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盘锦市七中2019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348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4/13

1.推断题(共3题)

1.
物质A、B、C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物质,A、B、C中都含有一种共同的元素。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回答下列问题:

(1)若A为一常见黑色固体,B、C为气体,且B易与人体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若C为一种可供人呼吸的常见气体单质,A、B为液体,则A的化学式为_____;写出B→C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
2.
已知A、B、C、D是初中化学中常见的四种物质。图中“→”表示物质间的转化关系(部分反应物和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经省略),而A、B、C、D均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其中C是石灰石的主要成分,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B的化学式:B为_____。
(2)写出D→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
已知某固体混合物A中含有CuSO4、FeCl3、NaNO3、BaCl2、CaCO3五种物质中的两种或多种,按下述步骤进行实验探究,观察实验现象,并加以分析推理。(假设过程中所有发生的反应都恰好完全反应)
Ⅰ.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NaOH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红褐色沉淀B和滤液C
Ⅱ.另取一定质量的该固体混合物A放入另一洁净烧杯中,向其中加入适量H2SO4溶液,搅拌,待烧杯中物质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D和滤液E
Ⅲ.将所得溶液C和溶液E充分混合,再向混合后的溶液中加入适量AgNO3溶液,待充分反应后,过滤,得白色沉淀F和滤液G
Ⅳ.根据上述实验过程和发生的现象做出相应的推理,填写以下空白:
(1)在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不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
(2)在固体混合物A里,上述五种物质中肯定存在的物质是(写化学式)_____。
(3)写出步骤Ⅲ中生成白色沉淀F的1个化学方程式:_____。
(4)在滤液G中肯定存在的阴离子是_____。

2.计算题(共1题)

4.
取碳酸钠样品(含少量氯化钠杂质)加入烧杯中,滴加一定质量的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时,得到4.4g二氧化碳气体和100g溶质质量分数为14.1%的氯化钠溶液。请计算:
(1)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_________。
(2)原混合物中碳酸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结果精确到0.1%)

3.简答题(共1题)

5.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P点表示的意义是_____;
(2)20℃时,甲物质的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_____;
(3)欲将40℃时乙物质的饱和溶液变为不饱和溶液,可采用的方法是_____;(写一种即可)
(4)40℃时,将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分别降温到20℃,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是:甲_____乙。(填:大于、小于、等于)

4.科学探究题(共1题)

6.
实验室有一瓶敞口放置的过氧化钠(Na2O2)固体,同学们想利用这瓶过氧化钠是否变质,进行如下实验探究:
(查阅资料)2Na2O2+2CO2═2Na2CO3+O2,2Na2O2+2H2O═4NaOH+O2
(提出猜想)①没有变质②部分变质③全部变质
(实验过程及结论)
(1)取少量样品于试管中,加入足量水,无明显现象,证明猜想________正确(填序号);
(2)取少量(1)中所得溶液于试管中,滴加适量稀盐酸,有无色气体产生,证明原样品中一定含有________;

5.流程题(共1题)

7.
某种氯化钠固体中含有少量氯化钙和硫酸镁杂质,现通过下列方法除去杂质:

(l)写出X溶液中溶质的化学式_____.
(2)写出②处发生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写一个即可)_____.
(3)在③处加入过量稀盐酸的目的是什么?蒸发加入了过量的稀盐酸,为什么蒸发后能得到纯净的氯化钠固体?_____

6.单选题(共10题)

8.
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A. 菜刀生锈 B. 酒精燃烧 C. 汽油挥发 D. 粮食酿酒
9.
空气是一种宝贵资源,下列有关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是氧元素
B.空气只由氧气和氮气组成,其中氧气的质量占空气体积的1/5
C.空气质量报告中所列的空气质量级别数目越大,空气质量越好
D.无色、无味的气体不一定是空气
10.
下列实验不能达到目的是(  )
A.探究金属的活动顺序
B.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C.证明CO2不能燃烧、不能支持燃烧,密度比空气大
D.证明分子不断运动
11.
有三种金属X、Y、Z,它们与酸或盐溶液可以发生如下反应:①Y+X(NO32═Y(NO32+X;②X+H2SO4═XSO4+H2↑;③Z不与盐酸反应.则该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
A.X>Y>ZB.Y>X>ZC.Z>X>YD.Z>Y>X
12.
铜是人类广泛使用的金属。下列铜制品中利用其导热性的是(  )
A.铜导线B.铜火锅
C.黄铜饰品D.青铜宝剑
13.
下列各组物质投入水中,搅拌后能得到无色、澄清溶液的是(  )
A.KNO3、HCl、CuCl2B.Ca(OH)2、BaCl2、Na2SO4
C.Na2CO3、NaCl、Ca(OH)2D.NaOH、KCl、H2SO4
14.
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滴加液体B.读取液体体积
C.浓硫酸稀释D.蒸发结晶
15.
保护环境,人人有责。下列措施或处理方法会造成环境问题的是(  )
A.植树造林B.滥施化肥
C.利用地热和太阳能D.工业污水处理后排放
16.
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
A.用量筒量取液体时,视线与液体凹液面最低处保持水平
B.可以向燃着的酒精灯中添加酒精
C.含硫火柴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能使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D.蒸发食盐水得到食盐固体时,应加热至水分完全蒸干才能停止加热
17.
下列各组物质中的杂质(括号内为杂质),只需加入适量稀硫酸就能除去的是(  )
A.NaCl(Na2CO3B.Fe(Cu)
C.Na2CO3(CaCO3D.HCl(BaCl2

