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秦安县2018届九年级中考适应性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853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5/10

1.计算题(共2题)

1.
我国北方某盐湖生产的纯碱(Na2CO3)产品中常含有少量的氯化钠(其他杂质忽略不计)。为测定该产品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现称取11.4g样品放在烧杯中并滴入稀盐酸。当盐酸滴至73g时,烧杯内溶液的总质量为80g(假设产生的气体全部逸出),产生气体的质量与滴入稀盐酸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纵坐标表示生成气体质量)试计算

(1)反应到A点时产生的气体质量m=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求A点时,烧杯内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2.
2015年10月我国女科学家屠呦呦因发现一种用于治疗疟疾的药物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而获诺贝尔奖。请计算
(1)青蒿素中碳、氧两种元素的质量比是__________;
(2)28.2g青蒿素中含有碳元素_________克?(写出计算过程)

2.推断题(共1题)

3.
推断题:A为黑色固体,A、C、D、Y都是氧化物, F、G为常见的物质,其中B、E、G属于单质,反应②是炼铁工业中的主要反应,下图是它们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请回答:

(1)红色的固体E是(写化学式,下同)________ , X溶液中所含有的溶质为_________,固体A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F溶液显浅绿色,其中所含有的溶质是_______。
(2) 写出反应③中生成无色气体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指出物质G和A在加热条件下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1题)

4.
实验小组在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进行中和反应操作时,忘记预先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酚酞试液,为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决定对反应后溶液的性质进行以下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①盐酸不足量;  猜想②恰好完全中和  猜想③盐酸过量
【方案设计】(并填写表中的空格)
实验方案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方案一
取适量反应后的溶液于试管中,滴加几滴无色的酚酞试液,振荡
___________
猜想①正确
方案二
用一根洁净的玻璃棒蘸取反应后的溶液滴在pH试纸上,把试纸呈现的颜色与标准比色卡对照
pH=7
____________
方案三
取适量锌粒于试管中,加入适量反应后的溶液
____________
猜想③正确
 
【解释结论】滴加的盐酸与氢氧化钠发生反应,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评价反思】甲同学按方案一进行实验,观察到溶液未变色,则甲同学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猜想②正确 B. 猜想③正确 C. 猜想②或③正确
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拓展迁移】向一定量一定质量分数的氢氧化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有关分析错误的是______

4.单选题(共14题)

5.
下列日常生活中发生的各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
A.水制冰块B.面粉压成面条C.铁钉生锈D.酒精挥发
6.
在一密闭容器内加入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变化见下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物质质量/g
8
32
5
4
反应后物质质量/g
16
4
x
24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B. 丙可能为该反应的催化剂
C. 甲、乙两种物质间参加反应的质量比为1:4
D. 乙、丁两种物质间反应的质量比为7:5
7.
下列各组离子能在同一溶液中大量共存的是 (   )
A.Ba2+、K+、NO3、CO32B.Mg2+、H+、Cl、NO3
C.Cu2+、Na+、OH、SO42D.Ag+、Ca2+、NO3、Cl
8.
下列各物质的名称(或俗名)化学式和类别三者都正确的是 (  )
A.烧碱、Na2CO3、碱B.生石灰、CaO、盐
C.熟石灰、Ca(OH)2、碱D.小苏打、NaHCO3、氧化物
9.
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锌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锌是一种金属元素 B. 锌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
C. 原子序数为30 D. 相对原子质量为65.41g
10.
铬酸钾(K2CrO4)是一种黄色固体,属于二级致癌物质,吸入或吞食会导致癌症,已知其中K元素为+1价,O元素为-2价,则Cr元素的化合价为 (    )
A.+2B.+4C.+5D.+6
11.
现有X、Y、Z三种金属,把X、Y分别放入稀盐酸中,Y产生气体的速率比X快,把Z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无明显现象,根据以上事实,判断三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正确的是
A.Y>X>ZB.Y>Z>XC.X>Y>ZD.Z>Y>X
12.
下列除杂的方法或选用的试剂不正确的是 (  )
选项
物质
所含杂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碳粉
铁粉
加入过量稀盐酸,过滤
B
N2
O2
通过灼热的铜网
C
CaCl2
稀盐酸
加入过量碳酸钙,过滤
D
NaOH
Ca(OH)2
加适量的碳酸钾溶液
 
A.AB.BC.CD.D
13.
某金属加工厂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液,含有少量的硝酸银和硝酸铜,为回收利用资源和防止污染,该厂向废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液中加入稀盐酸,无沉淀产生;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无气体放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铁,也可能含有铜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铁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一定没有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亚铁,可能含有硝酸银和硝酸铜
14.
下列图象中有关量的变化趋势与对应叙述关系正确的是(  )
A.向一定质量表面生锈的铁片中滴加盐酸至过量
B.向一定质量的稀硫酸中滴加水
C.向盐酸和氯化铁的混合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
D.高温煅烧一定质量的石灰石
15.
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 (   )
A.用pH试纸测定溶液的酸碱度B.稀释浓硫酸
C.过滤操作D.蒸发操作
16.
推理是化学学习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面推理中正确的是(   )
A.酸中都有氢元素,所以含有氢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酸
B.碱性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所以能使石蕊试液变蓝的溶液一定呈碱性
C.酸与碱反应有盐和水生成,因此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碳酸盐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所以与盐酸反应放出气体的物质一定是碳酸盐
17.
下列化肥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
A.氨水(NH3·H2O)B.KClC.NH4NO3D.NH4H2PO4
18.
下列做法不利于节能减排、保护环境的是     (    )
A.植树造林B.随意焚烧垃圾C.无纸化办公D.绿色出行

5.选择题(共3题)

19.2016年全国“两会”期间,在10个和民生相关话题的网上投票中,“加快推进医保全国联网”成为投票最高的问题。2017年10月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李克强总理要求有关部门进一步调查研究,加快解决1亿多外出农民工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结算问题,尽早打通基本医保全国联网“堵点”,逐步将更多基层医疗机构纳入异地就医住院费用直接结算。

结合材料,运用唯物史观的有关知识,分析解决跨省异地住院费用直接结算问题的合理性。

20.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21.

下列计算正确的是(  )

 

6.填空题(共2题)

22.
请用化学用语表示:
(1)5个钾原子___________ ;(2) 氩元素____________  ;(3)3个铝离子____________;
23.
联系学过的化学知识,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1)天然气属于化石燃料,化石燃料还包括煤和_____________。
(2)下列食材富含糖类的是_____(填序号)。
A.牛肉 B.大米 C.蔬菜  
(3)下列调味品中,可用于蒸馒头的是________。
A.食醋(CH3COOH) B.食用小苏打(NaHCO3) C.味精(C5H8NO4Na)
(4)活性炭可用于去除污水中的色素和异味,这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7.实验题(共1题)

24.
根据下列装置图填写有关空格:

(1)装置A中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_;装置E中仪器②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
(2)①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发生装置如果需要实现“随开随用,随关随停”,该选用的制气装置是_______。
③收集该气体可用_________装置。
(3)①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氧气,二氧化锰的作用为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若选择A作气体发生装置,对该装置需进行的调整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若用D装置收集氧气,验证已收集满的方法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8

    5星难题:0

    6星难题:8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