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江门市第二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10月月考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657

试卷类型:月考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15

1.简答题(共1题)

1.
2008年中国爆发三鹿婴幼儿奶粉受污染事件,导致食用了受污染奶粉的婴幼儿产生肾结石病症,其原因是奶粉中含有三聚氰胺。 三聚氰胺性状为纯白色单斜棱晶体,无味,密度1.573 g/cm3 (16 ℃)。常压熔点354 ℃(分解);快速加热升华,升华温度300 ℃。溶于热水,微溶于冷水,极微溶于热乙醇,不溶于醚、苯和四氯化碳,可溶于甲醇、甲醛、乙酸、热乙二醇、甘油、吡啶等。低毒。在一般情况下较稳定,但在高温下可能会分解放出氰化物,氰化物通常具有毒性。
(1)请总结三聚氰胺的物理性质(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
(2) 化学性质(写两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安全起见,一般采用三聚氰胺制造的食品都会标明“不可放进微波炉使用”。试解释相关原因:_____________。

2.推断题(共1题)

2.
将无色液体A和黑色粉末B混合,能产生无色无味气体C,若将淡黄色粉末D放入C中燃烧,火焰为蓝紫色,生成一种有刺激性气味气体E,加热某白色固体F和B的混合物可得到C和另一种物质G.
(1)请写出上述各物质名称. C______ D_______
(2)写出F与B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反应的基本类型为_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单选题(共15题)

3.
下列选项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海水晒盐B.切割玻璃C.燃放烟花D.酒精挥发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所利用的性质与另外三种有根本区别的是
A.金刚石切割玻璃B.镁粉用做烟花和照明弹C.干冰用于人工降雨D.铜丝用做电线
5.
在下列变化中,能证明分子可以再分的是
A.酒精挥发B.冰雪消融C.电解水D.从空气分离出氧气
6.
下列反应中,既属于氧化反应又属于化合反应的是
A.碳+氧气二氧化碳B.盐酸+氧化钙→氯化钙+水
C.水氢气+氧气D.甲烷+氧气二氧化碳+水
7.
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加热高锰酸钾后的剩余固体B.食盐水C.液氧D.清新的空气
8.
实验室制取氧气的过程,大致分为以下几个主要操作:
①点燃酒精灯,给试管加热②熄灭酒精灯③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④将高锰酸钾装入试管里,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它固定在铁架台上⑤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⑥将导管从水中取出。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③④①⑤②⑥B.③④①⑤⑥②C.④①③⑤②⑥D.④①③⑤⑥②
9.
下列化学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变浑浊
C.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黑色固体D.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
10.
小明整理出了空气成分的性质与用途的关系,其中错误的是
A.O2支持燃烧,常作宇宙航行中的重要燃料
B.二氧化碳可供给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C.N2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D.稀有气体化学性质不活泼,可用作灯泡的填充气体
11.
下列情况能引起大气污染的是①燃烧烟煤;②燃放鞭炮;③工业废气的任意放;④植物的光合作用;⑤飞机、汽车排放尾气;⑥人和动物的呼吸
A.②③④⑥B.①②④⑥C.①②③⑤D.①②③④⑤⑥
12.
用下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物质R应该选用(    )
A.铁片B.硫粉C.木炭D.红磷
13.
下列变化不属于缓慢氧化的是
A.酒的酿造B.酒精燃烧C.食物腐烂D.动植物呼吸
14.
可用推拉注射器活塞的方法检查如图装置的气密性。当缓缓拉活塞时,如果装置气密性良好,可观察到( )
A.长颈漏斗下端管口产生气泡B.瓶中液面上升明显
C.长颈漏斗内有液面上升D.注射器内有液体
15.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C.D.
16.
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或事故处理,正确的是
①具有腐蚀性、易潮解的药品不能直接放在天平托盘上称重②将试管夹从试管管口往下套③将鼻孔凑到集气瓶口闻药品的气味④一般用药匙或镊子取用固体药品 ⑤为了节约药品,将用剩的药品放回原试剂瓶⑥酒精灯打翻着火,用湿抹布扑盖.
A.①②④⑤B.③⑤C.①④⑥D.①④⑤⑥
17.
下列仪器中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A.烧杯B.锥形瓶C.试管D.量筒

