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大石桥市水源镇九年一贯制学校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阶段检测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5049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0/13

1.科学探究题(共2题)

1.
小明同学在做家庭实验时,不小心将过氧化氢溶液溅到妈妈刚刚切好的土豆丝上,发现土豆丝上立即冒气泡,激发了小明的探究欲望,请你参与小明的探究.
(猜想)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设计并完成下表所示的探究实验: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结论
总结
实验一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伸入带火星木条
有小气泡产生,木条不复燃
过氧化氢分解产生氧气,但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土豆丝可作过氧化氢分解的催化剂
实验二
取5mL5%的过氧化氢溶液于试管中,加入土豆丝,伸入带火星木条[来
迅速产生大量气泡,
______________
土豆丝能加快过氧化氢的分解的速率
 
(1)请你帮小明同学填写上表中未填完的空格.
(2)在小明的探究实验中,“实验一”和“实验二”起的作用是_________
(反思)小凡同学认为仅由上述实验还不能完全得出表内的“总结”,他补充设计了两个方面的探究实验。
第一方面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向反应后试管内的剩余物中重新加入过氧化氢溶液,有大量气泡产生,且木条复燃;
第二方面探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操作中包含了两次称量,将实验二试管中的物质进行过滤、洗涤、干燥、称量(土豆丝本身的水分减少忽略不计)。
2.
化学小组的同学在做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实验时,发现生成的白色固体中还夹杂着少量的淡黄色的固体。(提出问题)为什么会生成淡黄色固体?(查阅资料)记录了下列几种物质的颜色:
物质
MgO(氧化镁)
MgCl2
Mg3N2 (氮化镁)
Mg(NO32
MgCO3
Mg(OH)2
颜色
白色
白色
淡黄色
白色
白色
白色
 
小红同学认为不必查阅氯化镁的颜色,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猜想)分析资料小红认为淡黄色固体可能是和空气中的_____________反应生成的。
(实验探究)小红设计实验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他的方案可能是:__________。
(实验结论)根据小红的实验结果,写出镁条在空气中燃烧的两个符号表达式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反思与评价)通过上述实验,你对燃烧有什么新认识___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3.
现有A、B、C、D四种物质。A是无色、无味的气体。B在A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同时生成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C。D是一种无色的气体,把D通入澄清的石灰水中,石灰水变浑浊。试判断A、B、C、D各是什么物质,请将答案填在空格内。
A______,B______,C_____ ,D______。

3.单选题(共6题)

4.
下列食品制作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大豆磨浆B.葡萄酿酒C.蛋糕切块D.苹果榨汁
5.
下列对化合反应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化合反应一定是氧化反应
B.有氧气参加的反应一定是化合反应
C.必须有氧气参加且只能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才是化合反应
D.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生成另一种物质的反应叫化合反应
6.
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液态氧可用作火箭的助燃剂
B.氧气在空气中的体积分数为78%
C.硫在氧气中燃烧发出黄色火焰
D.鱼类能在水中生存,证明氧气易溶于水
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加热制取氧气,有如下操作步骤:①加热;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和棉花;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从水槽中取出导管;⑥熄灭酒精灯;⑦固定并连接装置。其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
A.②③⑦①④⑤⑥B.①⑦③②⑤④⑥C.⑤⑦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②④⑥⑤
8.
某同学用托盘天平称量烧杯的质量天平平衡后的状态如图所示,该同学称取烧杯的实际质量为
A.27.7gB.32.3
C.27.4gD.32.6g
9.
下列实验装置或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4.填空题(共2题)

10.
下列现象与空气中的什么成份有关:
(1)饼干在空气中放置久了会变软_______;(2)澄清的石灰水敞口放置会变浑浊______;
(3)燃烧和呼吸______________; (4)“霓虹灯”通电后发出五颜六色的光_______;
(5)食品包装袋内会充入___________防腐。
11.
请指出下列操作可能造成的不良后果:
(1)胶头滴管取用试剂后,将其倒置____________;
(2)倾倒液体药品时,试剂瓶标签没有向着手心_______;
(3)加热固体时,试管口没有略向下倾斜_______________;
(4)用氯酸钾制取氧气完毕时没有先将导气管移出水面____________;
(5)加热试管时, 试管接触到酒精灯的灯芯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题(共2题)

12.
某同学设计了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装置如图。

(1)该实验中红磷需过量,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燃烧结束并冷却,打开止水夹后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
从上述实验现象也可知氮气的有关性质,指出两点即可:
①____(化学性质).②______(物理性质).
(3)该同学认为红磷既不能换成木炭也不能换成铁丝,请你帮他说明原因?__________
13.
在实验室用下列装置制取气体并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
(2)用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制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序号,下同),收集装置是___________或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同学在观察到装置B内有气泡时,开始用D装置收集氧气,过一段时间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瓶口、瓶中、瓶底,都未见木条复燃。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代替高锰酸钾加热制氧气,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A. 生成物中只有氧气 B.不需加热 C.需加热
(5)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其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她选择上述发生装置中是___________(填装置序号).你认为该装置中还缺少_______________;用排水法收集氧气,发现收集到的气体不纯,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答出一点) 
(6)用排空气法收集时,验满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通常情况下,氨气(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形成的溶液是氨水。实验室用加热氯化氨和消石灰的固体混合物制取氨气。
(a)实验室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可选用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b)收集氨气,应采用的装置为_______________(填装置编号);
(c)实验室制取氨气时,为防止多余的氨气逸散到空气中,可用___________(填物质名称)吸收。最好选用下列_______________装置吸收。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6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