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选择题- (共1题)
A.冰雪融化(róng) 孕育(yùn) 翩然归来(piān) 农谚(yán) |
B.簌簌落下(shù) 了解(jiě) 销声匿迹(nì) 纬度(wěi) |
C.衰草连天(shuāi) 连翘(qiáo) 层峦叠嶂(zhàng) 弋阳(yì) |
D.风雪载途(zhài) 隧道(suì) 头晕目眩(xuàn) 窥见(kuī) |
2.现代文阅读- (共3题)
(1)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 (______)
(2)鸟语花香,草长莺飞,都是大自然的语言。 (______)
(3)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 (______)
又冷又干燥的南极,风景也是很特别
①南极的自然条件太特殊:这里极度严寒,年平均气温-25℃;内陆地区甚至达到-60℃,比北极冷很多;这里又很干燥,空气湿度堪比撒哈拉沙漠;这里常常狂风肆虐,有地球上少见的12级以上大风,最怕的是“白化天气”——大风卷起地表的雪粒,遮天蔽日,能见度只有几米,人完全不能在户外活动,会被大风吹走,穿得再多也会飞速失温;这里还有长达半年的黑夜和太阳总是低垂的白天……在这片不适宜人类生活的大陆上工作,南极科考队员要经受非凡的艰险,却也能看到常人无缘得见的瑰丽风景。
②南极大冰盖极其特殊,它虽然集中了全球70%的淡水,但是严苛的自然条件却拒绝了几乎所有生物,更吞噬过不少勇敢的人类生命。迄今为止,虽然南极已经有70多个科学考察站,但位于内陆冰盖之上的,也不过寥寥数个。冰盖雪原总体看似平坦,实际上地表却很崎岖,冰雪被风吹出各种奇特的造型。
③大冰盖之上放眼四望,白茫茫的一片:有时360度都是平直地平线;有时又一个坡连着一个坡,高高低低,让人晕头转向。脚下的冰雪,有时坑坑洼洼却硬似铁石,雪地车一小时只能走三五公里;有时平整光滑却格外松软,人走过去,突然塌下一片,露出下面无底的蓝色冰洞……
④南极大陆四面环海,科学家通常把南纬60度以上、环绕南极的海域称为“南大洋”或“南极海”,国际学界往往也把它视为第五大洋,与太平洋、北冰洋、印度洋和大西洋并列。南大洋贯通南极一圈,影响大气环流,导致南极地区比北极更冷。每年冬天,南大洋有上千万平方公里的海域冰封,让南极洲的冰雪面积比夏天增加一倍之多。从中国极地科考船“雪龙号”的甲板望向前方,如同一片白茫茫的冰原,看不出半点海水的痕迹。虽然前方是海,但是科考船并不能乘风破浪。
⑤即使在夏季,海里依然有大量的冰,足够高大的称“冰山”。人类记录过的最大冰山,宽40公里、长350公里,相当于半个海南岛。在南极海域,冰山和岛屿远看还真是不好分辨。冰山虽然硕大无比,却能快速移动。南极考察队员们有时会发现,昨天还阻住前路的冰山,一宿大风之后就漂走了,让人怀疑是神仙帮忙搬运的。
⑥除了大冰山,南极有时还会形成奇特的荷叶状浮冰。形成这种冰,一般都需要水面比较平静、同时气温又非常低。一片片白色的浮冰如浮萍般漂在海面上,因为相互摩擦,冰块失去菱角,又因低温继续凝结,最后形成椭圆、近似薄饼的形状,被称为“荷叶冰”。从雪龙号上拍摄的海面看,这是南极海面开始结冰的状态,很多小而薄的冰片浮在海水表层。除了南极之外,其他地方非常罕见。海冰没少给南极考察添麻烦,科考船难保会被浮冰困住。有时大块海冰融化过程中,因重心变化而“翻身”,激起的巨浪可以掀翻任何船只。
⑦地球每次出现极光,都是南北两极同时发生的。不过看极光,大多数人都是在北极,见过南极极光的人很少。因为即使有幸踏足南极,大多数人也都是在夏季,极昼天始终亮着,有极光也看不见。而冬季天黑有利于看极光,却少有人驻留了。
⑧我国南极科考站中,中山站和长城站都是有越冬队员驻守的全年站,纬度更高的中山站是观赏极光的好地方。欣赏绚丽的极光,是对南极越冬队员的特有奖励。
⑨除了上面讲到的冰盖、海冰、极光之外,南极大陆也有山岳,由于这里温度低、风力强,对山岩的塑造很有特色,想要继续了解南极的山岳,记得去看11月的《博物》特别策划——极之风景。
(原文有改动)
【小题1】本文是从哪些方面来说明南极风景很特别的?
