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现有79g高锰酸钾加热一段时间后得固体72.6g。请计算: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__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1)生成氧气的质量_______;
(2)参加反应的高锰酸钾的质量_______;
(3)剩余固体中钾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计算结果精确至0.1%)。
2.
氨基酸是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甘氨酸(C2H5NO2)是其中的一种。根据甘氨酸的化学式计算:
(1)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3)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
(4)甘氨酸中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填名称);
(5)_______g甘氨酸中含有12g碳元素。
(1)甘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2)一个甘氨酸分子中含有_____个原子;
(3)甘氨酸中C、H、O、N四种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最简整数比);
(4)甘氨酸中_____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填名称);
(5)_______g甘氨酸中含有12g碳元素。
2.简答题- (共2题)
3.
根据下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②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③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
④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⑤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⑥碘单质(I)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与碘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③若C为离子,则C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元素符号写出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1)如图是元素周期表中提供的碘元素部分信息及碘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碘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6.9
②原子核内质子数为53
③碘原子核外共有53个电子
④碘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⑤碘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⑥碘单质(I)是由碘原子直接构成的
(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

①属于稳定结构的原子是________(填序号,下同);
②与碘元素具有相似化学性质的粒子是______________;
③若C为离子,则C的粒子符号是_________________;
④用元素符号写出B元素与D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___.
4.
A、B、C是三个实验的示意图,根据图中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回答:

(1)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火星四射的是_________。
(2)这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填写二点)

(1)发出蓝紫色火焰的是______(填序号,下同),火星四射的是_________。
(2)这三个反应有多个共同的特点,分别是:①_______②_______(填写二点)
3.推断题- (共1题)
5.
A-F是初中常见的物质,其中A与C的组成元素相同,实验②中发出蓝紫色火焰,C与D反应只生成E。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物质E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4)某物质R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1)反应①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2)反应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
(3)物质E的组成元素是_____________(写元素符号);
(4)某物质R相对分子质量为150,其中含碳元素40%,含氢元素6.7%,其余为氧元素,则R的化学式为_________.
4.单选题- (共11题)
8.
下列有关催化剂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前后催化剂的质量可能发生改变 |
B.在化学反应后催化剂的化学性质是不会改变的 |
C.在过氧化氢溶液中不加二氧化锰,就不能生成氧气 |
D.在过氧化氢溶液中加二氧化锰,就能生成更多的氧气 |
11.
从分子、原子角度对下面一些现象和变化的解释,合理的是
A.花香四溢—分子很小,质量也很小 |
B.食品变质—分子发生变化,分子性质也发生变化 |
C.滴水成冰—分子间隔变小、停止运动 |
D.热胀冷缩—分子或原子大小发生变化 |
16.
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一停止立即打开弹簧夹 |
B.实验前一定要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
C.该实验可证明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 |
D.将红磷换成适量木炭,瓶中的水换成能吸收二氧化碳的溶液,也能得出相同结论 |
5.多选题- (共3题)
17.
甲、乙、丙、丁四中物质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化学反应,其质量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物质 | 甲 | 乙 | 丙 | 丁 |
反应前质量/g | 40 | 40 | 0 | 0 |
反应中质量/g | | m2 | | 3.6 |
反应后质量/g | m1 | 0 | 63 | 9 |
A.m1的值是32 | B.m2的值是16 |
C.甲和乙是反应物 | D.甲与丁在反应中的质量变化比为32:9 |
18.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在CH4和C2H6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25%
B. 质量相同的H2O2、KMnO4、KClO3、H2O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少的是H2O
C. 质量相同的Fe、S、C、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少的是Fe
D. 有CH4、C2H6、C2H2、C2H4四种化合物,若每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则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3:1:2
A. 在CH4和C2H6组成的可燃性混合气体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可能是25%
B. 质量相同的H2O2、KMnO4、KClO3、H2O四种物质,完全分解后制得氧气质量最少的是H2O
C. 质量相同的Fe、S、C、H2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消耗氧气最少的是Fe
D. 有CH4、C2H6、C2H2、C2H4四种化合物,若每种物质中碳元素的质量相同,则氢元素的质量比为4:3:1:2
19.
下列实验方案或操作中,能达到目的的是( )
A.用二氧化锰区分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B.用观察颜色的方法区分二氧化锰、氧化镁和四氧化三铁 |
C.用燃着的木条区分氮气、氧气和二氧化碳 |
D.用加水溶解的方法区分高锰酸钾和二氧化锰 |
6.填空题- (共4题)
20.
水是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从宏观上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为 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2)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
①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②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③过滤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④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⑤用明矾可以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⑥净化水的步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反应物。如常温下硅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主要成分是NaOH和水)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1)如图是电解水实验,从宏观上b玻璃管中产生气体为 ______(填化学式),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该实验证明水是由_________组成的。

(2)自然界的水都不是纯净水,下列有关水净化的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 填序号 ).
①煮沸可降低水的硬度
②净水时活性炭起吸附作用
③过滤可以使硬水转化为软水
④用肥皂水可以鉴别软水和硬水
⑤用明矾可以将自来水变为纯净水
⑥净化水的步骤:静置沉淀、吸附沉淀、过滤、蒸馏
(3)在化学实验和科学研究中,水也是一种常用的反应物。如常温下硅单质与氢氧化钠溶液(主要成分是NaOH和水)反应生成硅酸钠(Na2SiO3)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硅酸钠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价。
21.
写出下列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1)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加热氧化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红磷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
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 ②2个氢分子_______; ③2个铜离子________.
(2)按要求写化学式:
①硫酸亚铁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钙_________.
(1)用化学符号和有关数字表示
①2个氮原子_________; ②2个氢分子_______; ③2个铜离子________.
(2)按要求写化学式:
①硫酸亚铁__________; ②氢氧化钙_________.
23.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特有的思维方式。
(1)在氨、铁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保持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是由_______(填“分子”、“原子”或“离子”)构成的单质,有________种氧化物
②参加反应的
和
的微粒个数比是_______。
③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
(1)在氨、铁和硫酸铜三种物质中,保持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_______;由离子构成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2)某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

①反应涉及到的物质中,

②参加反应的


③反应生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是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4.
甲图是茜茜同学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乙图是钢钢同学改进的实验装置:

(实验操作)
(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乙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观察分析)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操作(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观察分析(2)的现象得到的结论(从微观角度分析)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点).

(实验操作)
(1)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
(2)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乙图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
(观察分析)
(1)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2)进行实验操作(2)时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由观察分析(2)的现象得到的结论(从微观角度分析)是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
(4)与甲实验相比,乙实验的优点是_________________(只填一点).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2道)
推断题:(1道)
单选题:(11道)
多选题:(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6
9星难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