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2题)
1.
研究性学习小组选择“H2O2生成O2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的课题进行探究,以下是他们探究的过程: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A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上面表格)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反思)
(1)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
(2)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假设)H2O2生成O2的快慢与催化剂种类有关。
(实验方案)常温下,在两瓶同质量、同浓度的H2O2溶液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MnO2和水泥块,测量各生成一瓶(相同体积)O2所需的时间。
(进行实验)下图是他们进行实验的装置图,此实验中A处宜采用的气体收集方法是_____________。

(实验记录)(上面表格)
(结论)该探究过程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
(反思)
(1)H2O2在常温下分解缓慢,加入MnO2或水泥块后反应明显加快。若要证明MnO2和水泥块是该反应的催化剂,还需要增加的实验是________。
(2)H2O2生成O2的快慢还与哪些因素有关?
(假设)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方案)___________________。
2.
某同学为了研究竹子里面气体的成分,做了一个实验。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与评价: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科学严谨如“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代替“酒精灯点燃红磷”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1)他先将竹子浸在水里,钻个小孔,看到一串串气泡冒出。然后采用____法(填实验室常用的一种集气方法)收集到了甲、乙两瓶气体。
(2)将放有足量红磷的燃烧匙伸入甲瓶中(如图)。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瓶内充满了白烟。然后,将甲瓶倒放水中,松开夹子,结果流入的水约占瓶子容积的1/10。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
(3)再往乙瓶中倒入一些澄清石灰水,发现石灰水马上变浑浊。这说明竹子里的气体中肯定含有_______________。
(4)那么竹子里的气体含量与空气有什么区别呢?于是,他又用空气重复了上述实验。相比较后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
(5)反思与评价:该同学实验过程中科学严谨如“用放大镜聚焦,使红磷燃烧”代替“酒精灯点燃红磷”这样做的优点是__________ (回答一点即可)。
2.综合题- (共1题)
3.
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请你参与实验,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

