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016年9月3日,G20杭州峰会期间中美两国共同宣布完成《巴黎协定》国内批准程序,从而推动该协定于11月4日正式生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人员发现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生成重要的工业原料乙烯[C2H4]从而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2+6H2=C2H4+4H2O。现要处理22吨的二氧化碳,则需多少吨的氢气参加反应?
2.科学探究题- (共2题)
2.
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对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究,请你参与并回答下列问题。
同学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实验中用了过量的红磷,目的是_____。
(发现问题)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均正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同学们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_____测量了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发现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体积的
,是什么原因所致呢?
(猜测)甲猜测:有一部分水在导气管内未完全进入集气瓶内。
乙猜测:是由于瓶内红磷、氧气传感器等仪器占有一定的体积。
你的猜测:_____。
(深入探究)同学们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定量测定过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装置如图2(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氧气浓度实时变化如图3。
(结论)99秒时,氧气的含量降为3.2%,由此得出结论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1)99秒后氧气含量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可能原因是_____。
(2)一同学仍利用图2装置和药品,实验时稍加改进,最终氧气的含量明显低于8.5%,其改进方法是_____。

同学们用图1装置进行实验,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实验中用了过量的红磷,目的是_____。
(发现问题)实验时装置气密性良好,操作均正确,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倒吸入集气瓶,同学们用实验室常用的仪器_____测量了倒吸入集气瓶内水的体积,发现回流到集气瓶中的水少于集气瓶体积的

(猜测)甲猜测:有一部分水在导气管内未完全进入集气瓶内。
乙猜测:是由于瓶内红磷、氧气传感器等仪器占有一定的体积。
你的猜测:_____。
(深入探究)同学们用氧气浓度传感器定量测定过量红磷燃烧时氧气的含量变化,装置如图2(装置密闭,气密性良好),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氧气浓度实时变化如图3。
(结论)99秒时,氧气的含量降为3.2%,由此得出结论为_____。
(反思与评价)
(1)99秒后氧气含量又上升并最终稳定在8.5%左右,可能原因是_____。
(2)一同学仍利用图2装置和药品,实验时稍加改进,最终氧气的含量明显低于8.5%,其改进方法是_____。
3.
某研究小组发现,维C泡腾片(保健药品,主要成分见图1)溶于水,有许多气泡产生(如图2)。该小组同学探究该气体的成分。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CO易燃易爆,同时CO也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试验)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由实验②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

