水中的生物能依靠溶于水中的少量氧气而生存
D.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取氧气的原理不属于分解反应
10.
下列实验问题处理方法正确的是
①高锰酸钾制氧气时排水法收集氧气后出现倒吸现象,立即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②在气体发生装置上直接点燃一氧化碳气体时,必须要先检验一氧化碳气体的纯度
③实验结束后将所有的废液倒入下水道排出实验室,以免污染实验室
④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不时移动试管,以免暴沸伤人
⑤使用滴瓶滴加试剂后,立即用蒸馏水洗净滴管并放回原瓶
A.①②③⑤B.①②④C.②③⑤D.②④⑤
11.
下列关于实验操作的先后顺序不正确的是
A.“粗盐的初步提纯”实验中,先“称量与溶解”,再“过滤、蒸发”
B.检查装置的气密性时,先用双手捂住容器外壁,再将导管的一端伸入水中
C.CO和Fe2O3的实验结束时,先熄灭酒精喷灯,再通一会CO
D.高锰酸钾制取O2,排水法收集时,先点燃酒精灯,再将导管放在盛满水的集气瓶口
1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碳气体是一种“温室肥料”B.二氧化碳含量过高会使人中毒身亡
C.二氧化碳气体可用于人工降雨D.用块状石灰石和稀硫酸迅速制备大量二氧化碳
13.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切完西瓜的铁制菜刀洗净擦干放在通风干燥处可以防止生锈
B.铝的化学性质比铁活泼,但铝制品比生铁制品耐腐蚀
C.武德合金的硬度大、熔点高,可用作保险丝
D.金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在高温条件下很难与氧气反应
14.
通常情况下铜不与稀硫酸反应。但将一小块铜片加入过量稀硫酸,在不断通入O2并加热的条件下,可以发生如下反应: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后溶液中的溶质只有CuSO4B.生成物X的化学式是H2O2
C.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D.反应后溶液质量减少
15.
下列四个图象分别对应四个变化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A.表示向一定量的饱和氯化钠溶液中加入氯化钠固体
B.表示等质量的锌和铁分别与足量溶质质量分数相同的稀硫酸反应
C.表示完全相同的两份过氧化氢溶液在有、无催化剂条件下的分解
D.表示向一定量硫酸铜溶液中加入一定量铁粉
16.
在一定条件下,下列物质的转化不能一步实现的是
A.Fe—Fe3O4B.Fe2O3—FeC.H2O2—H2D.CO2—O2
17.
如图是氯化钠、氯化铵和碳酸氢钠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①在20℃时,三种物质的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l>NaCI>NaHCO3
②在20℃时,氯化钠和氯化铵固体各20g分别溶于50g水,所得溶液都是饱和溶液
③等质量的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从40℃降温到0℃,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为NH4CI>NaCI>NaNCO3
④利用结晶法从氯化钠、氯化铵混合物中分离出氯化铵的最佳温度控制在10℃以下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③D.②④
18.
下列有关溶液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任何溶液都具有导电性B.溶液中的溶质可以是一种或多种
C.升高温度均能使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D.析出晶体后的溶液一定是稀溶液
19.
下列区别两种物质的方法不合理的是
A.用水区分硝酸铰固体与氯化钠固体B.观察颜色区分二氧化锰粉末与铁粉
C.用稀盐酸区分黄金和黄铜D.用紫色石蕊试液区分CO和CO2
20.
下列归纳和总结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AB.BC.CD.D
21.
某同学根据铜锈的成分Cu2(OH)2CO3作出猜想:引起金属铜锈蚀的因素除有氧气和水外,还应该有二氧化碳。为证明“必须有二氧化碳”,需要进行下列实验中的(   )
A.甲和乙B.甲和丁C.乙和丁D.丙和丁
22.
下列所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AB.BC.CD.D
23.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用托盘天平和药匙称取5.6 g食盐
②用表面皿、玻璃棒和酒精灯等仪器加热蒸发浓氯化钠溶液获取食盐晶体
③用温度计搅拌并测量硝酸铵和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时的温度变化
④用10mL量筒和滴管量取8.8mL水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④D.②③

2.填空题(共2题)

24.
完成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并按要求填空。
(1)常温下铝和氧气反应:_______,铝制品不易锈蚀的原因_______。
(2)加热碳酸氢钱粉末:_______,该反应是_______ (选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镁条投入稀盐酸中: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
(4)氨气(NH3)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氮气、一种红色固态物质和一种无色液态物质__________。
25.
下列关于物质性质及用途的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在括号中打“√”,错误的打“x”。
(1)稀有气体通电时发出不同颜色可以用作霓虹灯电光源。________
(2)金属钨具有极高熔点,常用作电池的电极。________
(3)酒精是一种溶剂,可以用于溶解中草药中的有效成分。________
(4)液氧具有助燃性,可用作火箭发射的助燃剂。________
(5)甲烷燃烧放出热量可用于高温切割和焊接金属。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单选题:(23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2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