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2018届九年级下学期第二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105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9/1/21

1.计算题(共1题)

1.
某校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完成制取氧气的实验。他们取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共6g放入大试管中加热,并在同时测定试管中剩余固体物质的质量(如下表),请分析表中数据,完成下列问题:
反应时间/min
1.0
2.0
3.0
4.0
5.0
剩余固体质量/g
5.20
4.60
4.20
4.10
4.08
 
(1)完全反应时,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g;
(2)原混合物中氯酸钾的质量分数是_____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小明在登山的过程中发现山上的岩石是红色的,他根据所学知识猜测岩石中可能含有氧化铁,为了验证猜想并到测定其含量,小明进行了以下探究:
(查阅资料)
①一定温度下,CH4可将Fe2O3还原为单质铁,若温度控制不当,还可生成少量的Fe3O4
②单质铁和Fe3O4均能被磁铁吸引。
③铁和稀盐酸可以反应得到氢气
(实验探究)

(1)小明利用A装置进行实验。在点燃酒精喷灯之前先通入一段时间CH4,目的是_____。
(2)小明将A装置中得到的固体经过水洗、过滤、干燥处理后,再通过B装置进行实验,观察到仪器a中的现象为_____,从而得出了岩石中含有氧化铁的结论。
(3)小明将反应后的B装置冷却到室温,根据量筒内水的体积V(产生气体的体积),通过有关计算求出了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
(评价反思)
实验后小明经过认真反思,认为:
(4)在实验中对甲烷的使用没有“物尽共用”,请你给出一条合理建议:_____。
(5)若B装置的固体含有一定量的Fe3O4,则会导致测得的岩石中氧化铁的质量分数比实际含量_____(填“偏高”、“偏低”或“不变”),请你利用处理后的固体,CuSO4溶液、磁铁等试剂及用品,结合资料所给信息,设计实验证明是否含有Fe3O4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A~H是初中常见的8种物质,它们有如图所示的转化关系.已知A、C是无色液体,B、F、G是无色气体,其中大量排放F会引起温室效应,D是黑色固体,E在纯净的B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

(1)请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D__,E___,G____,H__.
(2)请写出下列变化的化学方程式:①B→F_,②C→B__,③B→G__.

4.单选题(共20题)

4.
学习了化学以后,我们知道,下列词语中,一定包含有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已成舟B.花香四溢C.烛炬成灰D.滴水成冰
5.
把一定质量的甲、乙、丙、丁四种物质放入一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反应一段时间,测得反应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则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7.6
2.0
0.2
0
反应后的质量(g)
3.2
X
5.8
0.4
 
A.X=0.4
B.丁一定是单质
C.甲和乙是反应物
D.反应中的甲、丙发生改变的质量比是11:14
6.
下列变化过程中,物质一定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爆炸B.颜色改变C.呼吸D.状态改变
7.
将一定量的乙醇和氧气置于一个完全封闭的容器中引燃,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水蒸气和一种未知物X.测得反应前后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乙醇
氧气
二氧化碳