【小题2】简要概括文中海冰的特征,并具体说说作者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对海冰特征进行说明的。
【小题3】文中第6段加点的词语“一般”能否删掉?为什么?
①物候现象的来临决定于哪些因素呢?
②首先是纬度。越往北桃花开得越迟,候鸟也来得越晚。值得指出的是物候现象南北差异的日数因季节的差别而不同。我国大陆性气候显著,冬冷夏热。冬季南北温度悬殊,夏季却相差不大。在春天,早春跟晚春也不相同。如在早春三四月间,南京桃花要比北京早开20天,但是到晚春五月初,南京刺槐开花只比北京早10天。所以在华北常感觉到春季短促,冬天结束,夏天就到了。
③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凡是近海的地方,比同纬度的内陆,冬天温和,春天反而寒冷。所以沿海地区的春天的来临比内陆要迟若干天。如大连纬度在北京以南约1°,但是在大连,连翘和榆叶梅的盛开都比北京要迟一个星期。又如济南苹果开花在四月中或谷雨节,烟台要到立夏。两地纬度相差无几,因为烟台靠海,春天便来得迟了。
④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植物的抽青、开花等物候现象在春夏两季越往高处越迟,而到秋天乔木的落叶则越往高处越早。不过研究这个因素要考虑到特殊的情况。例如秋冬之交,天气晴朗的空中,在一定高度上气温反比低处高。这叫逆温层。由于冷空气比较重,在无风的夜晚,冷空气便向低处流。这种现象在山地秋冬两季,特别是这两季的早晨,极为显著,常会发现山脚有霜而山腰反无霜。在华南丘陵区把热带作物引种在山腰很成功,在山脚反不适宜,就是这个道理。
⑤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根据英国南部物候的一种长期记录,拿1741到1750年十年平均的春初七种乔木抽青和开花日期同1921到1930年十年的平均值相比较,可以看出后者比前者早九天。就是说,春天提前九天。
【小题1】请你结合上下文,简要分析第④段中的加点词“一定”的表达作用。【小题2】选文说明的主要内容是决定物供现象来的四个因素,作者为什么要先说纬度,再说经度、高下的差异,最后说古今的差异?请从说明顺序的角度作简要分析。
【小题3】选文最后一段主要运用了哪种说明方法?有何作用?
【小题4】3月26日是玲玲的生曰,远在大连和北京的两个姐姐都在微信上发来电子货卡表示祝贺,令玲玲惊讶的是照片上北京的连翘和榆叶梅开得正盛,可是在气候宜人的大连这两种花却未开放,你能结合选文内容解答玲玲的疑惑吗?
3.综合性学习- (共2题)
(1) 物候观测使用的是“活的仪器”,是活生生的生物。它比气象仪器复杂得多,(____)得多。
A.灵验 B.灵敏 C.灵活 D.灵便
(2)为了便利山区的农业发展,开展山区物候(____)是必要的。
A.观察 B.观测 C.预测 D.观望
(3)月亮的影子帮助现代人解开了许多重大的历史之谜,(____)了这些重大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
A.决定 B.制定 C.确定 D.肯定
(4)影子戏,在这里产生了(____)的力量,它战胜了时间和距离,成为我们手中的一个驯服工具,为我们忠实地服务。
A.神圣 B.神奇 C.神异 D.神秘
①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②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
③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
④于是转入炎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
⑤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
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
⑦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⑧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正确的顺序应为:____________________
4.其他- (共1题)
据调查,近两年来,中学生对数字化阅读的兴趣明显提高。数字化阅读是一种阅读方式,与传统纸质媒介阅读不同,它是借助网络、手机、电子阅读器、平板电脑等数字媒介进行的。
(1)用简洁的语言从下面两个图表中,归纳出三条主要信息。
(2)结合下面材料的内容,写一段话来表达你对数字化阅读的思考。要求:①观点明确,理由充分。②采用总分的结构方式。③不少于50字。
某校八年级的李明同学最近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常用课余的零碎时间来浏览新闻,了解科技知识,偶尔也读读名著,看看喜欢的微博,常与同学交流阅读心得,很受大家欢迎。赵亮同学最近也喜欢上了数字化阅读,他热衷明星八卦,沉迷网络小说,对繁杂的信息不加分辨地接受,现在上课总走神,也不爱跟同学交流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题量占比
选择题:(1道)
现代文阅读:(3道)
综合性学习:(2道)
其他:(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2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