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简答题- (共1题)
1.
“奇妙的二氧化碳”
(1)空气中一般含有约0.03%的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导致______。
(2)二氧化碳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冷凝得到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____,该物质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___。
(3)近期,英国科学家造出“干水”。“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SiO2)。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干水”是纯净物
B.“干水”就是“干冰”
C.“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4)“瓶吞鸡蛋”:小亮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将注射器内的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解释鸡蛋被吞进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起来的气球”: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里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充有CO2,蓝色气球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学收集了一集气瓶CO2气体,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

请你判断一下,____会浮起来(填写“红球”或者“蓝球”)。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__浮起来,(填“会”或者“不会”)。请你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将某品牌薄荷糖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结果发现大量泡沫从瓶口涌出,根据这一现象,你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空气中一般含有约0.03%的二氧化碳,但由于人类活动影响,二氧化碳含量急剧增加,导致______。
(2)二氧化碳在加压和降温的条件下,会冷凝成无色的液体,再在低压下迅速冷凝得到固体,二氧化碳的固体俗称____,该物质升华时可吸收大量热,因而用作___。
(3)近期,英国科学家造出“干水”。“干水”的每个颗粒内部是一颗水滴,外层是二氧化硅(SiO2)。它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比普通水高3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
A.“干水”是纯净物
B.“干水”就是“干冰”
C.“干水”的应用有利于缓解温室效应
(4)“瓶吞鸡蛋”:小亮在化学晚会上观看了“瓶吞鸡蛋”的魔术(如图1),将注射器内的澄清石灰水推入瓶中,看到鸡蛋被吞进瓶内。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__。请你解释鸡蛋被吞进瓶中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浮起来的气球”:如图2所示,在大烧杯里有红、蓝两只彩色气球,红色气球充有CO2,蓝色气球充有空气,两只气球沉在杯底,小亮同学收集了一集气瓶CO2气体,倾倒入大烧杯中,发现其中的一只气球竟浮起来,用手轻轻将其按下,手一松,气球又会上浮,十分有趣。

请你判断一下,____会浮起来(填写“红球”或者“蓝球”)。如果继续倾倒CO2气体,另一只气球__浮起来,(填“会”或者“不会”)。请你说出理由:________________。
(6)某同学将某品牌薄荷糖扔进可口可乐饮料中,结果发现大量泡沫从瓶口涌出,根据这一现象,你想探究的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数字化实验设备含:传感器——数据采集器——计算机——应用软件,它可将实验过程中某些因素(酸碱性、浓度、气压等)的变化以数据、图像的形式呈现出来。
(查阅资料)
(1). 在0℃,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2). 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里的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你认为该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_____
(填序号)。 A. 反应物被消耗 B.有新物质生成
其中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选填“强”或“弱”)。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采取图3装置探究CO2能与水反应。
①甲同学按如图3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请你解释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
(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4)如图4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5)如图5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____(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三)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6)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6中,乙试管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应为________。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图7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_(选填“a”、“b”、“c”、“d”) 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查阅资料)
(1). 在0℃,标准大气压下,1体积水可以溶解1体积的二氧化碳。
(2). 酸碱度描述的是水溶液的酸碱性强弱程度,用pH值来表示。pH值越小,酸性越强,pH值越大,碱性越强。
(一)探究二氧化碳与水反应

(1)图1中可观察到甲试管里的颜色变化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你认为该同学验证CO2能与水反应的方法是通过证明_____
(填序号)。 A. 反应物被消耗 B.有新物质生成
其中乙试管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由图2坐标图中的曲线可知,烧杯内溶液的酸性逐渐变_____(选填“强”或“弱”)。
(3)某兴趣小组的同学采取图3装置探究CO2能与水反应。
①甲同学按如图3所示的实验,打开瓶塞,迅速将烧杯中的水倒入瓶中并拧紧瓶塞,振荡,一会后发现软塑料瓶变瘪。得出结论:CO2能与水反应。请你解释塑料瓶变瘪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乙同学认为甲同学的实验,还不足以证明CO2能与水反应。乙同学的理由是: __________。
(二)探究蜡烛燃烧的产物

(4)如图4所示,用注射器在蜡烛外焰部位抽气并振荡,可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若将干冷的烧杯罩在火焰上方,观察到_______________,证明反应生成了水。
(5)如图5所示,蜡烛在密闭容器内燃烧,同时监测容器内氧气、二氧化碳和水蒸气含量的变化,形成三条曲线如坐标图所示,曲线________(选填“a”、“b”、“c”)能够说明蜡烛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和水。
(三)比较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的速度