X
反应前质量/g
4.6
8
0
0
0
反应后质量/g
0
0
4.4
5.4
m
 
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表中m的值无法确定
B.X可能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增加氧气的量可以减少X的生成
D.物质X一定含有碳元素,可能含有氢元素
8.
下列反应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
A.氧化汞汞+氧气
B.氢气+氧化铜铜+水
C.乙醇+氧气水+二氧化碳
D.碳+氧气二氧化碳
9.
氢氟酸(HF)对玻璃有腐蚀作用,可用于在玻璃上雕刻各种精美图案,反应原理为SiO2+4HF=X↑+2H2O,则X为(  )
A.F2B.SiH4C.O2D.SiF4
10.
如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各项中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B.反应中共有两种元素参加
C.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2:3
11.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为红色,说明二氧化碳具有酸性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C.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但是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不一定是氧化物
D.点燃的木条伸入某无色气体中会熄灭,证明该无色气体一定是二氧化碳
12.
如图所示,在a烧杯中盛有酚酞溶液,在b烧杯中盛有浓氨水,有关现象和解释正确的是(  )
A.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解释:b中氨分子运动到a中,氨气溶于水
B.现象:a烧杯溶液变红色,解释:氨气与酚酞反应生成红色物质
C.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解释:b中氨分子没有运动
D.现象:b烧杯溶液为无色,解释:a中酚酞分子运动到b中,氨水呈中性
13.
根据下列三种微粒结构示意图,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
A.②③化学性质相同B.它们表示两种元素
C.①表示的元素是非金属元素D.①表示的是原子,②表示的是离子
14.
十八世纪,拉瓦锡用放大镜聚集日光,使玻璃罩内的金刚石燃烧,得到二氧化碳。坦南特近一步研究确定金刚石仅由碳元素组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金刚石具有可燃性
B.金刚石燃烧过程放出热量
C.金刚石分子中碳原子的排列为空间网状结构
D.聚集日光时温度达到金刚石的着火点
15.
决定元素种类的是下列(  )
A.质子数B.中子数C.电子数D.原子数
16.
乙烯(C2H4)是一种果实催熟剂。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乙烯中含有两个氢分子
B.1个乙烯分子中含有6个原子
C.乙烯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1:2
D.乙烯由2个碳元素、4个氢元素组成
17.
某农场需要购置NH4NO3和CO(NH2)2两种化肥总质量为100kg,经测得其中含氢元素的质量分数为6%,则两种化肥中含氮元素的总质量为( )
A.36kgB.40kgC.42kgD.50kg
18.
下列关于氮气用途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食品防腐B.制成各种电光源
C.医疗冷冻麻醉D.制化肥的重要原料
19.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描述错误的是(  )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烟
B.硫发出淡蓝色火焰
C.木炭燃烧发白光
D.铁丝剧烈燃烧,放出大量的热
20.
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方法或所加试剂(箭号右则)不正确的是(  )
A.酒精和白醋→闻气味B.N2和O2→燃着的木条
C.水和食盐水→看颜色D.硬水和软水→肥皂水
21.
2014年2月11日徐州一市民取暖不当,引发火灾.下列措施存在火灾隐患的是(  )
A.进入未知山洞深处要点火把B.发现燃气泄漏,点火检查出泄漏处
C.炒菜油锅着火,用锅盖盖灭火焰D.点燃氢气前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22.
“低碳生活”是指返璞归真地去进行人与自然的活动,要求减少生活作息时间所消耗的能量,从而减低碳的排放.下列活动不符合“低碳生活”的是(  )
A.短时间不使用电脑,将其转为休眠模式
B.减少使用私家车次数,多乘公交或骑自行车
C.去超市购物时,尽量使用收费的塑料袋
D.用传统发条式闹钟代替电子钟
23.
如图所示实验基本操作不正确的是(  )
A.B.
C.D.

5.多选题(共1题)

24.
某科学家除去空气中的O2与CO2得N2样品,并在相同条件下比较等体积的样品质量(m1)与纯N2质量(m2),重复多次,结果均为m1>m2,样品中含哪种气体可解释该结果()
A. 氖 B. 氩 C. 甲烷 D. 水蒸气

6.填空题(共5题)

25.
用化学符号表示:
①3个铁原子_______ ②2个三氧化硫分子________ ③4个氖原子_________ 
④3个铵根离子___⑤标出硝酸中氮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⑥可燃冰________
26.
从下列物质中,选择正确答案的化学式填在相应的空格里.
a.氧气  b.金刚石  c.干冰   d.一氧化碳  e.氢气
①能用于人工降雨的是_____;
②可用于刻划玻璃的是_____;
③能与血液中血红蛋白结合而使人中毒的是_____;
④能用于医疗急救的是_____.
⑤能作气体燃料的是_____.
⑥可作绿色能源的是_____________。
27.
实验室制取O2或CO2气体的发生装置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仪器A的名称_____.
(2)为了制得较纯净的O2最好选用_____法收集.
(3)制取CO2时,某同学在装置中添加了多孔隔板如图,实验时,可将固体药品放在_____(填“a”或“b”)处,图2与图1相比有什么优点_____.

(4)C+O2CO2是我们最熟悉的反应,生成物也只有CO2,为什么在实验室我们不利用碳的燃烧来制取CO2,其主要原因是_____.
28.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防止生活中一些不利现象的产生:
(1)为保证人身安全,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必须先_____
(2)不是经常使用的锁,开启时往往比较困难,可向锁眼中加入少量铅笔芯粉末,便容易开启,这是因为_____;
(3)民间有“石灰煮鸡蛋”的说法,即生石灰与水反应时,能将鸡蛋煮熟,其原因是_____.
(4)为保证安全,凡是可燃性的气体,点燃前都要检验气体的_____.
29.
请用学过的知识回答下列关于燃烧与灭火的相关问题。
(1)酒精灯内的酒精不小心洒出,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采取的灭火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2)用嘴吹灭燃着的蜡烛,其灭火原理是_______________。
(3)燃着的蜡烛扣上烧杯后,过一会儿燃着的蜡烛熄灭了,说明燃烧需要的条件之一是_____。
(4)将煤制成蜂窝状,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20道)

    多选题:(1道)

    填空题:(5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