4.填空题(共3题)

18.
有氧气、氮气、空气、二氧化碳四瓶无色气体,为了区别它们,将燃着的木条分别伸入集气瓶中,木条正常燃烧的是_____,木条燃烧更旺的是_____,使燃着的木条熄灭的是________和________,要想区别这两种气体,应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观察到有________现象的是_______。
19.
利用下列仪器进行实验(所有装置的气密性都已检查完毕)
(1)把过氧化氢溶液缓缓加入盛有二氧化锰的容器中制取并收集氧气,完成该实验你所选用的仪器有____________(填字母)。写出发生反应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这种方法与“把二氧化锰加入盛有过氧化氢溶液的试管中制氧气”相比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优点。
(2)某同学继续探究“红砖粉末是否也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实验步骤和现象如下:

①他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向其中一支试管加入一药匙红砖粉末,然后将两支试管中的气体导出通入水中比较产生气泡的快慢,发现加入红砖粉末的试管中反应较快。
②将反应较快的试管内固体过滤出来,洗涤、烘干、称量。
③用称量后的固体重复步骤①的实验,现象与步骤①完全相同。
试回答:步骤①中他除了选用试管外还用到上面列出的仪器有_________(填字母)。步骤③的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学生认为通过上述实验已证明红砖粉末可以作过氧化氢分解反应的催化剂,但老师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还缺少一个关键步骤,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
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正确操作是获得成功的重要保证.
(1)给试管内液体加热时,试管口不应对着__________。
(2)做完实验后,对于用过的废液,你认为正确的处理方法是(_____)
A.拿出实验室B.放回原试剂瓶C.倒入废液缸D.留在指定容器中下次用
(3)读取量筒内液体体积时视线应___________,量取8 mL某液体时,如果俯视量筒的刻度(其他操作无误),所量取液体的体积_______(填“大于”“小于”“等于”)8mL。

5.实验题(共3题)

21.
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是: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发现水被吸入集气瓶中,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集气瓶总容积的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________;
(2)上面的实验同时证明了氮气有__的物理性质和________的化学性质。 
(3)实验完毕,若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偏小,你认为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 ___。(写出其中一条)
(4)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 ),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
22.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所取得的丰硕成果,是与实验的重要作用分不开的。结合下列实验装置图回答问题:

(1)写出指定仪器的名称:①______ ②_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在试管口要放一团棉花,原因是_______,可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_(填编号,下同),收集装置选择_______或_______,理由分别是_________和________,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是___________。
(3)如果用排空气法收集氧气,验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
(4)检查B装置气密性时,用止水夹夹紧橡皮管,______________。
(5)通过查阅资料得知,硫化氢是一种有毒的气体,其密度比空气的大,且能溶于水形成氢硫酸。实验室通常用块状固体硫化亚铁(FeS)和稀硫酸混合,在常温下,通过发生反应制得硫化氢(H2S)气体。制取硫化氢气体的发生装置可以选用____(填编号),收集装置可选用____(填编号)。
23.
甲、乙、丙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现象及化学反应原理,进行总结归纳并回答下列问题:

(1)所发生的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_, ②______。(写两点即可)
(2)甲、丙两实验集气瓶中均放少量水,甲中加入少量水的目的是___________,甲瓶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
(3)小明做完上述实验后,在乙中加入了一种无色液体,加该液体的目的是 _______。
(4)小明对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什么会火星四射进行探究。他将镁条和不同含碳量的铁丝(铁丝直径均为0.4 mm)放入氧气中燃烧,并将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物质

含碳0.05%的铁丝
含碳0.2%的铁丝
含碳0.6%的铁丝
燃烧现象
剧烈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无火星
剧烈燃烧,极少火星
剧烈燃烧,少量火星
剧烈燃烧,火星四射
 
①小明实验前将铁丝绕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_____。
②造成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时火星四射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
③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 __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5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3

    5星难题:0

    6星难题:12

    7星难题:0

    8星难题:5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