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霞浦第一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06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1

1.推断题(共1题)

1.
有A、B、C、D、E、F、G七种物质,白色固体A与黑色固体B混合加热生成无色无味的气体C,气体C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暗红色固体D在C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E.物质F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生成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由此可以推断:
(1)C是______;  E是______;F是______(填物质名称).
(2)写出下列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固体A与固体B混合加热生成气体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F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甲、乙、丙三个同学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分别进行了实验探究.

(1)甲同学:用足量的木炭代替红磷做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结果实验失败了,请你帮助他分析失败的原因:_____________.
(2)乙同学:想用镁条来代替红磷做实验,老师告诉他这种方法不是较好的方法,因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非常剧烈,镁既可以和氧气反应,也可以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请写出镁和氮气反应生成氮化镁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同学:打算用铁丝替代红磷,实验能否成功?_____(填“是”或“否”),并说明理由._________________.
(4)燃烧后,集气瓶内剩余的气体主要是氮气,请结合本实验推测氮气的物理性质是_________;氮气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单选题(共7题)

3.
小红在峨眉山旅游到达金顶时,感觉身体不适,可能发生了“高原反应”,主要是因为高海拔地区的空气稀薄,不能给人体提供足量的
A.二氧化碳B.氧气
C.氮气D.稀有气体
4.
秋冬季节,我国北方雾霾天气频发,PM2.5颗粒物是形成雾霾的罪魁祸首。雾霾天气导致呼吸道病人增多,因为雾霾可使空气中增加大量的
A.二氧化氮B.一氧化碳C.二氧化硫D.可吸入颗粒物
5.
向一定量、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中加入足量二氧化锰,充分反应。下列图象正确的是(  )
A.AB.BC.CD.D
6.
实验室可通过加热高锰酸钾固体制取氧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组装好装置后,检查装置的气密性B.加入药品后,直接将酒精灯火焰对准药品加热
C.水槽中有气泡冒出时,立即收集气体D.实验结束时,先移走酒精灯再从水槽中移出导管
7.
工业制氧气采用分离液体空气法,先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关于这个过程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属于物理变化B.利用了物质的沸点不同
C.先收集到的氮气沸点较低D.有新物质氧气生成
8.
2018 年中国环境日的主题是“魅力中国,我是行动者”,每一位同学都应具有环保意识, 成为建设“美丽中国”的行动者,下列做法与之相违背的是
A.课间集体出操,随手关闭电灯B.自带布袋购物C.共享单车出行D.野外焚烧垃圾
9.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
A.B.
C.D.

4.填空题(共2题)

10.
选择合适的序号填空:①物理变化②化学变化③物理性质④化学性质
(1)在通常条件下,空气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_____
(2)酒精受热变成了酒精蒸气。_____
(3)氢气能在氯气中燃烧生成一种叫做氯化氢的气体。_____
(4)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_____。
(5)蔗糖更易溶于水_____
(6)冰雪融化_____。
11.
下列事实分别能说明空气的成分,用物质的名称填空.
(1)为防止照片褪色,可将照片用塑料薄膜封起来,目的是隔绝_____
(2)制氮肥常以空气为原料,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3)酥饼在空气中变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4)长期暴露在空气中的澄清石灰水表面形成一层白膜,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5)利用空气中的气体制成五光十色的霓虹灯,说明空气中含有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2.
下图所示为实验室中常见的气体制备和收集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发生装置______ (填字母序号),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若用装置D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你认为选用C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欲使用装置E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先将瓶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___(填“a”或“b”)端通入。
(4)已知一氧化氮气体难溶于水,在空气中容易与氧气发生反应,则收集一氧化氮气体时应选用图中装置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13.
某同学对蜡烛的燃烧进行探究:
①点燃一支蜡烛,用一只烧杯倒扣在燃着的蜡烛上,蜡烛燃烧片刻后熄灭,如实验一。
②再点燃蜡烛,然后吹灭,看到烛芯产生一缕白烟,用火柴点燃白烟,蜡烛重新被引燃,如实验二。
③将粗细均匀的木条水平放在蜡烛的火焰上,稍加热后观察木条燃烧现象,如实验三。

(1)操作①中,蜡烛能燃烧片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操作②中,关于白烟的成分,有同学做出了下列猜想:A.白烟是水蒸气;B.白烟是石蜡固体小颗粒;C.白烟是二氧化碳。你认为上述猜想有道理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在做实验一的过程中,发现罩在火焰上方的烧杯内壁被熏黑,你认为她的以下做法中不合适的是(____)
A 反复实验,并观察是否有相同现象
B 查找资料,了解石蜡的主要成分,探究生成的黑色固体是什么
C 认为与本次实验目的无关,不予理睬 
D 询问老师或同学,讨论生成黑色物质的原因
(4)木条处于外焰的部分最先变黑,说明蜡烛的外焰温度最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3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