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有一种石灰石样品的成分是CaCO3和SiO2(已知SiO2既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课外小组为了测定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将一定量的石灰石样品放入烧杯中,再将100 g稀盐酸分4次加入烧杯中,每次均充分反应。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次数 | 第一次 | 第二次 | 第三次 | 第四次 |
加入稀盐酸的质量/g | 25 | 25 | 25 | 25 |
反应后烧杯中物质的总质量/g | 35.2 | 58.4 | 82.6 | 107.6 |
(1)第1次加入稀盐酸充分反应后,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
(2)该石灰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
2.
计算:
(1)CO(NH2)2中共含有多少(填数字)种元素?(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1)CO(NH2)2中共含有多少(填数字)种元素?(2)CO(NH2)2的相对分子质量是多少?
(3)若CO(NH2)2中含有3 g氮元素,则该CO(NH2)2的质量是多少克?(计算结果精确到0.1)
2.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CO2是否支持常见金属的燃烧问题进行探究活动。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实验的结论是①_____。由该结论可知②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3)通过实验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甲: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乙: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①___(填“甲”或“乙”)更为科学,理由是②____。
(反思与评价)从燃烧的角度分析细铁丝系火柴或镁带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若将细铁丝换成铝丝需要用砂纸打磨表面的原因:②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活动一)探究CO2是否支持实验室常见金属镁的燃烧。
实验:将燃着的镁条插入充满CO2的集气瓶,发现镁条仍燃烧。生成物除白色MgO外,还有一种黑色固体。
(1)镁与CO2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2)实验的结论是①_____。由该结论可知②____(填“能”或“不能”)用CO2灭火器扑灭活泼金属的火灾。(3)通过实验你对燃烧条件的新认识是_____。
(活动二)探究CO2是否支持生活中常见金属铁的燃烧,兴趣小组设计如下方案:
方案甲: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根火柴,点燃火柴,待火柴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
方案乙:将弯成螺旋状的细铁丝系上一段镁带,点燃镁带,待镁带快燃尽时,插入装有CO2的集气瓶中,观察铁丝能否被引燃。实验评价:你认为方案①___(填“甲”或“乙”)更为科学,理由是②____。
(反思与评价)从燃烧的角度分析细铁丝系火柴或镁带的目的是①__________;若将细铁丝换成铝丝需要用砂纸打磨表面的原因:②_________(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3.简答题- (共1题)
4.单选题- (共14题)
6.
乙硫醇(化学式为 C2H6S)易挥发,有蒜臭味,人对该气体极其敏感,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 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100%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A. 乙硫醇的相对分子质量为 62
B. 乙硫醇中 C、H、S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 2:6:1
C. 硫元素的质量分数是

D. 在管道煤气中添加微量乙硫醇,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
7.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W |
反应前质量/g | 10 | 3 | 90 | 0 |
反应后质量/g | 3.2 | 3 | 待测 | 3.2 |
A.W可能是单质 |
B.Y可能是催化剂 |
C.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
D.反应后Z物质的质量为86.4g |
8.
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下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参加反应的X、Y两物质的粒子个数比为3∶4 | 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
C.W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5% |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个数改变 |
9.
如图为CO还原CuO“微型”实验装置(夹持仪器等略),已知:HCOOH热浓硫酸H2O+CO↑,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中所需CO可现制现用 |
B.此装置可节约用品,污染小,现象明显 |
C.此装置内空间较小,空气易排空,实验危险系数小 |
D.该实验中所涉及反应的基本类型有分解反应和置换反应 |
10.
A、B、C三种物质各15 g,它们化合时只能生成30 g新物质D;若增加10 gA,则反应停止后,原反应物中只剩余C。根据上述条件推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 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 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 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A. 第一次反应停止后,B剩余9 g B. 第二次反应后,D的质量是50 g
C. 反应中A和B的质量比是3∶2 D. 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3∶5
11.
