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钠摄入过量或钾摄入不足都是导致高血压的风险因素。日常生活中选择食用低钠盐能实现减钠补钾。如图为某品牌低钠盐的标签,请你根据标签回答以下问题: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氯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_________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1)氯化钾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氯化钾中钾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
(2)人体每天摄入钠元素的质量不宜超过2.3g。如果人体所需的钠元素全部来自该品牌食盐,那么一个人每天摄入该品牌低钠盐的质量不宜超过_________克?(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2.
将5%的NaOH溶液逐滴加入到10g稀盐酸中,边加边搅拌,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溶液pH的变化如图所示。边回答: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1)a点溶液中大量存在的离子有______________。
(2)当恰好完全反应时,消耗NaOH溶液的质量为__________。
(3)计算稀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简答题- (共1题)
3.
请同学们搭乘“化学地铁”一起畅游物质世界吧!如图所示,列车上的物质可与各站的对应物质发生一步进行的反应,方可驶向下一站。“2—5号站”各站的对应物质属于不同类别的纯净物。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稀盐酸”。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任写一个)。
④“5号待开通站”的物质属类别为__________;请任意写出一个“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稀盐酸”列车抵达“3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氢氧化钙溶液”后出发。“氢氧化钙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1)若列车上的物质为“稀盐酸”。
①列车途经“1号站”时,若指示剂为紫色石蕊溶液,溶液变_______色。
②列车途经“2号站”时,若氧化物为铁锈的主要成分三氧化二铁,二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
③列车途经“3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任写一个)。
④“5号待开通站”的物质属类别为__________;请任意写出一个“稀盐酸”列车途经“5号站”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
(2)如果“稀盐酸”列车抵达“3号站”时,将列车上的物质更换为“氢氧化钙溶液”后出发。“氢氧化钙溶液”列车抵达“4号站”时,与碳酸钠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4.
小芮在家里发现了一包过期的海苔,包装内有一个小纸袋,上面写着“石灰干燥剂”(主要成分为CaO),海苔过期了,石灰干燥剂有没有变质呢?小芮拿着这包石灰干燥剂约化学老师一起到实验时进行如下探究。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______(填字母)
(猜想与假设)猜想一:石灰干燥剂没有变质;
猜想二: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
猜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
(进行实验)小芮分别取该石灰干燥剂进行如表实验,并记录。
(异常现象)小芮整理实验,清洗仪器时,突然发现实验二中的烧杯壁明显发热。
(分析释疑)实验二的结论不准确,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杯壁明显发热的原因:_________。
(更正结论)该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因吸收水分而变质,那么在实验室里应______保存易变质的药品。
(辨析俗称)“石灰干燥剂”中的石灰是指______(填字母)
A.消石灰 | B.生石灰 | C.石灰石 |
猜想二: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
猜想三:石灰干燥剂完全变质。
(进行实验)小芮分别取该石灰干燥剂进行如表实验,并记录。
实验目的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验证有无CaCO3 | ![]() | ______ | 猜想一 不成立 |
实验二:______ | ![]() | 无明显放热现象 | 猜想三成立 |
(异常现象)小芮整理实验,清洗仪器时,突然发现实验二中的烧杯壁明显发热。
(分析释疑)实验二的结论不准确,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烧杯壁明显发热的原因:_________。
(更正结论)该石灰干燥剂部分变质,猜想二成立。
(反思与评价)石灰干燥剂因吸收水分而变质,那么在实验室里应______保存易变质的药品。
4.单选题- (共16题)
5.
“一带一路”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古丝绸之路将我国的发明和技术传送到国外,下列古代生产工艺中主要体现物理变化的是( )
A.
粮食酿酒 B.
纺纱织布
C.
烧制瓷器 D.
冶炼生铁
A.


C.