(6)写出碳酸钙与稀盐酸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图6中,乙试管里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C%应为________。较之块状碳酸钙,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的反应更为剧烈,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按图7所示进行实验,倾斜锥形瓶使小试管内的稀盐酸流入瓶中与固体接触发生反应,瓶内气压的变化如坐标图所示。对比分析坐标图中的点________(选填“a”、“b”、“c”、“d”) 可知:两个锥形瓶内达到相同的压强时,碳酸钙粉末与稀盐酸反应所需时间更短。
3.流程题- (共1题)
3.
(一)小刚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选序号填写)。 ①活性炭 ②明矾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通过操作①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在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该过程主要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水,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使其软化后使用。
(5)上海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______。
(二)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6)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电解水反应容易进行,而氢氧化钠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为了测定水的组成,兴趣小组采取甲乙两种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甲方案:电解水时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点);
b管内生成的气体是___;检验a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1)A物质的名称是______(选序号填写)。 ①活性炭 ②明矾
(2)操作①的名称是______, 通过操作①可除去水样中的______(填“可溶性”或“不溶性”)杂质。在操作①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3)操作②主要是除去一些异味和色素,应选用的物质是______,该过程主要是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4)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____水,日常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使其软化后使用。
(5)上海世博园区内用“活性炭+超滤膜+紫外线”组合工艺获得直饮水。其中用紫外线代替氯气对水进行处理,其作用是______。
(二)水是生命之源,万物之基,是人类最宝贵的自然资源。
(6)电解水时,常加入少量氢氧化钠使电解水反应容易进行,而氢氧化钠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质不发生变化。为了测定水的组成,兴趣小组采取甲乙两种方案进行如下探究:

甲方案:电解水时玻璃管内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写2点);
b管内生成的气体是___;检验a管内产生气体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元素组成的理论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方案:该方案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氢气在氧气中燃烧,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能否达到实验目的,并阐述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下图是某空间站能量转化系统局部示意图,其中水电解系统及燃料电池系统中的溶液均采用氢氧化钠溶液,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

A.该能量转化系统中的水可以循环使用 |
B.燃料电池系统产生的能量实际上来自于水 |
C.氢元素在循环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反应 |
D.水电解系统中氢氧化钠溶液中的水经电解部分消耗后,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变大 |
4.单选题- (共16题)
8.
下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装置,有关分析中正确的是


A.进入集气瓶中的水约占烧杯中水的五分之一 |
B.燃烧匙中的药品可以是木炭 |
C.燃烧停止后立即打开弹簧夹 |
D.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
11.
下列对实验现象的描述或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
B.煤油燃烧会产生大量黑烟 |
C.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蓝紫色火焰,生成无色无味气体 |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后,应先熄灭酒精灯再从水中取出导气管 |
12.
下列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的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添加液体时,倒入的液体过多可将多余的液体倒回原试剂瓶 |
B.实验中不慎打翻酒精灯,可用湿抹布盖灭 |
C.用火柴梗迅速平放蜡烛火焰中,约1S后取出,比较火焰各层温度 |
D.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用排水法收集后出现倒吸现象,可立刻松开试管上的橡皮塞 |
1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长期饮用蒸馏水有益健康 |
B.为了加快过滤速率,可用玻璃棒搅拌浊液 |
C.生活中通过煮沸的方法可以降低水的硬度 |
D.将长江水过滤可以除去水中所有的杂质 |
5.选择题- (共2题)
6.多选题- (共3题)
23.
某化学兴趣小组用青霉素的药瓶、注射器和眼药水瓶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用于检验二氧化碳的性质。缓缓推动注射器活塞,滴入稀硫酸后,在眼药水瓶中即可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该实验中也可用浓盐酸代替稀硫酸 |
B.上下两片滤纸条变红,只能证明CO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
C.该实验能验证二氧化碳通常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
D.该微型实验具有所用药品量少,现象明显,操作简单等优点 |
7.实验题- (共1题)
25.
请你根据所学知识并结合如图所示装置回答有关问题:(F中盛放的是浓硫酸,浓硫酸具有强吸水性,能用来除去某些气体中的水蒸气)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导管(填“左”或“右”)进入。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H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资料表明)高铁酸钾(K2FeO4)固体也能用于制取氧气,原理如下:
方法一:4K2FeO4
2Fe2O3+4K2O+3O2↑
方法二:4K2FeO4+10H2O
4Fe(OH)3↓+8KOH+3O2↑
某同学想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该同学选择方法__________(填“一”或“二”)作为实验方案。
② 实验时液面应位于__________(填“x”或“y”或“z”)处。
③ 关于以上方案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方案一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节能简便
c.方案一、二均可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1)指出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
(2)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应选择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可以用E装置收集氧气的原因是______,当观察到______现象时,说明氧气已收满,集满氧气的集气瓶应____(填“正”或“倒”)放在桌面上。
(3)实验室制取并收集一定量的二氧化碳,应选择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______,如果用F装置干燥二氧化碳,气体应该从____导管(填“左”或“右”)进入。
(4)用收集到的氧气和二氧化碳分别完成如图G,H所示实验,G中铁丝燃烧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集气瓶底部盛有少量水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H中干燥的紫色石蕊纸花没有变红,说明_________________。
(5)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
(资料表明)高铁酸钾(K2FeO4)固体也能用于制取氧气,原理如下:
方法一:4K2FeO4

方法二:4K2FeO4+10H2O

某同学想用如图所示装置制取氧气,回答下列问题:

① 该同学选择方法__________(填“一”或“二”)作为实验方案。
② 实验时液面应位于__________(填“x”或“y”或“z”)处。
③ 关于以上方案说法错误的是__________。
a.方案一是分解反应
b.方案二更节能简便
c.方案一、二均可用右图装置进行实验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6道)
选择题:(2道)
多选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5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