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流程题- (共1题)
1.
空气中氮气的含量最多,氮气在高温、高能量条件下可与某些物质发生反应。下图是以空气和其他必要的原料合成氮肥(NH4NO3)的工业流程。请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可__________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4)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5)右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熔点高 ③受热易分解

(1)空气中氮气的体积分数是__________。
(2)步骤①中发生的是_________(选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3)写出步骤③中发生反应的符号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可__________反应速率,本身的质量和____________________不变。
(4)上述化学反应中属于化合反应的有________个。
(5)右图是化肥硝酸铵包装袋上的部分说明,硝酸铵应具有的性质是______(填序号)
①易溶于水 ②熔点高 ③受热易分解
2.综合题- (共3题)
2.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一)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_______________。
(4)C、D中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二)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6)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图中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8)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一)化学是在分子、原子层次上研究物质的科学。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A图表示原子其中X的值是______。
(2)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是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下同)。
(3)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_______________。
(4)C、D中___________________相同,属于同种元素。

(二)下图是某物质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5)丙图中所示物质都是由________________构成的(选填“分子”“ 原子”或“离子”);
(6)结合上图分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7)甲图中一个分子是由________个原子构成
(8)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_,属于_________反应(基本反应类型)。
3.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请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 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和________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待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以防水倒流炸裂试管。
(3)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1个即可),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该装置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1个即可);
(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诸多的用途。

①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从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氧气,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明瓶中氧气已满。
②若瓶中装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先在________(选填“a”或“b”)端吸气,后在另一端呼气,能比较出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③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 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 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1)写出标号 b仪器的名称___________;
(2)实验室用A和________制取并收集较纯净的氧气,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待收集完毕后应先_____________,再_________________,以防水倒流炸裂试管。
(3)某同学用收集好的氧气,做铁丝燃烧实验时发现集气瓶炸裂,原因可能是_______(写出1个即可),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该装置其他两种方法的装置相比具有的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写出1个即可);
(5)如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装置,有着诸多的用途。

①若用该装置收集氧气,从______(选填“a”或“b”)端通入氧气,________________(实验操作和现象),说明瓶中氧气已满。
②若瓶中装有少量的________________(填试剂名称),先在________(选填“a”或“b”)端吸气,后在另一端呼气,能比较出呼出气体和吸入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高低;
③若在该装置中加入少量水,用于病人输氧,该装置在病人输氧时可发挥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序号)。
A.验证输出气体是否为氧气 B.便于观察是否有氧气 C.便于观察输氧的快慢
4.
掌握仪器的使用方法并严格按照操作要求进行实验,才能保障实验的成功和安全。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mL。
(3)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5)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药品时,向左盘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天平平衡
②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③左盘中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④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1)固体药品通常保存在____________里(填仪器名称)。
(2)实验室取用药品要注意节约,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取用最少量,液体药品取用_____mL。
(3)利用量筒读数时,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
(4)取液后的滴管,平放或倒置可能造成的后果是__________________ (答一点即可)。
(5)用托盘天平称量12.6g药品时,向左盘中加入药品后,发现指针向左偏转,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填序号)
①右边的平衡螺母向右调至天平平衡
②移动游码至天平平衡
③左盘中减少药品至天平平衡
④左盘中添加药品至天平平衡
3.单选题- (共9题)
6.
闪电时,大气中的部分氧气被激发成臭氧(3O2==2O3),臭氧能吸收宇宙射线,使生物免遭紫外线过量照射的危害。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该变化是物理变化 | B.O2与O3都是纯净物 |
C.该反应为分解反应 | D.O2与O3的性质完全相同 |
8.
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对教材中“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进行了大胆改进。选用45 mL的18×180mm的试管和注射器进行了实验,效果良好。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Ⅰ实验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关于以上两组实验,有如下说法:
①图Ⅰ实验红磷燃烧时产生大量白色烟雾。②图Ⅰ实验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止水夹。③若图Ⅰ实验从开始到结束止水夹始终未夹紧会导致测定结果偏小。④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前,将注射器的活塞从20mL刻度处推至15mL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20mL刻度处,则说明装置不漏气。⑤按图Ⅱ所示的装置进行实验。当红磷与氧气充分反应后,移开酒精灯,待冷却并打开弹簧夹,注射器活塞将从15mL刻度处慢慢前移到约为3mL刻度处才停止。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
A.5个 | B.4个 | C.3个 | D.2个 |
10.
某同学在加热氯酸钾制取氧气时,错把高锰酸钾当成二氧化锰混入氯酸钾内, 出现的情况是( )
A.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B.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不变 |
C.反应速率不变 |
D.反应速率加快,生成氧气的量增加 |
11.
下列实验方案正确的是( )
A.鉴别:用点燃的木条鉴别二氧化碳与氮气 |
B.制备:用加热KCl和MnO2混合物的方法制O2 |
C.除杂:将气体通过灼热的铜网,除去N2中的少量O2 |
D.检验:用内壁涂有澄清石灰水的烧杯罩在蜡烛燃烧的火焰上方,检验有水生成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流程题:(1道)
综合题:(3道)
单选题:(9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