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4题)
1.
下图形象地表示了某化学反应,其中
表示氢原子,
表示氧原子,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反应类型为________。乙图表示的是____________(填纯净物或混合物)。 



2.
下图是同学们经常使用的铅笔示意思图:

(1)上图①部分中主要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②部分不完全燃烧后会生成_____________气体。
(3)上图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将一小片该金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上图①部分中主要成分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上图②部分不完全燃烧后会生成_____________气体。
(3)上图中④的主要成分是金属铝。将一小片该金属放入稀盐酸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如图所示,三名由不同金属材料制成的“士兵”,要游过以下两片海域,完成获是银矿的任务。

(1)最先牺牲的“士兵”是_______兵,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片“海域”最终会变成浅绿色,使它变色的“士兵”是________兵。
(3)最终只有一名“士兵”完成任务,它是________兵。

(1)最先牺牲的“士兵”是_______兵,用化学方程式解释:________________
(2)有一片“海域”最终会变成浅绿色,使它变色的“士兵”是________兵。
(3)最终只有一名“士兵”完成任务,它是________兵。
4.
甲、乙、丙三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填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则20℃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若将20℃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任写一种即可)。

(1)a3℃时,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
(2)从上图中,你还能得出哪些信息?(填一点即可)__________________
(3)在20℃时,将25g甲固体加入50g水中,充分搅拌后,仍有9.2g甲固体未溶解,则20℃时甲的溶解度为______________;若将20℃下甲的不饱和溶液变成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任写一种即可)。
2.计算题- (共1题)
5.
为测定某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样品l0.0克于烧杯中再向其中加入稀盐酸50.0克,恰好完全反应(杂质不反应),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6.7克。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1)生成CO2的质量_______________。
(2)求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6.
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中和反应实验,请你参与下列探究: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

(1)为确定稀盐酸与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刚好完全中和,小华取出一定量反应后的溶液于一支试管中,向其中滴入几滴无色酚酞试液,振荡,观察到酚酞试液不变色,于是他得出“两种物质已恰好完全中和”的结论。
①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小亮认为小华得出的结论不完整,他认为除了“恰好中和”外,还有第二种可能性,这种可能性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请你另外设计一个实验,探究上述烧杯中的溶液是否恰好完全中和,填写下表(选择甲、乙中的一个作答):
实验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甲 | 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 | 恰好中和 |
乙 | ______________ | __________________ | 第二种可能性 |
(2)玲玲同学在实验时,发现烧杯中有少量的气泡产生,她经过分析认为可能的原因是氢氧化钠溶液变质。(氢氧化钠溶液变质的原因是由于氢氧化钠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生成了碳酸钠。碳酸钠溶液呈碱性)为了检验氢氧化钠溶液是否变质,玲玲提出用酚酞试液检验,你认为该方法________________(选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中和反应在实际生产、生活中应用极为广泛,请你举一具体实例加以说明:___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2题)
7.
老A~F均为初中化学常见的物质,他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表示转化关系,所涉及反应均为初中常见的化学反应),其中A俗称生石灰,C是最常用的溶剂,C与F元素组成相同。

(1)C的名称是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 C→E:________

(1)C的名称是________、D的化学式是________
(2)E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
(3)A→B反应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
(4)写出能实现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B→C:________; C→E:________
8.
如图表示某些物质间的转化关系(反应条件均略去),其中A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C为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F为红棕色粉末,G为最常见的金属,B、D、E均为无色气体.请回答:

(1)X是________或________。D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1)X是________或________。D是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2)B物质固态时的名称是________。
(3)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①A+E→B+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G与E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
5.单选题- (共11题)
10.
发射“嫦娥一号”的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作常规推进剂,其完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2H8N2 + 2N2O4 ="3X" + 2CO2 + 4H2O ,则X的化学式为
A.H2 | B.O2 | C.N2 | D.CO |
11.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根据有关信息判断不正确的是


A.同一族的元素对应的原子从上往下电子层数在逐渐增加 |
B.同一周期的元素对应的原子的电子层数相同 |
C.第ⅠA的元素不一定都是金属元素 |
D.同一周期的元素是由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 |
12.
用数轴表示某些化学知识直观、简明、易记。下列数轴表示错误的是( )
A.银、铜、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 |
B.空气中各成分的含量(按体积分数): ![]() |
C.根据铁的含碳量,将其分成生铁和钢:![]() ![]() |
D.物质形成溶液的pH: ![]() |
13.
根据物质的用途体现物质的性质这一关系,下列用途体现该物质的性质,说法错误的是
A.金刚石可以刻画玻璃,说明金刚石硬度大 |
B.二氧化碳能使紫色石蕊变红,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
C.一氧化碳可用于工业炼铁,说明一氧化碳具有还原性 |
D.活性炭可用于防毒面具,说明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14.
除去下列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物质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A.CO2(HCl气体)—— 通过适量的NaOH溶液 |
B.N2(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
C.H2(水蒸气)—— 通过浓硫酸的洗气瓶 |
D.CO(CO2)—— 通过灼热的炭层 |
17.
下图是X、Y、Z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X的溶解度大于Y的溶解度 |
B.Z一定是熟石灰 |
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从t2℃降温至t1℃,析出的晶体质量相同 |
D.N点表示在t2℃时,X、Y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 的溶质质量分数相等 |
6.填空题- (共2题)
20.
(5分)酒后驾驶分两种:酒精含量达到20mg/100ml但不足80mg/100ml,属于饮酒驾驶;酒精含量达到或超过80mg/100ml,属于醉酒驾驶。请回答下列问题:
(1)饮酒会使人判断能力的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属于 驾驶。
(2)乙醇(CH3CH2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3)乙醇(CH3CH2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1)饮酒会使人判断能力的下降容易引发交通事故。某人饮酒后驾车。被交警发现。经测定其每100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98毫克,属于 驾驶。
(2)乙醇(CH3CH2OH)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是C:H:O= 。
(3)乙醇(CH3CH2OH)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21.
我们生活在物质的世界里,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离不开金属。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性;铁的合金有生铁和不锈钢,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铁________不锈钢(填“>”或“<”)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1)下列矿石的主要成分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填字母)

(2)铁是应用最广泛的金属.
①生活中用铁锅做炊具,利用了铁的__________性;铁的合金有生铁和不锈钢,二者的含碳量不同:生铁________不锈钢(填“>”或“<”)
②铁制品锈蚀的过程,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____________等发生了化学反应。为防止铁制栏杆生锈,通常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一条)。
7.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4道)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2道)
单选题:(11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4
5星难题:0
6星难题:16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