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科学探究题- (共1题)
1.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 实验步骤 | 实验现象 | 实验结论 |
① |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 _____ |
② |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_____ |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 加入过氧化氢酶 | 不加过氧化氢酶 | ||||
反应温度/ ℃ | 25 | 37 | 42 | 25 | 37 | 42 |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 39 | 56 | 34 | 5 | 5 | 5 |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2.简答题- (共2题)
2.
天然气与煤炭、石油等能源相比具有使用安全、热值高、洁净等优势。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此外还含有少量的乙烷、丙烷、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等。
(1)天然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表示碳原子,
表示氧原子,
表示氢原子。

①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②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③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甲烷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物质。例如,在高温条件下,甲烷可以生成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1)天然气属于______(填“混合物”或“纯净物”)。
(2)甲烷燃烧时发生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图所示。其中,




①A中分子为甲烷分子,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____个原子。
②甲烷中碳、氢元素质量比为________。
③根据图示信息,写出甲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
(3)甲烷不仅可以作为燃料,还可以用于制造多种物质。例如,在高温条件下,甲烷可以生成碳和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式为: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3.
如图是1~18号元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与原子核电荷数的关系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He和B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4)由图可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

(1)1~18号元素中属于稀有气体元素的有______(填元素符号)。
(2)He和Be元素的原子最外层均有2个电子它们的化学性质是否相似?______。(填“相似”或“不相似”)。
(3)某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6,它在化学反应中一般易 电子______(填“得到”或“失去”)。
(4)由图可知得到的信息是______
3.单选题- (共13题)
5.
黑火药是我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黑火药爆炸的原理可以用下式表示:2KNO3+3C+S
K2S+N2↑+3X↑,根据质量守恒定律推断X的化学式为( )

A.CO2 | B.CO | C.NO | D.SO2 |
6.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物质 | X | Y | Z | Q |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 68 | 16 | 4.4 | 3.6 |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 4 | 未测 | 48.4 | 39.6 |
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
A.该反应可能是化合反应 | B.若X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
C.第二次测量时,Y已完全参加反应![]() | D.该反应中Z与Q质量变化之比为11:9 |
7.
科学家发现,利用催化剂可有效消除室内装修材料释放的甲醛,其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置换反应 |
B.可解决甲醛带来的室内空气污染问题 |
C.其中甲醛属于氧化物 |
D.化学方程式为:HCO+O2===CO2+H2O |
10.
在管道煤气中常添加微量具有刺激性气味的乙硫醇(化学式为C2H6S),目的是及时发现煤气泄漏。下列有关乙硫醇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乙硫醇是由碳、氢、硫三种元素组成 |
B.乙硫醇中C、H、S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3:16 |
C.乙硫醇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
D.1个乙硫醇分子中含有2个碳原子、6个氢原子、1个硫原子 |
11.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和收集氧气,简要分为以下几步:①装药品;②检查装置气密性;③排水法收集气体;④固定装置;⑤加热;⑥把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停止加热。实验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⑤⑥⑦ | B.③①②⑤④⑥⑦ | C.②①④⑤③⑥⑦ | D.①④②③⑤⑦⑥ |
13.
用下图所示的装置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判断和认识错误的是


A.装置不漏气是实验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
B.没等装置充分冷却就打开弹簧夹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小; |
C.弹簧夹没有夹紧会导致实验结果偏大; |
D.红磷熄灭后瓶内肯定没有氧气了。 |
14.
如图所示装置,有洗气、储气等用途。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B导管连接供氧钢瓶 |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导气管 |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
D.该装置可用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度 |
15.
在进行“氧气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实验时,某同学制得的氧气不纯。你认为可能的原因是( )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2时,导管伸入到集气瓶
的底部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A. 用排水法收集O2时,集气瓶装满水
B. 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O


C. 用排水法收集O2时,导管口冒出气泡,立即收集
D. 用排水法收集O2,收集满后,在水下盖上玻璃片
4.选择题- (共3题)
18.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log2x,则f(﹣4)+f(0)={#blank#}1{#/blank#}; 若f(a)>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blank#}2{#/blank#}.
19.
已知函数f(x)是定义在R上的奇函数,当x>0时f(x)=log2x,则f(﹣4)+f(0)={#blank#}1{#/blank#}; 若f(a)>f(﹣a),则实数a的取值范围是{#blank#}2{#/blank#}.
5.填空题- (共2题)
20.
现有①空气,②四氧化三铁,③铁粉,④二氧化碳,⑤氧气,⑥冰水化合物,⑦食盐水,⑧臭氧等物质.(填序号)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
(1)其中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属于单质的是______.
(2)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是______.
(3)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的气体是________.
21.
水是人及一切生物生存所必需的,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了解有关水的一些知识。请你回答: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 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
(4)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昧和色素,该过程属于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填序号)
(1)天然水中含有许多杂质,可利用吸附、沉淀、过滤和蒸馏等方法净化,其中净化 程度最高的方法是_________。
(2)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生活中可用_________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3)茶杯内的纱网,可将茶叶与茶水分离,便于饮用,该设计利用的化学原理是_________。
(4)自制净水器中常加入_________________,用于除去水中的异昧和色素,该过程属于_________ 变化(填“物理”或“化学”)。
(5)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但可供人类利用的淡水总量却不足1%。爱护水资源是每个公民的责任和义务。下列行为属于节约用水的是____(填序号)
A.洗澡擦香皂时关上喷头 | B.不间断放水洗碗 |
C.用自来水不断为西瓜冲水降温 | D.用洗衣水冲厕所 |
6.实验题- (共1题)
22.
某实验小组在实验室里制取二氧化碳时,用到了如图所示装置,请回答有关问题:

(1)能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
(2)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_的木条放在________。
(3)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______使石蕊变色的。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改进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1)能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是因为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______。
(2)用B装置收集二氧化碳时,检验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______的木条放在________。
(3)二氧化碳常用于灭火。是因为二氧化碳具有__________、________的性质。
(4)将生成的二氧化碳通入石蕊试液中,试液变红,原因是反应生成的______使石蕊变色的。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5)将A装置改成C装置,通过拉动铜丝可以控制底部破损的小试管升降。这改进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 (填字母序号)
A.使反应随时发生或停止 | B.使破损的小试管得到利用 | C.生成更多的二氧化碳 |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简答题:(2道)
单选题:(13道)
选择题:(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4
9星难题: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