7.填空题(共5题)

18.
工业上用甲和乙反应制备丙和丁,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

(1)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该化学变化中没有发生改变的粒子是_____(填“分子”或“原子”);
(3)该反应中含氢元素的化合物有_____种;反应前后化合价发生变化的元素是_____(填元素符号)。
19.
从Ca、Na、C、H、O、N六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按要求填空.
(1)用适当的数字和符号填空:
①两个钙离子_____;②标出二氧化氮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
(2)写出符合下列要求的物质的化学式:
①一种氮肥是_____;②实验室常用的液体燃料是_____;③作建筑材料的盐是_____.
20.
用化学用语填空
(1)氢离子_____
(2)氧化铝_____
(3)氯化亚铁_____
(4)盐酸_____.
21.
为监测某厂排放污水中的银离子的含量,需配制50克质量分数为15%的氯化钠溶液,如图是某同学配制溶液的操作过程.

(1)写出标号①﹣④各仪器的名称:①_____②_____③_____④_____.
(2)A操作中的错误_____.
(3)B操作中应称量氯化钠的质量是_____克,称量时若指针偏左,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
(4)D操作中仪器③的规格应为_____(填“10”“50”或“500”)毫升.
(5)E操作的作用_____.
(6)下列错误操作中,可能导致溶质质量分数偏低的是_____(填序号)
①B操作中砝码和氯化钠放错托盘
②D操作中有少量水溅出
③D操作中仰视凹液面最低处读数
④F操作中溶液洒落.
22.
为研究酸的性质,某研究小组进行了如下探究。

(1)小刚将颗粒大小相同的纯锌粒和粗锌粒分别加入相同浓度的稀硫酸中。写出锌与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小刚仔细观察后发现纯锌粒和硫酸的反应明显比粗锌粒慢。通过查阅资料小刚得知粗锌中含有一些不活泼金属,他猜想可能是粗锌粒中不活泼金属促进了锌和硫酸的反应。为了验证小刚的猜想,你认为应该在盛有纯锌粒和稀硫酸的试管中,加入少量的_____(填序号)。
A 盐酸    B 氯化铜 C 氯化钠 D 氯化钙
(3)实验中小刚发现加入上述第(2)问的选项中的四种物质,纯锌粒和稀硫酸的反应都有不同程度的加快,请你分析可能的原因是_____。
(4)小刚想通过用ag的粗锌粒和足量的稀硫酸反应,测量生成氢气的体积来计算粗锌粒的纯度。设计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在虚线框中应接入图2中的_____(填序号),集气瓶上方残留的空气_____(填“会”或“不会”)对氢气体积的测量造成影响。小刚实验过程中共收集到VmL的氢气(氢气的密度为ρg/L),则该粗锌粒中锌的质量分数为_____%(用a、ρ、V表示)。

8.实验题(共1题)

23.
实验室常用下列装置来制取氧气:

(1)写出仪器①的名称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时,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该反应类型属于_____反应:
(3)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反应的文字或符号表达式: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在加入药品之前应对实验装置进行_____,若选用D装置收集氧气时,下列实验操作不正确的是_____(填序号).
a.加热前,将集气瓶装满水,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倒立在盛水的水槽中
b.加热后,观察到水中导管口开始有气泡时,立即收集气体
c.待集气瓶里的水排完后,在水面下用玻璃片盖住瓶口,移出水槽正放在桌面上
d、实验结束后,先停止加热,后从水槽中取出导气管
实验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装置的中的水变为红色,这是因为_____的缘故.
(4)用C装置收集氧气的依据是_____,这种收集方法检验氧气是否集满的方法是_____.
(5)F图是化学中的多功能瓶,可以有如下用途:
①可以用做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从_____端进氧气.
②医院里给病人输氧为了给氧气加湿和观察氧气的输出速度也可以在氧气瓶和病人之间连接该装置,在集气瓶装半瓶水,将_____端接氧气钢瓶.
(6)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来制取氨气.常温下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NH3极易溶于水,其水溶液呈碱性.制取并收集NH3,应该从上图中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收集装置是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3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5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