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综合题- (共1题)
1.
如图所示是实验室常用装置。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该装置用来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③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④气体不易溶于水;
⑤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在试管口添加棉花后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
(3)将装置中的集气瓶换成小烧杯进行实验。
若用于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
若用于验证“铜绿”分解的产物,则试管内现象有__________,右边小烧杯内应该添加的药品是______;
(4)某“铜绿”的试剂瓶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问题。

①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②该瓶试剂中Cu元素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
③某实验需要纯净的Cu2(OH)2CO311.1g,则需取用该试剂的质量最多为多少________?

(1)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该装置用来实验室制取气体时需要满足的条件有_________;
①反应物是固体; ②反应物是固体和液体
③反应条件需要加热; ④气体不易溶于水;
⑤气体密度比空气大; ⑥气体密度比空气小。
在试管口添加棉花后用于实验室制取氧气,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
(3)将装置中的集气瓶换成小烧杯进行实验。
若用于加热碳酸氢铵时试管内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
若用于验证“铜绿”分解的产物,则试管内现象有__________,右边小烧杯内应该添加的药品是______;
(4)某“铜绿”的试剂瓶的部分标签如图所示,请根据标签信息回答问题。

①Cu2(OH)2CO3的相对分子质量是___________;
②该瓶试剂中Cu元素的质量最多为_____________;
③某实验需要纯净的Cu2(OH)2CO311.1g,则需取用该试剂的质量最多为多少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氧循环”、“水循环”和“碳循环”是三大重要循环。

(1)自然界“氧循环”过程中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呼吸和________。
(2)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变化过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自然界“碳循环”的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①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②海水吸收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该反应与绿色植物吸收CO2相比,反应物相同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1)自然界“氧循环”过程中消耗氧气的主要途径是动植物的呼吸和________。
(2)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变化过程与另外两种循环有本质的区别,从微观角度看,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
(3)自然界“碳循环”的部分循环途径如图所示。
①含碳单质的矿物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
②海水吸收CO2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__;该反应与绿色植物吸收CO2相比,反应物相同而产物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2题)
3.
某学习小组对人体呼出气体的成分进行探究
(知识回顾)
(1)供给生物呼吸是氧气的一个重要用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粗略测量)
(1)检査装置气密性。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气体。如图一所示,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NaOH溶液以充分吸收CO2,带孔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通常条件下,红磷与NaOH溶液不反应)。连接成如图二所示装置,则方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__(在图一中选择)。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3)关闭弹簧夹K1、K2,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待装置和气体______,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
(4)数据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100%;若数据
×100%满足_________的条件,则理论上可证明呼吸作用产生了CO2
(精密测定)
如图三所示,把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食品如图四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选填“X”、“Y”、“Z”)。
(2)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3)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1)小组同学曾认为空气成分中“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包括水蒸气等,由实验可判断该认识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为了能保持载人飞行的飞船座舱内空气成分的稳定,科学家设想的方案是:不断把座舱内空气通过盛有过氧化钠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重新充入座舱。其中过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
(知识回顾)
(1)供给生物呼吸是氧气的一个重要用途,吸入的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约为_________。
(2)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粗略测量)
(1)检査装置气密性。在医用输液袋中装入VmL呼出气体。如图一所示,集气瓶中装入VmL足量NaOH溶液以充分吸收CO2,带孔燃烧匙内装入足量红磷(通常条件下,红磷与NaOH溶液不反应)。连接成如图二所示装置,则方框内最合适的装置是______(在图一中选择)。


(2)打开弹簧夹K1、K2,缓慢将袋中的气体全部排出。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1mL。
(3)关闭弹簧夹K1、K2,用激光笔照射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待装置和气体______,打开K2,读出量筒中液体体积为V2mL。
(4)数据分析:人体呼出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可表示为_______×100%;若数据

(精密测定)
如图三所示,把O2、CO2、湿度(测水蒸气)传感器探头放入有少量空气的保鲜袋中,打开仪器开始采集数据,然后向袋内呼出气体。采集的数据食品如图四所示,纵坐标均为某气体体积分数(%),横坐标均为时间(S)。据图回答:

(1)表示O2体积分数变化的曲线是__________(选填“X”、“Y”、“Z”)。
(2)实验中,200s时没有采集数据的其余气体的总体积分数为___________。
(3)Y曲线60s之后逐渐下降,可推测保鲜袋中可能出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
(反思拓展)
(1)小组同学曾认为空气成分中“其它气体和杂质”主要包括水蒸气等,由实验可判断该认识是错误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
(2)为了能保持载人飞行的飞船座舱内空气成分的稳定,科学家设想的方案是:不断把座舱内空气通过盛有过氧化钠的容器,并把处理后的气体重新充入座舱。其中过氧化钠的作用是_____。
4.
某小组将光亮铜片放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发现表面变黑,他们对黑色物质来源展开探究。
(猜想假设)猜想1:黑色固体是酒精燃烧生成。
猜想2:黑色固体是铜与空气反应生成。
(查阅资料)
(1)酒精等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燃烧生成炭黑,炭黑难溶于水,与稀硫酸不反应。
(2)氧化铜加热时能溶于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
(反思拓展)
(1)请用符号表达式表示黑色物质的来源:_______;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__

