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2题)
1.
取25g粉碎的石灰石样品(杂质不溶于水也不与盐酸反应),放入小烧杯中,慢慢加入一定浓度的稀盐酸,测得稀盐酸的用量与剩余固体的质量关系如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m=______;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
(2)求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1)图中m=______;石灰石样品中CaCO3的质量分数=______;
(2)求样品完全反应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写出计算过程)_______________
2.
图是某化肥的标签,试根据相关信息计算:

(1)(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NH4)2SO4中氮、氢、硫、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
(3)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并判断该化肥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_____。
(4)13.2kg硫酸铵与 _______kg硝酸铵(NH4NO3)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1)(NH4)2SO4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______
(2)(NH4)2SO4中氮、氢、硫、氧四种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为 _____________
(3)硫酸铵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_________;并判断该化肥是纯净物还是混合物,是_____。
(4)13.2kg硫酸铵与 _______kg硝酸铵(NH4NO3)中所含氮元素质量相等。
2.简答题- (共1题)
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它们化学性质相差很大。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____(填序号);
(4)过多的二氧化碳加剧了“温室效应”,写出一条控制二氧化碳排放的措施___________。
(1)有人认为,二者就像孪生兄弟,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一氧化碳难溶于水。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3)区别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方法不能用________(填序号);
A.闻气味 | B.通入澄清的石灰水 | C.点燃 | D.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
3.推断题- (共1题)
4.
已知A、B为两种黑色粉末状固体,E是能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有毒气体,D为红色单质。A、B、C、D、E、F六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请回答:

⑴ B、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B_________,E ________;
⑵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⑶ C→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⑴ B、E两种物质的化学式分别是:B_________,E ________;
⑵ A和B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⑶ C→F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
4.科学探究题- (共1题)
5.
水和火在化学实验中有不解之缘,水深火热之中有秘密。白磷能够使水和火交融、酒精能够使水和火分离、钠能够使水和火“接吻”……,请结合实验现象解释下列问题:

