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某同学春游带回几块石灰石样品.为测定样品中碳酸钙的含量,取13.5g这种石灰石盛于烧杯中,再向烧杯中加入50g一定质量分数的稀盐酸(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充分反应后烧杯中物质总质量为59.1g,称量后再滴加少量盐酸不再有气泡产生.试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称量后再滴加少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3)所取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为_______g.
(2)称量后再滴加少量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
(3)所取的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________?
2.简答题- (共1题)
2.
下列是初中化学中的一些重要实验。请回答:碳是形成化合物种类最多的元素,含碳物质是中学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3)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
(4)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5)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填“是”或“否”).
(1)“低碳生活”倡导低能量、低消耗,主要是为了减少___(填化学式)的排放量。
(2)如图所示为元素周期表中的一格,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填标号).

A.碳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 B.碳原子核内质子数为6 |
C.碳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 D.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 |

(3)A中红磷必须足量的原因是___;
(4)B中玻璃棒的作用是___;
(5)C中反应后天平不平衡,该反应是否遵守质量守恒定律___(填“是”或“否”).
3.单选题- (共13题)
3.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化合物 |
B.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性质一定不发生变化 |
D.过滤时,若滤纸未紧贴漏斗内壁,会使过滤速率变慢 |
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型,“○”、“●”分别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对图示模型理解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 |
B.反应物和生成物中只有一种单质 |
C.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与数目发生了改变 |
D.参加反应的两种物质分子个数之比为1:2 |
6.
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重要工具,如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格,从该图中不能获得的信息是


A.该元素的名称是碘 | B.该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
C.该元素的原子里中子数为53 | D.该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
9.
括号内是区别下列各组物质的试剂或方法,其中错误的是()
A.空气与氧气(带火星的木条) |
B.木炭与四氧化三铁(观察颜色) |
C.水与过氧化氢溶液(加入少量二氧化锰粉末) |
D.二氧化碳与氮气(澄清的石灰水) |
10.
“归纳与比较”是化学学习的主要方法。关于CO2与CO的不同点比较,下列有错误的是( )
A.构成: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性质:CO2能溶于水,生成碳酸;CO难溶于水,但能燃烧 |
C.用途:CO2可用于光合作用、灭火等;CO 可做气体燃料,还可用于人工降雨 |
D.危害: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11.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淡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
B.利用沉降的方法,将硬水转化成软水 |
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自来水是纯净物 |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12.
下列操作或现象与分子对应的特性不一致的是( )
选项 | 操作或现象 | 分子的特性 |
A | 氢气和液氢都可以作燃料 | 相同物质的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
B | 水烧开后把壶盖冲起 | 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 |
C | 在花园中可闻到花的香味 |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
D | 水通电分解可得到氢气和氧气 | 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 | B.B | C.C | D.D |
14.
为探究物质的燃烧条件,某同学进行了如图所示的实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A. 现象①③说明白磷的着火点比红磷的着火点低
B. 现象①②说明物质的燃烧需要达到一定的温度
C. 现象②③说明物质燃烧需要氧气
D. 现象③说明红磷不是可燃物
4.填空题- (共2题)
16.
地质考察人员发现一种带螺纹的矿石,研究时发现该矿石能在氧气中燃烧,主要反应是4X+11O2
Fe2O3+8SO2。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X的化学式是FeS2 | B.SO2中的硫、氧元素的个数比为1:2 |
C.反应前后氧元素的化合价发生改变 | D.Fe2O3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70% |
17.
天然水受到污染后,净化时需要运用科学的方法。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各写出一种即可)。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2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依据是
②硬水可用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来降低水的硬度。
③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铝壶中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3],生活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在潮湿时,铁制品易生锈,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②“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 效应。
③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1)天然水污染的来源有____________;常用的净水方法有____________(各写出一种即可)。
(2)漂白粉可用水的杀菌消毒,其有效成分是次氯酸钙[化学式为Ca(ClO)2]。次氯酸钙可发生如下反应:Ca(ClO)2+X+H2O=CaCO3↓+2HClO,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次氯酸钙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_。
(3)水是生命之源,也是人类最宝贵的资源。用你学过的化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①某同学在完成电解水实验时,发现正极产生了20 mL气体,则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是 。该实验能够说明水是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的依据是
②硬水可用 来检验,生活中可用 来降低水的硬度。
③硬水在加热或久置时,铝壶中会产生水垢[主要成分含有CaCO3],生活中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热水瓶壁上的水垢,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④在潮湿时,铁制品易生锈,可用适量稀盐酸除去,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大气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恩赐,与人类的生存休戚相关。
①将空气中的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的石蕊试液,紫色石蕊试液变红的原因是 。
②“节能减排”是我国的重要国策,过多的CO2排放会造成 效应。
③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
B.人类通过化石燃料获得能量的过程是物理变化 |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
D.我国南海海底储藏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替代化石燃料的新能源 |
5.实验题- (共1题)
18.
有下图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m____,n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与B相比优点是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填“a”或“b”)端通入;若使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所示)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以下是小明分两步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用两种方法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鱼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所示)。你认为测量结果最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
②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用两瓶鱼鳔内的气体进行实验,帮助他完成下表中的实验记录:

(1)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的名称:m____,n_____。
(2)实验室用氯酸钾和二氧化锰共热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
(3)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若选用C做发生装置,与B相比优点是____。
(4)若用装置E收集氧气,则气体从____(填“a”或“b”)端通入;若使用装置F收集氧气,则气体应从_____(填“c”或“d”)端通入。
(5)小明对妈妈杀鱼时从鱼肚内取出的鱼鳔(如图所示)产生了兴趣,他以“探究鱼鳔内气体体积和成分”作为研究性学习的课题进行探究实验,通过查阅资料获知:这种鱼鳔内氧气约占1/4,其余主要为二氧化碳和氮气,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以下是小明分两步进行的探究实验:

①用两种方法测量鱼鳔内气体体积:A、用医用注射器抽取鱼鳔内气体,测量其体积;B、在水下刺破鱼鳔,用排水集气法收集鱼鳔内气体并测量其体积(如图所示)。你认为测量结果最不准确的一种方法是_____(填“A”或“B”),理由是___。
②探究鱼鳔内气体的成分:用两瓶鱼鳔内的气体进行实验,帮助他完成下表中的实验记录:
实验目的 | 实验方法 | 实验现象 |
验证鱼鳔内含O2 | _____ | ______ |
验证鱼鳔内含CO2 | _____ | 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