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右玉县第二中学、第三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联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331

试卷类型:期末
试卷考试时间:2019/3/4

1.简答题(共1题)

1.
将宏观、微观及化学符号联系在一起是化学学科的特点。一定条件下,A和B能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其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列各题。

(1)D的化学式为_______。
(2)该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A和B发生化学反应生成C和D的微观本质是____________。
(4)参加此反应的A和B的分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

2.综合题(共1题)

2.
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图一为探究铁生锈的实验,B试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证明铁生锈需要接触水的对比实验为___________(填字母)
(2)通过图二实验,可探究燃烧的条件之一是__________________ 该实验中两朵棉花都未能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图三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若实验结束后发现氧气含量比理论值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共2题)

3.
甲同学对寒痛乐熨剂(简称“寒痛乐”)的发热原理产生了浓厚兴趣,于是带了几包寒痛乐,来到实验室对其进行研究。

(查阅资料)
[ 原料层 ] 铁、蛭石、活性炭、水等。
[ 作用原理 ] 铁跟氧气和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固体),并放热。
(实验)验证寒痛乐成分中所含铁的化学性质。
步骤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将寒痛乐打开,将药物倒入一烧杯中,观察
 药物为黑色固体粉末
 
用一条形磁铁与烧杯中的黑色粉末充分接触,取适量吸附在磁铁上的黑色粉末放于燃烧匙中,在酒精灯上点燃后伸入盛有氧气的集气瓶中,观察。

剧烈燃烧,_________
 
实验结论: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集气瓶中加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4.
张宁和刘明同学学习完酸、碱、盐后发现:碱溶液能使酚酞溶液变红,Na2CO3溶液也能使酚酞溶液变红。通过学习知道,碱溶液使酚酞溶液变红,是因为碱在水中离解出OH-,那么Na2CO3溶液中究竟是哪种粒子使酚酞溶液变红呢?请你帮助他俩完成实验探究。
(提出问题)Na2CO3属于________(填“酸”、“碱”、“盐”),为什么能使酚酞溶液变红?
(进行猜想)
(1)Na+使酚酞溶液变红。
(2)水分子使酚酞溶液变红。
(3)______使酚酞溶液变红。
(设计实验)

(1)实验Ⅰ的目的是为了验证猜想_________不成立。
(2)刘明同学认为实验Ⅱ没必要做,他的理由是_________。
(3)实验Ⅲ滴入Na2CO3溶液,振荡,酚酞试液变红。向变红后的溶液中滴加CaCl2溶液至过量,振荡,出现的现象是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提示:CaCl2溶液呈中性)
(4)由实验Ⅰ、Ⅱ、Ⅲ得出猜想(3)正确。张宁对此结论有些质疑,于是他查阅资料。
(查阅资料)Na2CO3溶液中,CO32-和H2O发生如下反应: CO32-+H2O====HCO3-+OH-
(得出结论)Na2CO3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红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

4.计算题(共1题)

5.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某铜锌合金样品进行探究实验,称取样品10.0 g,再用100.0 g稀硫酸溶液逐滴滴入,实验情况如图所示。求:

(1)铜锌合金中,Zn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
(2)所用稀硫酸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

5.单选题(共10题)

6.
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古诗词中蕴含着化学变化的是(  )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7.
.“神舟六号”太空舱利用NiFe2O4将航天员呼出的CO2转化为O2,而NiFe2O4的质量和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都不变。则NiFe2O4在该反应中是
A.反应物B.生成物C.催化剂D.消毒剂
8.
在搜救工作中,搜救犬是根据人体发出的气味发现幸存者。从微观的角度分析搜救犬能发现幸存者的原因是(  )
A.分子的质量很小B.不同分子性质不同C.分子间有间隔D.分子在不断运动
9.
1869年门捷列夫编制了元素周期表。硫元素也排列其中,其化合价分别为-2、0、+4,+6价,依次对应的化学式错误的是
A.H2S B.SC.SO2D.H2SO3
10.
下列有关水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后,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不一定减少
B.河水经过沉降、过滤、活性炭吸附后得到的水是纯净物
C.通过洗洁精的乳化作用,可将食用油溶解于水形成溶液
D.试剂瓶中的溶液在使用时不慎洒出一部分,剩余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减少
11.
甲、乙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t1℃时,甲和乙的溶解度均为30
B.t1℃时,甲和乙的饱和溶液中溶质质量一定相等
C.t2℃时,分别在100g水中各溶解20 g甲、乙,降温后,乙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可能会大于甲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
D.t2℃时,在100g水中放入60 g乙,其溶质的质量分数为37.5%
12.
下列关于氢氧化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俗名苛性钠、火碱或烧碱
B.易溶于水,溶于水时吸收大量的热
C.氢氧化钠固体露置在空气中容易变质
D.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广泛用于肥皂、纺织、印刷等工业
13.
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凡有盐和水生成的反应就是中和反应
B.中和反应属于复分解反应
C.酸跟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反应一定是中和反应
D.可以利用中和反应原理来改良土壤
14.
我国航天技术已走在世界的前列。“天宫一号”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基板是由玻璃纤维制成的。玻璃纤维属()
A.金属材料B.无机非金属材料C.复合材料D.有机高分子材料
15.
正确的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图示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加热液体B.熄灭酒精灯
C.检查气密性D.连接仪器

6.填空题(共3题)

16.
常见金属D的制取与转化关系如下(有些反应物和生成物已略去):

填空:
(1)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
(2)上图中②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3)B物质的一条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
走进生活,走进化学
(1)周末小雅妈妈用“加铁酱油”做了“红烧肉”,其中“加铁酱油”中的“铁”是指_____(填“元素”或“原子”),炒菜完毕,关闭煤气罐阀门,燃着的煤气熄灭,其灭火的原理是______; 饭后她用洗洁精清洗了餐具,这是利用了洗洁精的_____作用。
(2)家用净水器常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一些杂质,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性。
(3)用硬水洗衣服,既浪费肥皂也洗不干净衣服,生活中常用___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18.
化学源于生活,生活中蕴含着许多化学知识。
(1)下列物质加入水中能形成溶液的是____(填序号,下同),能形成乳浊液的是___。
a.植物油   b.蔗糖   c.粉笔灰
(2)NH4NO3是一种化学肥料,将硝酸铵溶于水,插入温度计,发现温度_____(填“升高、降低或不变”);测得溶液的pH=4,我们可以得出:pH<7的溶液_____(填“一定或不一定”)是酸的溶液。

7.实验题(共2题)

19.
探究酸和碱的性质
(1)电解水时常加入NaOH增强水的导电性,是由于NaOH在水中能解离出______。(写粒子符号)。
(2)下图为稀硫酸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过程中溶液pH随加入液体体积变化曲线。

①测定溶液pH的方法是:用玻璃棒蘸取溶液,滴到pH试纸上,把试纸显示的颜色与比色卡对照,读取pH。图中a点对应的溶液呈______性,若向溶液中加入____,溶液变为红色,也能得出此结论。
②曲线上的b点说明两溶液恰好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0.
实验室用盐酸和锌粒制取氢气时,由于盐酸的挥发性,在得到的氢气中常常含有一定量的氯化氢气体和水蒸气。在实验室可用下图装置除去其中的杂质而得到较纯净的氢气。

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装置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2)制取干燥的氢气时,装置的导管正确连接顺序是(填字母):________;其中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收集干燥的氢气应选择的方法是:_________(填“排水集气法”、“向上排空法”“向下排空气法”中之一)。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综合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