(1)图甲实验不仅可以说明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还可以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点)。
(2)用图甲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写一点)
(3)某学生用木炭代替图甲中的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经过研究讨论后该兴趣小组又设计了如图乙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打开止水夹,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 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_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1)图甲实验不仅可以说明氧气占空气的体积分数,还可以说明氮气具有的化学性质有______________(只需写一点)。
(2)用图甲实验装置测定的结果是:集气瓶内水面上升明显小于瓶内空气体积的1/5,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只需写一点)
(3)某学生用木炭代替图甲中的红磷,当木炭停止燃烧,集气瓶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夹后,发现水不能进入集气瓶,原因是 _____________。
(4)经过研究讨论后该兴趣小组又设计了如图乙的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好仪器,打开止水夹,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已知白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
①白磷从燃烧到熄灭冷却的过程中,瓶内水面的变化是 ______________;若实验非常成功,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______ ml.
②集气瓶里预先装进的50mL水,在实验过程中起到哪些作用?______ (填写序号)
a.加快集气瓶冷却
b.液封导气管末端以防气体逸出
c.缓冲集气瓶内气压的骤然升高.
3.单选题- (共23题)
4.
不能用来判断蜡烛是否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
A.用白瓷板盖在蜡烛火焰上,在白瓷板上可观察到黑色的粉末状物质 |
B.变化时发光放热 |
C.在火焰上方罩一个干而冷的烧杯,烧杯壁上有水珠出现 |
D.用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10.
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因果关系不成立的是( )
A.因为镁燃烧有耀眼白光,所以可用于制作照明弹 |
B.因为干冰升华吸热,所以可用作制冷剂 |
C.因为氮气化学性质不活泼,所以可用于食品包装袋内防止食品变质 |
D.因为氧气能支持燃烧,所以可用作燃料 |
11.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的快慢,说法错误的是( )
A.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点燃红磷后伸入集气瓶要迅速 |
B.测量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时,红磷燃烧完毕迅速打开弹簧夹 |
C.把点燃的木炭放入燃烧匙内,由上而下缓慢伸入集满氧气的集气瓶中 |
D.在试管中加入几小块大理石,再加入一定量的稀盐酸,迅速塞上带导管的橡皮塞 |
13.
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红磷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产生大量白雾 |
B.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生成氧化镁固体 |
C.木炭在氧气中燃烧时发出白光,产生无色无味的气体 |
D.硫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
15.
实验室制取氧气结束后,发现试管炸裂了,下列四种解释中,不合理的是( )
A.加热没有先预热就直接加热试管的底部 |
B.加热时间长 |
C.结束时,先撤酒精灯,忘了将导管移出水面了 |
D.试管没有冷却,就去用水冲洗试管 |
17.
下列实验操作的“先”与“后”,合理的是( )
A.检查装置气密性时,先用手紧贴试管外壁,后将导管浸入水中 |
B.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先放药品,后检查发生装置的气密性 |
C.用高锰酸钾制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时,先将导管伸入集气瓶,后加热试管 |
D.给试管中的药品加热时,先使试管均匀受热,后固定在药品的部位加热 |
18.
节能减排、低碳出行是我们倡导的生活方式,“低碳”指的是尽量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试液,试液变为蓝色 |
B.二氧化碳的过度排放会加剧温室效应,因此应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C.二氧化碳不支持一般物质的燃烧,可以用来灭火 |
D.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之前,必须做灯火试验,是因为二氧化碳有毒 |
19.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一般有以下几个步骤,下列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①向长颈漏斗中注入稀盐酸②向容器中放入几小块石灰石③按要求连接好仪器④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⑤收集气体
A.③④②①⑤ | B.①②③④⑤ |
C.④③①②⑤ | D.③④①②⑤ |
20.
为了便于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放热、吸热的现象,某同学设计了下图装置(在烧杯内进行化学反应),有关此装置使用和评价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可以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 |
B.试管内液体要浸没长颈漏斗的末端 |
C.向试管内的水中滴加红墨水的目的是便于实验观察 |
D.若直接在试管内加入大理石和稀盐酸,通过观察长颈漏斗内液面的变化也可以判断反应的放热或吸热 |
21.
下列有关化学变化中的能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 ( )
A.化学变化伴随着能量的吸收或释放 |
B.燃烧都会发出光能和热能 |
C.对于电池充电时,化学能转化为电能 |
D.绿色植物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 |
24.
下列有关实验操作中“量”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实验中没有规定取用药品的量时,可以按任意量取用 |
B.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液体的量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l/3 |
C.酒精灯内的酒精量最多不超过酒精灯容积的2/3. |
D.洗涤试管时,可注入1/2试管的水清洗 |
4.填空题- (共3题)
27.
现有①木炭②硫磺③红磷④铁丝⑤蜡烛,五种物质分别在氧气中燃烧,用编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时瓶底必须放少量水或沙的是_______;
(2)生成白色固体的是_________;
(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
(4)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
(1)实验时瓶底必须放少量水或沙的是_______;
(2)生成白色固体的是_________;
(3)生成的气体会污染空气的是_________;
(4)反应不属于化合反应的是_________。
28.
通过一个月的学习你已经掌握了很多化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请分析应用
(1)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得到黑色物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释放出________能。
(2)洗净的胶头滴管要放置在________;用分液漏斗装置成气体发生装置,分液漏斗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实验时,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_____。
(1)面粉、蔗糖灼烧后都得到黑色物质,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干电池在放电时内部发生了化学反应,释放出________能。
(2)洗净的胶头滴管要放置在________;用分液漏斗装置成气体发生装置,分液漏斗的最大优点是__________;实验时,洒出的酒精在桌面上燃烧起来,应立即___________。
29.
图一和图二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简图,请根据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在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Y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1)在图一中,转化1表示水吸收二氧化碳的过程,则该反应的化学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图二中,转化1是自然界中碳、氧循环的重要反应之一——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则Y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
(3)上述两个转化1的反应中,反应物相同但得到的产物却完全不同,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
5.实验题- (共2题)
30.
我们利用下列实验装置进行常见气体的制取实验,请分析回答: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时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此方法来制取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
⑶实验室也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氧气,你认为制取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除上述三种制氧气的途径外,工业上获得氧气的途径是___________。
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制取时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如果用下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通入。

⑸加热碳酸氢铵可得到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简要分析实验室能否用加热碳酸氢铵的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_______。

⑴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取时试管口放置一小团棉花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
⑵实验室用双氧水与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用此方法来制取相对纯净的氧气可用装置________(填序号)。
⑶实验室也可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氧气,你认为制取时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填序号)。除上述三种制氧气的途径外,工业上获得氧气的途径是___________。
⑷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制取时可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填序号),如果用下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气体,气体应从_____端(填“a”或“b”)通入。

⑸加热碳酸氢铵可得到氨气、水和二氧化碳,简要分析实验室能否用加热碳酸氢铵的方法来制备二氧化碳?_______。
31.
氧气是我们身边无法离开的物质。某兴趣小组对氧气的研究如下:

I.氧气的制备:
(1)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2)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3)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I.氧气的制备:
(1)图中装置一处明显的错误是____________。
II.氧气的收集:
[实验1]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时停止收集,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2]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当放置在集气瓶口带火星木条复燃后,继续收集40秒,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3]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测定瓶中氧气的含量,重复实验3次。

实验数据:
数据分析:
(2)由实验1、2可知,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时,为提高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可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_____。
(3)不考虑操作因素,实验3获得的氧气体积分数不能达到100%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2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9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