(1)图A-将某气体通入热水中白磷上,出现了“水火相容”。水下白磷燃烧的条件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酒精溶液被点燃后,火苗总是在水上燃烧。实验台上酒精着火常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图C--取一小块钠,用滤纸把其表面的煤油吸干,放进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熔成一个闪亮的“火球”,浮在水面上飞快地游动,发出嘴嘶的响声,溶液变红了。请写出钠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1)图A-将某气体通入热水中白磷上,出现了“水火相容”。水下白磷燃烧的条件是______。白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B--酒精溶液被点燃后,火苗总是在水上燃烧。实验台上酒精着火常用湿抹布盖灭,其灭火原理是______。
(3)图C--取一小块钠,用滤纸把其表面的煤油吸干,放进滴有酚酞溶液的水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是:钠熔成一个闪亮的“火球”,浮在水面上飞快地游动,发出嘴嘶的响声,溶液变红了。请写出钠的一条化学性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在学习氧气的化学性质时发现:铁丝在氧气中燃烧没有火焰,而蜡烛在氧气中燃烧却有明亮的火焰。该小组同学进行了如下探究。
①探究一:蜡烛燃烧产生火焰的原因是什么?
点燃蜡烛,将金属导管一端伸入内焰,导出其中物质,在另一端管口点燃,也有火焰产生(如图所示)。由此可知: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是由______(填“固态”或“气态”)物质燃烧形成的。
②探究二:物质燃烧产生火焰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物质 | 熔点/℃ | 沸点/℃ | 燃烧时温度/℃ |
石蜡 | 50∽70 | 300∽550 | 约600 |
铁 | 1535 | 2750 | 约1800 |
钠 | 97.8 | 883 | 约1400 |
由上表可知:物质燃烧能否产生火焰与其______(填“熔点”或“沸点”)和燃烧时温度有关。通过上表中石蜡、铁的数据对比,你认为物质燃烧时,什么情况下能产生火焰______。由此推测:钠在燃烧时,______(填“有”或“没有”)火焰产生。
③根据硫在空气或氧气中燃烧的实验事实,请你推测硫沸点______硫燃烧时的温度(填“>”或“<”或“=”)
5.单选题- (共13题)
7.
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其中“
”和“
”表示不同元素的原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反应物有4种分子
B.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A. 反应物有4种分子
B. 反应前后原子个数不变
C. 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
D. 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是原子
8.
下列选项中,物质的所属类别正确的是( )
选项 | 物质 | 类别 |
A | 冰水混合物、四氧化三铁、氯酸钾 | 化合物 |
B | 氮气、红磷、稀有气体 | 单质 |
C | 空气、海水、五氧化二磷 | 混合物 |
D | 氧气、过氧化氢、高锰酸钾 | 氧化物 |
A.A | B.B | C.C | D.D |
9.
分析推理是学习化学常用的一种思维方法,下列个选项分析推理关系成立的是( )
A.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集气瓶中木条不复燃,则集气瓶中一定不含有氧气 |
B.水电解产生氢气和氧气,所以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 |
C.二氧化硫是空气污染物,所以空气污染都是由二氧化硫造成的 |
D.化合物是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13.
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下列关于这三种碳单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都是黑色固体 | B.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
C.在氧气中充分燃烧都能生成二氧化碳 | D.金刚石硬度大,可用作玻璃刻刀 |
14.
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以下做法或说法不合理的是( )
A.为治理空气污染,应该禁止使用化石燃料 |
B.为了除去热水瓶中的水垢,可用食醋浸泡来除去 |
C.洗洁精具有乳化作用,用于去除餐具上的油污 |
D.室内起火时,不要急于打开门窗,否则会加大火势 |
15.
下列有关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 | B.水的硬度较大时可用过滤的方法降低水的硬度 |
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 | D.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净化 |
17.
了解防火、灭火等安全知识非常必要,下列处理火险方式正确的是( )
A.室内着火,应立即开窗通风 |
B.炒菜时油锅着火,立即浇水灭火 |
C.高楼住宅发生火灾,可使用楼内电梯逃生 |
D.由于电线老化短路而起火,先切断电源,再用灭火器灭火 |
6.填空题- (共4题)
20.
化学是在分子、原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下图为某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
表示氮原子,
表示氢原子.请你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依据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1)丙的化学式是______
(2)甲和乙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丙,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此反应所属的基本反应类型是______.
(3)依据图示从微观角度解释此化学变化的实质是______.
21.
请从下列物质中选择填空(填字母编号):
(1)抢救危重病人常用的物质是______; (2)煤气中毒是指______;
(3)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______; (4)可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A.氧气 | B.干冰 | C.明矾 | D.一氧化碳 E.活性炭 |
(3)净化水时可作絮凝剂的是______; (4)可用作人工降雨的物质是______.
22.
“生命吸管”可直接将污水净化为饮用水,主要处理步骤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相似,如下图所示:(③中离子交换树脂的主要作用是去除重金属离子、软化水质)

(1)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____方法。
(3)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

(1)②中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④中超滤膜的作用是__________。
A.去除有害菌和部分病毒
B.吸附杂质
C.除去较大的不溶性杂质
(2)若无生命吸管,取用河水时,要降低水的硬度和杀灭病原微生物,生活中常采取___________方法。
(3)下列图标表示“国家节水标志”的是___________。

7.实验题- (共2题)
23.
如图是A、B两组同学分别设计的质量守恒定律的两个验证实验.请根据图示进行思考回答(假设A、B两组药品混合前质量均为m前、混合后质量均为m后):

(1)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_____m后.(填“>”或“=”或“<”)
(2)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
(3)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______ 为什么?_______ .

(1)A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______m后.(填“>”或“=”或“<”)
(2)B组药品混合前、后质量关系为:m前>m后,请解释原因______,该实验若试剂不变,应如何改进此装置______;
(3)有同学认为白糖和水混合前后的质量也相等,说明该实验也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这种说法对吗?______ 为什么?_______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2道)
简答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4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7
7星难题:0
8星难题:11
9星难题: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