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
A.单质是由一种元素组成的,所以一种元素只能组成一种单质 |
B.氧化物中一定含有氧元素,所以含有氧元素的化合物一定是氧化物 |
C.铝表面的氧化铝薄膜能起保护作用,则铁表面的氧化铁也起保护作用 |
D.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则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15.
向AgNO3、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再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发现有气泡产生,则滤渣中含有的物质是( )
A.Fe | B.Ag、Cu | C.Fe、Ag | D.Ag、Cu、Fe |
17.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自然界中的水经过沉淀、过滤、吸附后即可得到纯水 | B.过滤操作中玻璃棒起引流的作用 |
C.为了提高粮食产量需要大量施用农药、化肥 | D.我县水资源丰富,不需要节约用水 |
5.选择题- (共3题)
19.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_____________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20.
依次填入横线处最恰当的一组是( )
葡萄种下去的时候,枯枝一根,只担心它抽不出叶来。_____________那叶片淡绿,曲折有致的边沿却镶了一圈紫红,还没看见葡萄,人的口水就被引出来了!
①那茸头褐色,小小的一点,粗心的简直看不出来。
②终于在一个弯节处,顶出一个茸头来,过几天,又一个!
③因为担心,每天都殷勤观看。
④几场春雨一浸,老根发力了吧,茸头一个抖擞,变成了叶片!
6.填空题- (共3题)
22.
从H、O、N、K、Mn、Fe、Ca、S八种元素中选择适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或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填空:
(1)2个硝酸根离子___;(2)1个氢分子__;
(3)亚铁离子__;(4)+2价的钙元素__;
(5)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______;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___;
(7)用一种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_______;
(8)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__。
(1)2个硝酸根离子___;(2)1个氢分子__;
(3)亚铁离子__;(4)+2价的钙元素__;
(5)实验室用一种液体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______;
(6)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的化学反应:___;
(7)用一种紫色的固体加热制取氧气的化学反应:_______;
(8)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的化学反应:______。
23.
多角度认识物质,能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物质世界。以氧气和二氧化碳为例,回答下列问题: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下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a_______、b________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c_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___(举一例)。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①从宏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②从微观上看,氧气和二氧化碳都由____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
①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纳米铁粉在氧气中可自燃生成氧化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②将蘸有酒精的棉芯点燃后放入烧杯中,向杯中缓慢倾倒二氧化碳,观察烧杯中的棉芯自下而上熄灭(如下图1),说明二氧化碳具有的性质有a_______、b_________,由此可推知的灭火原理是c_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
①量变引起质变。例如:碳在充足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在不充足的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__。
②功过相对论。从“二氧化碳导致温室效应”的事实分析,“过”:使全球气候变暖导致海平面上升等;“功”:____(举一例)。
24.
海水中含有丰富的氯化钠,海底蕴藏着大量的石油和天然气。请你回答下列问题:
(1)若想知道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来检验。
(2)石油和天然气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4)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____。
(1)若想知道海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加入____来检验。
(2)石油和天然气属于____(填“可再生”或“不可再生”)能源。
(3)氯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二者的本质区别是:________。
(4)地球上的总水储量虽然很大,但淡水很少,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请你列举一条节约用水的合理建议:____。
7.实验题- (共1题)
25.
请根据下列实验图回答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A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①___,说明氧气②__。验证氧气的方法是:③_______。
(3)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①____(填字母)。该装置中的水还可以换成②_____________。
(4)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来制取,发生装置应选①_____(填字母).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点燃前要② __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
(2)A实验中收集氧气的方法是:①___,说明氧气②__。验证氧气的方法是:③_______。
(3)上述三个实验中,水对实验仪器起到安全保护作用的是①____(填字母)。该装置中的水还可以换成②_____________。
(4)B实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5)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常温下,甲烷的密度比空气小,难溶于水,是天然气的主要成分.实验室中常用无水醋酸钠固体和碱石灰共热来制取,发生装置应选①_____(填字母).甲烷是一种可燃气体,点燃前要② _______。甲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③___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4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2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