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普阅读题- (共1题)
1.
阅读下列科普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臭氧的化学式是 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 热极易转化成 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 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 O2中含有 3%的 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 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 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 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3的物理性质____。
(2)臭氧O3的化学性质____。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____。
(4)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应采取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臭氧的化学式是 O3,在通常状况下是淡蓝色、有鱼腥臭味的气体.臭氧不稳定,一旦受 热极易转化成 O2,并放出大量的热,臭氧的氧化能力比氧气(O2)强得多.若将 O2通过臭氧发生器,在无声放电条件下,从臭氧发生器出来的 O2中含有 3%的 O3.臭氧在地面附近的大气层中含量极少,在离地面25km 处有一个厚度极薄的臭氧层.臭氧层能吸收太阳辐射中的大 量紫外线,使地球上的生物免遭紫外线的伤害.它是一切生命的保护层.超音速收音机排出的废气中的一氧化碳(CO)、二氧化碳(CO2)、一氧化氮(NO)等气体、家用电冰箱中使用的制冷剂“氟里昂”等对臭氧层有很大的破坏作用,会使臭氧层形成空洞,从而使更多的紫外线 照射到地球表面,导致皮肤癌的发病率大大增加,如不采取措施,后果不堪设想.
(1)臭氧O3的物理性质____。
(2)臭氧O3的化学性质____。
(3)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到盛有O3的集气瓶中可以看到的现象____。
(4)写出在臭氧发生器中,氧气转变成臭氧的过程发生____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应采取____的方法保护臭氧层。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2.
竹子是“有节、中空、四季常绿”的植物(如图所示)。同学们对竹子中的气体成 分展开了探究,测定其成分。小资料: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 A、B 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 组采用小 华的取气方法,B 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3)测定氧气含量。
小组同学用图 1 所示装置测定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 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 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请你帮他们 将下面的问题补充完整。①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 其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②反应刚开始时集气瓶 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若实验成功,图2中 p=____p0。④观察图3,此实验中木炭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

(资料)CO2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相同条件下密度大于空气的密度,能溶于水,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1)收集竹子中的气体。小华提出:将一节竹子浸没在水中,在竹子上钻孔,用排水法收集气体。
小刚提出:可用注射器从竹子中抽取气体。
大家认为两人的想法都可行,于是分为 A、B 两组,在相同的条件下,A 组采用小 华的取气方法,B 组采用小刚的取气方法,分别完成下面的实验。
(2)检验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及解释 |
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__ | _________ | 有二氧化碳生成 |
(3)测定氧气含量。
小组同学用图 1 所示装置测定竹子中氧气的含量,其中与集气瓶相连的压强传感器 等电子设备能将集气瓶内气体压强精确地记录并保存下来.图2、图3是用该装置测得 的红磷和木炭分别在集气瓶中燃烧的压强﹣时间关系图(该装置气密性良好,p0是集气瓶内初始气压,p和p′分别是反应结束后恢复到室温时集气瓶内的气压)。请你帮他们 将下面的问题补充完整。①红磷燃烧的现象是_____, 其文字表达式或符号表达式为____,②反应刚开始时集气瓶 中压强瞬间变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③若实验成功,图2中 p=____p0。④观察图3,此实验中木炭燃烧不能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

3.单选题- (共7题)
6.
在设计实验“寻找常温下能加速过氧化氢分解的物质,并通过实验比较它们的效果”的过程中,设计了以下实验装置。在两两对比实验中,下列观察(或测定)方法最难比较样品对过氧化氢分解加速效果的是


A.第一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个气球体积的变化情况 |
B.第二组是同时实验,观察比较反应过程中两者产生气泡的快慢 |
C.第三组是分两次实验,看木条是否能复燃 |
D.第四组是分两次实验,比较反应过程中收集一定体积的气体所需要的时间 |
8.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正确的是( )
A.硫燃烧发出淡蓝色火焰,放热,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 |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产生白雾,放出大量的热 |
C.木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倒入瓶中的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
D.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放热,生成黑色物质 |
4.选择题- (共1题)
5.填空题- (共2题)
11.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
③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为____。
④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1)在水、铁和氯化钠三种物质中,由原子构成的是____。
(2)某密闭容器中物质变化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A、B、C 中表示混合物的是____(填序号)。
②上述变化Ⅰ、Ⅱ和Ⅲ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____。
③依据此图,从微观角度揭示化学反应的本质为____。
④该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普阅读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7道)
选择题:(1道)
填空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7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