7.
在一个密闭容器中放入X,Y,Z,W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化学反应,一段时间后,测得相关数据如下表,下列关于此反应的认识,正确的是( )
物 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的质量/g | 10 | m | 8 | 7 |
反应后的质量/g | 2 | 3 | 30 | 25 |
A.若W为水,则X或Y必定为酸或碱 |
B.该反应一定为复分解反应 |
C.m的数值为32 |
D.参加反应的X与Y的质量比为1:4 |
8.
有关物质之间的部分转化关系如图所示。其中“—”表示物质之间能发生化学反应,“→”表示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质X是CO2 |
B.反应②是一定有盐参加反应 |
C.向Ca(OH)2溶液中加入CaO,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一定增大 |
D.反应④是复分解反应 |
9.
屠呦呦带领科研团队研发的新型抗疟疾药——青蒿素和双氢青蒿素,在全球抗击疟疾进程中,拯救了上百万人的生命,因此获得2015年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青蒿素化学式为C15H22O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青蒿素属于化合物 |
B.青蒿素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5:22:5 |
C.青蒿素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为28.4% |
D.利用化学提取和合成药物,以抑制细菌和病毒,保障人体健康 |
10.
按酸、碱、盐、氧化物的顺序排列的一组物质是( )
A.H2SO4 Na2CO3 NaCl CuO |
B.H2O Ca(OH)2 HCl Na2SO4 |
C.H2SO4 NaOH Na2CO3 Fe2O3 |
D.NaOH H2CO3 NaCl CO2 |
11.
地壳中含有丰富的氧、硅、铝、铁等元素.如图是四种元素的有关信息,关于四种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 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A. 氧元素的原子序数为8
B. 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
C. 铝元素的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D. 硅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8.09g
14.
逻辑推理是一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法。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酸碱中和反应有水生成,有水生成的反应一定是酸碱中和反应 |
B.氧化物中含有氧元素,含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碱溶液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能使无色酚酞试液变红的一定是碱溶液 |
D.化学变化中分子种类发生改变,分子种类发生改变的变化一定是化学变化 |
16.
只用一种物质一次就能将稀硫酸、水、澄清石灰水三种无色液体鉴别出来,可供选用的物
质是:①PH试纸 ②酚酞试液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 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
别的是
质是:①PH试纸 ②酚酞试液 ③稀盐酸 ④碳酸钠溶液 ⑤石蕊试液,其中能用于鉴
别的是
A.①④⑤ | B.①②⑤ | C.①②③ | D.③④⑤ |
17.
厕所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盐酸,炉具清洁剂的主要成分是氢氧化钠.关于这两种清洁剂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测得厕所清洁剂的pH=13 |
B.测得炉具清洁剂的pH=1 |
C.厕所清洁剂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蓝 |
D.炉具清洁剂能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 |
19.
采取正确的措施,能够避免火灾发生或减少灾害损失。下列灭火方法不恰当的是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A. 油锅起火——用锅盖盖灭
B. 酒精灯着火——用湿抹布盖灭
C. 森林起火——砍伐树木形成隔离带
D. 汽车油箱着火——用水浇灭
20.
右图装置可用于气体的收集、检验、除杂和体积的测量等,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A.气体从a端通入,收集氧气 |
B.瓶内装有澄清石灰水,检验氧气中是否混有二氧化碳 |
C.瓶内装有氢氧化钠溶液,吸收一氧化碳中混有的二氧化碳 |
D.在b端接量筒,瓶内装满水,测量气体的体积 |
5.填空题- (共3题)
21.
应用所学知识,分析有关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号和95号汽油的推广使用,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
2MgO+C,则X的化学式为 ;若金属镁的质量为m1,完全反应后生成碳的质量为m2,则m1 m2(填>、=、<).
(1)最近我市完成了92号和95号汽油的推广使用,降低了汽车尾气中的硫氧化物,为进一步减少污染,通常在汽车的排气管上装一个“催化转换器”.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所示:

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在反应前后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的元素是 .
(2)已知金属镁可以在某种气体中燃烧,用化学方程式表示为:2Mg+X

22.
在下列化学符号中,数字“3”可表示不同的意义,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3H2O ②NH3③Fe3+④
(亚硝酸)
(1)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字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3)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4)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的是___________.
①3H2O ②NH3③Fe3+④

(1)表示元素化合价数字的是___________(填数字序号,下同);
(2)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3)表示每个分子中所含某元素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4)表示一个离子所带的电荷数值的是___________.
23.
小昕同学一家利用假日到郊外游玩,亲近自然,在游玩活动中,遇到一些有趣的化学问题,请认真阅读,解答下面的问题。
(1)化学与生活:
野炊中,他取来一些清澈的泉水,进行了加热煮沸,从化学的视角看,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________。
(2)化学与能源:
①他找来一些木柴,准备做饭时,发现怎么也烧不着,并产生大量的黑烟,仔细观察发现木柴过于潮湿,后来它捡来一些干燥的木柴,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________。
②新农村建设中,他发现许多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1)化学与生活:
野炊中,他取来一些清澈的泉水,进行了加热煮沸,从化学的视角看,给泉水加热煮沸既可以消毒杀菌,又可以________。
(2)化学与能源:
①他找来一些木柴,准备做饭时,发现怎么也烧不着,并产生大量的黑烟,仔细观察发现木柴过于潮湿,后来它捡来一些干燥的木柴,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利用燃烧的条件,解释潮湿木柴烧不着的原因________。
②新农村建设中,他发现许多村里安装了太阳能路灯,新建了沼气池,沼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请你写出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___。
6.实验题- (共1题)
24.
某化学兴趣小组探究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二氧化碳气体,并进行性质实验。下图是有关实验的部分装置,请根据要求回答问题: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2)小诗同学可选用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小楠同学认为若选用图甲作为发生装置会更好,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小婧同学利用装置F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4)小铃同学若用装置G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G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_。
(5)图乙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6)小亮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丙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1)指出有编号的仪器名称:①____________。
(2)小诗同学可选用上图中________(填序号)组装一套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小楠同学认为若选用图甲作为发生装置会更好,甲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检验二氧化碳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
(3)小婧同学利用装置F进行性质实验时,观察到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用化学方程式表示F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
(4)小铃同学若用装置G干燥生成的二氧化碳,G中盛放的液体试剂是____________。
(5)图乙装置可用来测量生成的CO2气体的体积,其中在水面上放一层植物油的目的是________,植物油上方原有的空气对实验的结果________(填“有”或“没有”)明显影响。

(6)小亮同学将CO2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无明显现象,经过思考讨论后,设计了如图丙装置,使该反应有了明显现象,则装置丙中的现象为_______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