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泰州市姜堰区2019届九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374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5

1.计算题(共1题)

1.
“硬水”是指含有较多可溶性钙镁化合物的水,硬水会给生产、生活带来许多不便。
(1)生活中常用______方法降低水的硬度,此过程中发生的化学反应之一是:碳酸氢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钙、二氧化碳和水,写出该反应的表达式为___,该反应属于______反应(填“分解”或“化合”)。所以长期烧水的水壶内会有水垢,水垢中常含有碳酸钙、硫酸镁(MgSO4)等。
(2)试根据硫酸镁的化学式计算:
①相对分子质量_______;
②各元素的质量比 (请写出计算过程,下同)_______;
③240g硫酸镁中含镁元素的质量_______。

2.科学探究题(共1题)

2.
秋天正是水中莲藕上市的季节。据说多吃可以使人多长“心眼”而更加聪明。同学们对藕孔中的气体成分进行探究。
(1)检验藕孔气体中是否含有二氧化碳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及解释
A组同学用注射器从藕孔中抽取气体,向所取气体中加入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有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
 
B组同学采用排水法也收集同样体积的气体,重复上述实验,实验现象不如A组明显,其原因是____________。
(2)比较藕孔气体和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设计实验)同学们设计如下图所示的方案一和方案二来测定氧气含量。

①实验中红磷应该足量,原因是_____。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
②方案二某些方面优于方案一,下列评价正确的是______。(填序号)
a.方案二测定结果更准确    b.方案二污染小    c.方案二节约药品
(进行实验)同学们按方案二进行实验。按图组装仪器后,应先_______。
(实验现象)流入的水约占瓶容积的1/10。
(实验结论)______。

3.推断题(共1题)

3.
A~G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它们在一定条件下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已知A为黑色固体单质,C和D组成的元素种类相同、且常温下为液体,E是一种绿色粉末,B、F为气体,反应②为自然界中的重要化学反应。(其中“→”表示转化)回答问题:

(1)A的化学式____;B的固态俗称_____;G的颜色_____;F的用途______(写一种)。
(2)反应④的表达式为____________; F也可转化为C,反应表达式为______。
(3)上述七种物质中属于氧化物的有____种, C和D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____不同。

4.单选题(共12题)

4.
下列有关物质的用途体现其化学性质的是
A.氧气用于医疗急救B.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C.液氮用于医疗手术D.铜丝用于作导线
5.
下列大小关系正确的
A.微粒的大小:分子>原子
B.地壳中元素的含量:Si<Fe
C.锰元素的化合价:KMnO4>K2MnO4
D.双氧水加二氧化锰产生氧气后,其中二氧化锰的质量:反应前 < 反应后
6.
成语是中华民族智慧的结晶。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变化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刻舟求剑B.滴水成冰C.抱薪救火D.聚沙成塔
7.
“高分五号” 卫星天线用钛镍形状记忆合金制作。有关镍的相关信息如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镍的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g
B.X的数值是2
C.镍为非金属元素
D.镍原子核内的中子数为28
8.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氧元素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铁
C.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物质——氢气D.氧元素质量分数最高的氧化物——水
9.
杀虫剂DDT的化学式为C14H9O5。下列关于DDT的说法正确的是
A.DDT由28个原子构成
B.DDT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C.DDT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D.一个DDT分子中含14个碳元素、9个氢元素、5个氧元素
10.
下列化学用语的使用及其表示的意义均正确的是
A.4H —— 4个氢元素B.O2 —— 两个氧原子
C.Ca+2 —— 一个钙离子带二个单位正电荷D. —— 氧化镁中镁元素为+2价
11.
下列归纳和总结都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B.化学与安全
①用镶有金刚石的玻璃刀裁玻璃
②真空包装食品可以延长食品保质期
①实验中的药品可以带出实验室
②进入久未开启的菜窖前,做灯火实验
C.实验记录
D.化学与发现
①用50ml量筒量取4.8ml 水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5.6g食盐
①拉瓦锡发现元素周期表
②门捷列夫发现空气的组成
 
A. A B. B   C. C D. D
12.
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A.倡导“低碳”生活,多乘公共交通工具B.限制、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C.为了保护环境,分类回收废旧电池D.为使粮食增产,大量使用农药化肥
13.
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B.
C.D.
14.
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黑色固体
B.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生成水和二氧化碳
C.紫色石蕊试液中通入二氧化碳变蓝色
D.氯化氢与氨气相遇,有大量的白烟生成
15.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洗净的试管用抹布擦干后放在指定的地方
B.胶头滴管吸液时,先伸入液体中,后挤出空气吸取液体
C.被加热的玻璃容器外壁有水,加热前应擦干
D.玻璃仪器洗净的标准:内壁的水成股流

5.多选题(共2题)

16.
化学概念间在逻辑上存在如图所示关系,下列对概念间的关系说法正确的是
A.纯净物与混合物属于并列关系B.化合物与氧化物属于包含关系
C.化合反应与分解反应属于交叉关系D.缓慢氧化与氧化反应属于并列关系
17.
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能自燃生成一种红色氧化物,而铁丝在空气中不能燃烧,在氧气中却能剧烈燃烧。下列结论错误的是
A.保存纳米铁粉无需密封
B.反应物间接触面积不同,生成物可能不同
C.纳米铁粉在空气中自燃的产物是四氧化三铁
D.反应物浓度不同,反应的剧烈程度可能不同

6.实验题(共2题)

18.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有关实验(A~E为装置编号)。

(1)写出仪器甲的名称_______。
(2)在实验室中,某同学选择固体混合物用A装置制取氧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收集较干燥的氧气应选择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改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需在试管口放一团棉花,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
(3)已知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密度比空气小、极难溶于水的气体。实验室常用加热醋酸钠和碱石灰的固体混合物来制取甲烷气体。从上图中选择制取并收集甲烷的装置是_______(填装置编号)。
(4)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某同学提出用碳酸钠粉末与稀盐酸制取二氧化碳,但反应速度太快,难于收集,为了完成该实验,最合适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下图装置收集二氧化碳,验满方法是____________。
19.
(1)回答问题:

①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是_______(填符号,下同),海水中含有大量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阴离子是_______。
②从微观角度解释水蒸发属于物理变化_______;
③分析图可知,A中气体的化学式为_______;正极和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_______;该实验结论为:水是由________________组成的。
(2)①新购买的汽车中放一些竹炭来除去有毒气体,这是利用竹炭的_______性;
②把磨好的豆浆倒在纱布袋中将渣和浆分离,相当于化学实验中的_______操作。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2道)

    多选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6

    7星难题:0

    8星难题:10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