(2)实验二用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裏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有从反应物和从生成物两个角度。上述实验主要从反应物角度设计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猜想假设)猜想1:黑色固体是酒精燃烧生成。
猜想2:黑色固体是铜与空气反应生成。
(查阅资料)
(1)酒精等含碳物质在氧气不充足时会燃烧生成炭黑,炭黑难溶于水,与稀硫酸不反应。
(2)氧化铜加热时能溶于稀硫酸生成蓝色溶液
(进行实验)
实验步骤和方法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实验一:取一小段光亮铜片,放入试管内,然后用试管夹夹持试管,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 | 铜片表面_______(“变”或“不变”)黑。 | 猜想1不正确 |
实验二:另取一小段光亮铜片用金属铝严密包裹,压紧不留空隙,放在酒精灯的外焰部位加热一段时间后,打开包裹的铝箔,观察现象。 | 刚打开包裹的铝箔时铜片不变黑;一段时间后铜片变黑。 | 猜想2正确 |
实验三:再取一小段光亮铜片,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变黑。然后把附着黑色固体的铜片投入到有稀硫酸的试管中,加热。 | 盛黑色固体全部溶解消失,溶液____。 | 猜想2正确 |
(反思拓展)
(1)请用符号表达式表示黑色物质的来源:_______;反应过程的微观示意图可简单表示如下,请在反应中方框内画出正确的图示。_______

(2)实验二用金属铝箔将铜片严密包裏的目的是_______;
(3)实验方案的设计主要有从反应物和从生成物两个角度。上述实验主要从反应物角度设计的是______(填序号)
a.实验一 b.实验二 c.实验三
4.流程题- (共1题)
5.
蔗糖是常用的调味品。工业制备蔗糖的流程如下图所示。

(1)操作A名称是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_________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如操作C是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后蒸发皿底部可能会得到黑色固体,说明蔗糖的组成中含有_________;
(4)蔗渣造纸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是二氧化氯(ClO2)。60℃时用氯酸钾和草酸(H2C2O4)即可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1)操作A名称是______,实验室进行此操作时使用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
(2)糖汁呈棕黄色,工业上可加入_________对糖汁进行脱色处理。
(3)如操作C是加热蒸发,一段时间后蒸发皿底部可能会得到黑色固体,说明蔗糖的组成中含有_________;
(4)蔗渣造纸过程中常用的漂白剂是二氧化氯(ClO2)。60℃时用氯酸钾和草酸(H2C2O4)即可生成二氧化氯、二氧化碳、碳酸钾和水,反应的符号表达式为:___________;
5.单选题- (共20题)
7.
物质的分类是我们正确认识物质的重要手段。下图中,若三角形、正方形、圆形分别表示一类物质,则符合该图所示关系的物质分类选项为( )


A.纯净物、混合物、化合物 |
B.纯净物、化合物、氧化物 |
C.纯净物、单质、化合物 |
D.混合物、单质、氧化物 |
13.
茶叶中含有茶氨酸(C7H14O3N2),它有降低血压、提高记忆力、保护神经细胞等功效。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 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C. 茶氨酸中有一个N2分子 D. 茶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A. 茶氨酸由C、H、O、N四种元素组成 B. 茶氨酸由26个原子构成
C. 茶氨酸中有一个N2分子 D. 茶氨酸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19.
某同学利用稀的双氧水和MnO2做了如图所示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步骤①③说明双氧水不能分解制O2 |
B.步骤②③说明MmO2能分解生成O2 |
C.步骤①③的研究方法是对比实验法 |
D.实验能证明MnO2是反应的催化剂 |
21.
7世纪初,比利时化学家海尔蒙特发现木炭燃烧后有不可见的物质产生,他命名为gassylvestris(森林之精),并通过实验证明该物质不助燃,烛火在其中会熄灭。该物质是
A.O2 | B.N2 | C.H2 | D.CO2 |
23.
水在一定条件下可发生图所示的转化。下列说法正确的个数有( )

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
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④水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①反应Ⅰ为分解反应,反应Ⅱ为化合反应
②只有反应Ⅰ能说明水由氢和氧元素组成
③整个转化过程中,循环利用的物质是水
④水在解决能源危机中可发挥重要的作用
A.1 | B.2 | C.3 | D.4 |
6.填空题- (共3题)
26.
请用“>”或“<”或“=”填空。
(1)地売中元素含量:铝_______铁;(2)空气中元素含量:氧_______氮;
(3)氢元素质量分数:C2H6O______C2H6;(4)原子中电荷总量:正电荷______负电荷。
(1)地売中元素含量:铝_______铁;(2)空气中元素含量:氧_______氮;
(3)氢元素质量分数:C2H6O______C2H6;(4)原子中电荷总量:正电荷______负电荷。
27.
化学符号中不同位置的数字可表示不同的含义。关于符号
中各数字的含义,选用下列选项的序号填空。
①表示元素化合价; ②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③表示离子中原子个数; ④表示离子个数。
(1)“2-” 表示________; (2)“3” 表示________;
(3)“+4”表示________; (4)“5” 表示________。

①表示元素化合价; ②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 ③表示离子中原子个数; ④表示离子个数。
(1)“2-” 表示________; (2)“3” 表示________;
(3)“+4”表示________; (4)“5” 表示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综合题:(1道)
简答题:(1道)
科学探究题:(2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3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2
7星难题:0
8星难题:15
9星难题: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