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向Mg(HCO3)2溶液中加入一定量NaOH溶液,出现白色沉淀。某同学经过过滤、洗涤、低温烘干得白色固体,并作如下探究:
(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OH)2;② 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2)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探究1)
(1)取适量白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再住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CuSO4粉末变蓝,则猜想________(选填“②”或“③”)成立。
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 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
(探究2)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装置,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3 MgCO3·Mg(OH)2·3H2O]。
(拓展延伸)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猜想)
白色固体可能是:①Mg(OH)2;② MgCO3;③Mg(OH)2、MgCO3混合物
(查阅资料)
(1)MgCO3、Mg(OH)2加热易分解,生成对应的两种氧化物;
(2)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变蓝
(探究1)
(1)取适量白色固体少量于试管中,再住试管中滴加______________,观察到_______________现象,则猜想①不成立。
(2)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产生的气体使无水CuSO4粉末变蓝,则猜想________(选填“②”或“③”)成立。
有同学查阅资料得知上述固体应为碱式碳酸镁[ xMgCO3·yMg(OH)2·3H2O],它不溶于水,加热易分解。
(探究2)
(3)为进一步确定白色固体的组成,该同学取适量白色固体,充分加热至质量不再改变,并使产生的气体全部缓缓通过如图___________ (选填“甲”或“乙”)装置,测得生成气体的质量。

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经计算得知该碱式碳酸镁的化学式为[3 MgCO3·Mg(OH)2·3H2O]。
(拓展延伸)
(4)将该碱式碳酸镁长期浸泡在浓NaOH溶液中,固体全部转化为Mg(OH)2,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2.计算题- (共1题)
2.
BaCl2是一种重金属盐,其水溶液具有很强的毒性。若误服了BaCl2溶液可立即服用 MgSO4溶液解毒,为测定某BaCl2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现取100克BaCl2溶液,加入100克MgSO4溶液,两者恰好完全反应,过滤后所得滤液质量为176.7克。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BaCl2 +MgSO4= BaSO4↓+MgCl2,求: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原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1)反应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____克;
(2)原BaCl2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______。
3.简答题- (共1题)
3.
实验室的许多化学药品需要密封保存
(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1)打开盛放浓盐酸的试剂瓶瓶塞,会观察到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现象。
(2)氢氧化钙溶液敞口放置,表面会出现一层白膜,请用化学方程式解释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___________。
4.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B、C、D、E为初中化学中五种常见的不同类别的物质,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一”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之间可以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可以转化为另一种物质,部分反应物、生成物及反应条件已略去)。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回答下列问题:
(1)C物质的化学式是______________;
(2)A→B的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流程题- (共1题)
5.
以下为制备纳米CaCO3的一种流程:

(1)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中先通NH3后通CO2,先通NH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实验室中进行操作1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
(2)过程中的生成物可直接应用于流程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转化”中先通NH3后通CO2,先通NH3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单选题- (共14题)
9.
阿莫西林是一种常见的抗生素,其化学式为C16H19N3O5S,关于阿莫西林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阿莫西林属于氧化物 |
B.阿莫西林是由五种元素组成的 |
C.一个阿莫西林分子中共含有43个原子 |
D.阿莫西林中氢、氮元素质量比为19:3 |
10.
空气是一种重要的自然资源,下列有关空气及组成成分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空气由氮气、氧气、氢气、稀有气体等物质组成 | B.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 |
C.氧气可以支持燃烧,说明氧气具有可燃性 | D.实验室可用铁丝燃烧的方法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 |
11.
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均属于碳的单质,所以二者性质完全相同 | B.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碳都能还原氧化铜 |
C.在一定条件下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能相互转化 | D.二氧化碳用于灭火,只利用了它的化学性质 |
12.
下列除杂试剂使用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括号内为杂质) | 除杂试剂 |
A | NaCl (CuCl2) | 过量NaOH溶液 |
B | CaCl2溶液(HCl) | 过量CaCO3再过滤 |
C | CO2(CO) | 碱石灰(CaO和NaOH混合物) |
D | C(CuO) | 通灼热的CO |
A.A | B.B | C.C | D.D |
13.
下列与金属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不锈钢具有较强的耐腐蚀性,可用于制作医疗器械 |
B.废旧电池随意丢弃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
C.铜有良好的导电性,常用于制作作导线 |
D.所有的金属都能与稀盐酸反应 |
15.
水是生命之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天然水经过自来水厂净化后得到的是纯净物 |
B.使用无磷洗衣粉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
C.生活中可以用煮沸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D.电解水实验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 |
16.
下图是a、b、c(均不含结晶水)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t2℃时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a>b>c |
B.t2℃时,将30ga物质放入50g水中充分溶解得到80g溶液 |
C.将t2℃时a、b、c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t1℃时,所得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关系是b>a>c |
D.将混有少量b物质的a提纯,可采用降温结晶的方法 |
18.
下列化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正确的是( )
A.海鲜食品喷洒甲醛溶液防腐 | B.用灼烧闻气味的方法鉴别羊毛和合成纤维 |
C.使用大量亚硝酸钠腌制食品 | D.用草木灰与氯化铵混合施用,可同施氮肥和钾肥 |
19.
能源问题是当今世界三大问题之一,下列有关能源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乙醇汽油中添加的乙醇属于可再生能源 |
B.核电站一日发生泄漏,其影响往往是灾难性的,因此不要开发核能发电 |
C.将煤球制成“蜂窝煤”是为了增大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使其燃烧更充分 |
D.我国南海海底储了大量“可燃冰”,它将成为未来重要的能源 |
7.填空题- (共3题)
21.
金属材料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中: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 性(填“导电”或“延展”)
(2)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了铝丝、银丝、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是_____。
(1)铝块能制成铝箔是利用了铝的_____ 性(填“导电”或“延展”)
(2)为探究铝、铜、银的金属活动性顺序,某同学选用了了铝丝、银丝、硫酸铜溶液进行实验,其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的是_____。
22.
化学知识在生活中有广泛的应用:
(1)生活中用洗面奶洗脸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原理(选填“溶解”或“乳化”)。
(2)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1)生活中用洗面奶洗脸是利用_______________原理(选填“溶解”或“乳化”)。
(2)常食蔬菜和水果有助于补充的营养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能用来制作食品保鲜膜的材料是_______________(选填“聚乙烯”或“聚氯乙烯”)。
8.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计算题:(1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流程题:(1道)
单选题:(14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4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