(猜想与假设)
小华说:该气体可能是CO2、O2、CO、H2、N2。
小明说:不可能含有N2,因为_____。
小芳说:不可能含有CO和H2,因为从药品安全角度考虑,H2、CO易燃易爆,同时CO也_____。
该小组同学认为:该气体可能含有CO2、O2中的一种或两种。
(进行试验)
实验编号 | 实验操作 | 实验现象 |
① | 将气体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 | 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② |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该气体中 | 带火星的木条没有复燃 |
(得出结论)
(1)由实验①可知,该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
(2)由实验②_____(填“能”或“不能”)确定该气体中不含氧气,理由是_____。
3.单选题- (共9题)
5.
化学概念在逻辑上可能存在下图所示关系,对下列概念说法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包含关系 |
B.氧化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交叉关系 |
C.单质与化合物属于交叉关系 |
D.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并列关系 |
6.
2016年8月1日,我国航天科技集团6院研制的重型运载火箭50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试验取得成功,这对我国空间站建设、载人登月及深空探测具有重要意义。其使用的燃料煤油中含有一种叫十二烷[C12H26]的物质,下列关于十二烷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个分子中含有12个碳元素和26个氢元素 |
B.每个分子中含13氢分子 |
C.该物质是由12个碳原子与26个氢原子构成 |
D.其完全燃烧会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
7.
一定条件下,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分数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 |
B.丁一定是这个反应的催化剂 |
C.反应或生成甲和丙的质量比是6∶1 |
D.反应或生成甲和乙的质量为比为14∶13 |
8.
铝合金广泛应用于建筑、航空、航天中,铝元素的部分信息如下图。下列有关铝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
B.原子核内有13个质子,最外层有13个电子 |
C.相对原子质量为26.98克 |
D.反应中易失电子,在化合物中常显+3价 |
9.
春节将至,利用节假日宣传科普知识,是我们每一名中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但下列宣传不正确的是
A.从火灾现场逃生时可用湿毛巾捂住口鼻,匍匐前进,寻找安全出口 |
B.发现室内液化石油气漏气,应打开门窗通风、严禁烟火、关闭液化气瓶阀门 |
C.冬天用用碳火盆取暖,为防止煤气中毒,可在室内放一盆水吸收毒气 |
D.溶洞探险,点燃一个火把,如果火把熄灭,则说明洞内缺少氧气,不能冒然进入 |
10.
下列实验方案不正确的是
A.用点燃的方法可除去CO2中的CO |
B.鉴别CO与CO2,分别通入紫色石蕊试液中,若石蕊变红则为CO2 |
C.鉴别铁粉和石墨粉时,分别用磁铁吸引,若能被吸引则为铁粉 |
D.鉴别氢气与甲烷,在火焰上方罩内壁涂有石灰水的烧杯,若变浑浊则为甲烷 |
11.
下列有关燃烧与灭火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用扇子扇灭蜡烛——隔绝氧气 |
B.森林着火时,建立隔离带——移去可燃物 |
C.用水浇灭燃着的纸箱——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
D.木柴架空能燃烧更旺——增大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积 |
4.填空题- (共2题)
14.
水是生命之源。请你参与有关水的讨论。
(1)可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2)在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可用日常生活的________来检验用以上方法得到的“水”是不是硬水。
(3)许多反应都有水参加或生成。请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1)可用活性炭的________性除去污水中的臭味。
(2)在实验室中可用________的方法除去废水中的泥沙等不溶性固体杂质。可用日常生活的________来检验用以上方法得到的“水”是不是硬水。
(3)许多反应都有水参加或生成。请写一个有水生成的分解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
5.实验题- (共1题)
15.
根据下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C收集氧气,若看到________现象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A和H相连可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H中水面上的空气对测量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讨论: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查阅资料)实验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1体积CO2,需7天左右时间,且溶解的CO2只有1%-4%与水反应。
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拓展应用)硫化氢气体[H2S]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其反应为:FeS+H2SO4=FeSO4+H2S↑。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________,某同学用图中的D收集H2S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但其他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由于________原因不能用D收集,经讨论大家认为可用F收集,收集时H2S气体应从F装置________(填:“左”或“右”)边导气管进入,并把另一端导气管与G相连,G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
(2)写出用A装置制取氧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_;若用C收集氧气,若看到________现象则说明氧气已收集满;A和H相连可测量生成氧气的体积,H中水面上的空气对测量氧气的体积________(填:“有”或“没有”)影响。
(3)实验室用BD装置制取二氧化碳,其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4)讨论: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
(查阅资料)实验表明1体积水要完全溶解1体积CO2,需7天左右时间,且溶解的CO2只有1%-4%与水反应。
你认为二氧化碳能否用排水法收集,请说明理由________。
(5)(拓展应用)硫化氢气体[H2S]密度比空气大、有毒,能溶于水。实验室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与稀硫酸在常温下反应制取,其反应为:FeS+H2SO4=FeSO4+H2S↑。根据以上事实推断:实验室制取该气体的发生装置应选图中的________,某同学用图中的D收集H2S气体,其理由是________,但其他同学提出反对意见,认为由于________原因不能用D收集,经讨论大家认为可用F收集,收集时H2S气体应从F装置________(填:“左”或“右”)边导气管进入,并把另一端导气管与G相连,G装置中水的作用是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单选题:(9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