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学年沪教版九年级化学第四章 认识化学变化 复习检测卷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597

试卷类型:单元测试
试卷考试时间:2018/11/21

1.简答题(共2题)

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点燃的镁条能在二氧化碳中继续燃烧,生成一种金属氧化物和一种非金属单质。_______。
(2)海洛因、鸦片、大麻都是危害人类健康的毒品。大麻的主要成分是C21H30O2,它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_______。
(3)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它是由木炭、硫粉、火硝(KNO3)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爆炸后生成硫化钾、氮气和二氧化碳。______________。
2.
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宫城县发生里氏9.0级大地震,引发的海啸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重大核事故。
(1)核电站中核燃料铀或钚在中子的撞击下,原子核发生分裂,产生钡、氙、碘、铯、锶等原子和一些粒子及射线,同时释放大量的能量,这些能量可用于驱动汽轮机发电。从物质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相同点是_______;从原子的变化上看,核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点是_______。
(2)下图为核电站爆炸事故模拟图。海啸使冷却水不能循环,核燃料产生的衰变热把水变成水蒸气,堆心中包裹核燃料的锆合金无法被冷却,暴露在水蒸气中,当温度超过1200℃时,锆(Zr)与水蒸气发生反应,生成氧化锆(ZrO2)和氢气。大量的高温氢气进入厂房,与厂房内的空气接触发生了爆炸。

①锆(Zr)与水发生反应产生氢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②进入厂房的氢气为什么发生的是爆炸,而不是平静燃烧?___________。
③山东省石岛湾核电站将采用氦气代替水作冷却剂和热传输物质,这样做有什么优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计算题(共1题)

3.
钛(Ti)和钛合金被认为是21世纪的重要金属材料。钛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得:TiCl4+2Mg=Ti+2MgCl2,若要制得24 g钛,需要含杂质4%的镁的质量是多少克?

3.综合题(共1题)

4.
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阅读资料时发现,18世纪末,法国科学家拉瓦锡曾经做了这样一个实验:让水蒸气通过一根烧红的枪管,生成了一种气体。同学们对这个实验很感兴趣:难道红热的铁能与水蒸气反应?生成的气体又是什么?带着这些疑问,他们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装置进行探究。

(1)已知试管内湿棉花不参加化学反应,它的作用是_______。
(2)若干燥从a导管出来的气体,应从_______(填“b”或“c”)端管口通入。
(3)对化学变化过程中生成的气体同学们有以下猜想:
猜想一:生成的气体可能是氢气;猜想二:生成的气体可能是_______。
(4)请你对猜想二进行探究:

_______  _______   _______
(5)其实红热的铁遇到水蒸气,在生成气体的同时,还会生成一种黑色固体。你认为生成的黑色固体可能是_______;若生成的气体是氢气,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若生成0.8 g氢气,参加反应的铁是_______g。

4.单选题(共13题)

5.
下列叙述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
A.冰融化成水B.常温下,氢气与氧气混合
C.汽车轮胎爆炸D.碳在足量的氧气中燃烧
6.
在一密闭容器中,有甲、乙、丙、丁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存在某个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质量/g
20
m
20
20
反应后质量/g
2
待测
32
26
 
对该反应,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该反应中甲、丙、丁的质量比为1:16:13
B.乙在该反应中是催化剂
C.待测质量一定为4g
D.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7.
下列有关化学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化学反应都是放热反应
B. 置换反应前后,组成各物质的所有元素的化合价一定不变
C. 用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铁,反应物的化学计量数之比:υ(CO):(Fe2O3)=3:1
D. 铜能与硫酸锌溶液反应,有金属锌析出
8.
某化工厂通过电解食盐水(氯化钠溶液)制取一些化学工业的基本原料,此反应的产物中不可能存在的物质是    (    )
A.氢氧化钠B.硫酸C.氢气D.氯气
9.
二甲醚(CH3OCH3)可由一氧化碳和物质X在一定的条件下制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CO+4X="=====" CH3OCH3+H2O,则X的化学式为
A.C2H5OHB.H2O2C.C2H4D.H2
10.
1g镁条在空气中完全燃烧,生成物的质量    (    )
A.等于lgB.小于lgC.大于lgD.无法确定
11.
新型纳米材料MFe2Ox(3<X<4)中,M表示+2价的金属元素,在反应中化合价不发生变化。常温下,MFe2Ox能使工业废气中的SO2转化为S,转化流程如下图所示:

已知MFe2Oy中Fe为+3价。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SO2是大气污染物B.SO2不是该反应的催化剂
C.y的数值为4D.SO2发生了分解反应
12.
火炬燃烧必须具备的条件是    (    )
①有可燃物 ②有足够的氧气 ③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④使用铝合金作外壳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13.
我国“十二五”规划对“低碳经济”给予政策支持,实现“低碳经济”的一种策略是节能。下列制备氢气的方法最节能的是
A.Zn+H2SO4(稀)=ZnSO4+H2
B.焦炭与水蒸气反应:C+H2O(气)H2+CO
C.太阳光分解水:2H2O2H2↑+O2
D.电解水:2H2O2H2↑+O2
14.
如图所示的一组实验可用于研究燃烧条件。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此组实验烧杯中的热水只起提高温度的作用
B.图1中水下白磷未燃烧是由于没有与氧气接触
C.图1实验不能比较白磷和红磷的着火点高低
D.若将图2中白磷换成红磷,也能观察到燃烧现象
15.
用嘴吹灭燃着的生日蜡烛,利用的主要灭火原理是
A. 隔绝空气 B. 降低可燃物的着火点
C. 清除可燃物   D. 使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16.
1854年5月30日,英国战舰“欧罗巴”的船舱里装滿了供战马吃的草料,航行途中突然草料着火,整个战舰瞬间变为火海。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草料舱没有氧气
B.草料舱通风不好
C.草料发生缓慢氧化积累了大量的热
D.草料温度达到了草料的着火点
17.
下列措施或事故处理方法不正确的是
A.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用燃着的蜡烛做“灯火试验”
B.油库着火用水扑灭
C.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盖上锅盖
D.厨房煤气管道泄气,立即关闭阀门并开窗通风

5.选择题(共4题)

18.

为了测定某含杂质7%的黄铜样品中铜的质量分数(杂质中不含铜、锌元素,杂质不溶于水,不与其它物质反应,受热也不分解),某化学小组进行了如下实验:

19.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20.

生活在号称“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人民有句谚语:“饭可一顿不吃,茶却不能一顿不喝。”这里的“茶”指的是藏族人民独有的(   )

21.下列与细胞生命历程相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6.填空题(共4题)

22.
往盛有氯气(Cl2)的集气瓶中,不断通入氨气,首先发生置换反应生成一种空气中含量最多的气体,随后出现大量白烟,该白烟是由一种含铵根离子的化合物的固体小颗粒形成的。试写出上述过程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3.
从C、H、O、N、S、P、Na、Ca、Fe、Mn、K、Cu等12种元素中选择恰当的元素,用离子符号、化学式或化学方程式按下列要求填空:
(1)铵根离子_______;硫酸钠中的阴离子_______;能造成温室效应的气体_______;铁锈的主要成分_______;硝酸钠_______。
(2)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
(3)实验室加热紫黑色晶体制取氧气______________。
(4)除去硫酸亚铁溶液中的硫酸铜_______。
(5)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和催化剂的条件下合成氨气_______。
24.
木炭燃烧时能生成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
(1)木炭和一氧化碳虽然是两种不同的物质,但它们的化学性质有许多相似之处,例如:它们都能与_________反应,请写出木炭与其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_______。
(2)由于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分子构成不同,所以其化学性质不同。请写出区分它们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一个即可)。
25.
通常使用的灭火器有:①干粉灭火器、②泡沫灭火器、③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等,按下列要求用序号填空。
(1)扑灭木材、棉布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常用_______。
(2)扑灭可燃性的油、气等燃烧引起的失火可用_______。
(3)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等处的失火可用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简答题:(2道)

    计算题:(1道)

    综合题:(1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4道)

    填空题:(4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9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