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查阅资料】
①镁,铁的活动性均在 H 之前并且镁比铁活泼。
②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金属的活动性越强,与酸反应越剧烈,产生的氢气越多。
【探究一】在室温条件下进行如图所示实验。试管内的镁带和铁片表面均被打磨洁净,且形 状、大小相同;同时加入等质量和等浓度的稀盐酸。
(1)该兴趣小组的同学认为该方案中长颈漏斗起非常重要的作用。
①通过相同条件下,相同时间内长颈漏斗中 __________
②长颈漏斗在实验中还可以起_________________作用。
(2)在甲、乙装置的水中滴入 2~3 滴红墨水的目的_______________。
(3)乙装置中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反应。
(4)观察到甲装置中产生气泡速率比乙装置快或 __________现象时,都可以证明镁的金属活动性比铁的强。

【探究二】方案二:如图丙,将等质量光亮洁净,形状厚薄相同的镁条和铁片分别放入左、 右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质量分数的稀盐酸,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金属均有剩余,(U 型管内为水,初始液面相平,反应过程中装置气密性良好)。
(5)实验过程中 U 型管中液面 _______(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相平”); 充分反应后,冷却到室温 U 型管中液面 ___________填“左高右低”,“左低右高”,“相平”),原因是_____。
【探究三】在硫酸铜和硫酸亚铁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向滤出 的固体中滴加稀硫酸,没有气泡产生。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________。写成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铜 | B.滤出的固体可能含有铁和镁 |
C.滤液中可能含有硫酸铜 |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硫酸镁和硫酸亚铁 |
2.流程题- (共1题)
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如图所示:A物质的名称是____,目的是____。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 C 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缘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图二中的____(填序号)装置,该过程主要是____变化( 填“物理”或“化学”)。
(3)净化程度最高的操作应选用图二中的_____(填序号)装置,加入沸石的作用 是___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 B.反应前后原子数目发生变化 |
C.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均不变 | D.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发生变化 |

A. 氯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7
B. 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中X=8
C. 氯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5.45
D. 在化学反应中,钠原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
A.苹果酸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4:6:5 |
B.苹果酸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C.苹果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134 |
D.苹果酸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0% |
A.水的污染不会引起土壤污染 |
B.工业废水若无色澄清就可以直接排入河中 |
C.在其它条件不变时,CO2的溶解度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 |
D.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

A.甲的溶解度大于乙的溶解度 |
B.t1℃时,50g甲的饱和溶液中有15g甲 |
C.t2℃时甲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变为不饱和溶液 |
D.当甲中含有少量乙时,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提纯甲 |
A.唾液(pH 约 6.6~7.1) |
B.胃液(pH 约 0.8~1.5) |
C.胆汁(pH 约 6.8~7.4) |
D.血液(pH 约 7.35~7.45) |
4.选择题- (共3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铁路)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阅读下面的文字,按要求作文。(以下两篇作文任选其一)
(一)自然是一本书,社会是一本书,父母是一本书,老师是一本书,同学是一本书,自己是一本书……人生经历中,接触、交流的过程都是“读”的过程,是体验、感悟的过程,也是明理的过程。
请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体验,以“我读懂了________”为题,写一篇文章。(铁路)
提示:
①请先将题目补充完整。
②要扣住横线上的词语,要通过具体生动的事件,表达自己思想的成熟和认识的提高。
③自选角度,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字数不得少于600字,
④文章中不得出现真实的班名、人名。
(二)依依翠柳,郁郁繁花,嫩嫩春笋,茵茵小草……万物被温暖照亮,生机勃勃,尽情展示大自然的绚丽。
在青春旅途中,你也常常被温暖照亮:眷眷亲情,殷殷师恩,醇醇友爱……让你坎坷变坦途,郁闷变快乐,单调变精彩,蓬勃向上,纵情演绎成长的浪漫。
请以“被温暖照亮”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
①将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作文纸的第一行(题目前空四格),文体不限(诗歌除外);
②中心明确,以记叙为主,适当议论抒情。
③要有自己的体验和感悟,不得抄袭。
④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⑤书写整洁,不少于600字。
5.填空题- (共2题)
(1)铁生锈是在空气和____共同作用的结果,铁锈中金属阳离子的化学式为____。
(2)金属铝表面常有一层致密的氧化膜,该氧化膜的化学式是_________。
(3)为了防止水龙头生锈,其表面常镀一层铬,其防锈的原理是____。
(4)要除去 24 g 铁锈(Fe2O3)至少需要含硫酸多少克的稀硫酸溶液_______。
(1)下列材料不属于合金的是____(填“陶瓷”或“硬铝”)。
(2)改良酸性土壤可以用____(填“烧碱”或“消石灰”);
(3)打开瓶塞,在空气中能产生“白雾”的是____(填“浓硫酸”或“浓盐酸”);
(4)用井水洗衣服时,肥皂不易起泡沫且产生浮渣,该井水是____(填“硬水”或“软水”)。
II、请完善网络图,并根据图示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物质是由 __________组成的;
(2)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离子和 ______________;
(3)分子是由 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
(4)原子得到电子转化为_________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6.实验题- (共1题)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1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