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鲁迅中学2019届九年级上学期期中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三
试卷号:264225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20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小林同学在体育课上腿部擦伤,医务室的大夫在她伤口上涂了医用过氧化氢溶液,小林看到伤口处产生了小气泡,很好奇。为什么瓶中的过氧化氢溶液涂到伤口上,分解就加快了呢?

I.小林准备用如下图所示装置测定过氧化氢分解的快慢,实验前在注射器中吸入过氧化氢溶液,量筒内装满水。实验开始时,向试管中注入过氧化氢溶液,并用排水法收集氧气。记录2分钟收集的气体体积。

(1)请写出过氧化氢分解的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
(2)若要检验生成的气体是否为氧气,可将导气管从水中取出,取带火星的木条放在导气管口处,观察到__________,说明生成的气体是氧气。
II.小林查阅了相关资料,并进行了探究实验
(查阅资料)
(1)过氧化氢是人体代谢废物之一,它能够对机体造成损害,人体存在过氧化氢酶,可以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2)温度对化学反应的快慢有影响,人体正常体温是37℃。
(提出猜想)猜想1: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体温比瓶中的温度高。
猜想2: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伤口中有过氧化氢酶。
(进行实验)
序号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分两次进行实验,均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一次在常温下进行
第二次将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
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均为5 mL
 
_____

分两次进行实验
第一次将装有一小粒过氧化氢酶的试管浸在37℃的温水中,注入5 mL过氧化氢溶液
第二次__________
第一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6 mL
第二次,量筒中2分钟收集到的气体体积为5 mL
过氧化氢分解加快是因为过氧化氢酶的作用
 
(3)实验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4)实验②中第一次收集到的氧气体积为__________ mL。
(5)实验②中横线部分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
(实验反思)
小林反思了实验过程,认为人体中过氧化氢酶是在体温条件下发挥作用的,实验得出的结论可能存在不足。因此又补充进行了几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所示。
 
加入过氧化氢酶
不加过氧化氢酶
反应温度/ ℃
25
37
42
25
37
42
收集到气体体积/ mL
39
56
34
5
5
5
 
(6)通过这些数据,你能得出的新结论是__________。

2.科普阅读题(共1题)

2.
阅读下面科普短文(原文作者:段翰英等)。
我国制作泡菜的历史悠久。制作泡菜是把新鲜蔬菜泡在低浓度的盐水里,经发酵而成。泡菜品种繁多、风味独特、口感鲜脆。
蔬菜中含有硝酸盐。硝酸盐对人体无直接危害,但转化成亚硝酸盐后,就会产生危害。亚硝酸盐[如亚硝酸钠()]与胃酸(主要成分是盐酸)反应,产生亚硝酸()和氯化物(如)。亚硝酸不稳定,产生的二氧化氮进入血液与血红蛋白结合,导致中毒。
泡菜中含亚硝酸盐吗?含量有多少?含量受什么因素影响呢?
经实验测定发现,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对泡菜中亚硝酸盐含量有一定影响。下图为室温下,食盐水浓度和泡制时间与芹菜泡制过程中亚硝酸盐含量的关系。

用不同的蔬菜进行测定,变化趋势与芹菜相似。
实验表明,发酵温度对泡菜中亚硝酸盐的生成量及生成时间也具有明显的影响。泡菜发酵过程中,泡制温度较高时,亚硝酸盐含量最大值出现的早,且数值低。这与温度较高有利于乳酸菌的繁殖有关。
实验还表明,泡制过程中添加姜汁和维生素C,都能有效地减少亚硝酸盐的生成。
现代医学证明,泡菜中的乳酸和乳酸菌对人体健康有益,具有抑制肠道中的腐败菌生长、降低胆固醇等保健作用。但是,有些泡菜盐分或糖分过高,对高血压和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不利。另外,泡制过程也会造成某些营养素的流失。(有删改)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泡菜中的亚硝酸盐是由 转化成生的。
(2)亚硝酸钠能与盐酸反应,该反应属于基本反应类型中的 反应。
(3)室温下,用芹菜制作的泡菜,最佳食用时间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
A.泡制2-3天 B.泡制5-6天 C.泡制12天后
(4)下列关于制作泡菜的说法中,合理的是
A.最好加入一些姜汁
B.最好在较低温度下泡制
C.最好加入一些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
A.最佳食用期的泡菜中亚硝酸盐的含量与泡制时的食盐水浓度无关
(5)请你为喜欢吃泡菜的人提一条食用泡菜的建议:

3.单选题(共20题)

3.
下列物质的用途中,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
A.铝压成铝片来包装食品B.能闻到花香
C.深海潜水时携带氧气D.氦气用于制作霓虹灯
4.
下列物质的用途是利用其化学性质的是
A.稀有气体用于电光源B.能闻到花香
C.氧气用于炼钢、气焊D.铜线用于制电缆
5.
下列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汽油挥发B.灯泡发光C.燃放烟火D.蜡烛融化
6.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选择发生装置,一般根据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
B.选择收集装置,一般根据气体的密度与空气密度的大小和溶解性
C.氧化反应只是物质与氧气的反应
D.缓慢氧化与燃烧的共同点是:都是氧化反应、都放热
7.
虾青素(C40H52O4)是一种具有极强的抗肿瘤、抗氧化性的物质,可增强动物的免疫力。下列有关它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虾青素由96个原子构成
B.虾青素的相对分子质量是596
C.虾青素是一种氧化物
D.虾青素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0:13:1
8.
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氧气     B. 糖水 C. 食醋 D. 大理石
9.
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粒子是(  )
A.OB.2HC.H2D.H2O
10.
下图中的事例能说明分子间的间隙变小的是(  )
A. 炒菜时闻到香味 B.  压缩空气
C.  干冰升华 D.  湿衣服晾干
11.
科学家已经制造出原子序数为112号的新元素,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7,下列有关112号元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12
B.该元素原子的中子数为112
C.该元素原子的质子数为165
D.该元素原子的核电荷数为277
12.
对于SO2、CO2、P2O5三种物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都是气体B.都含有氧元素
C.都含有氧分子D.都含有两个氧原子
13.
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是
A.氧B.铝C.硅D.铁
14.
下列符号能表示两个氢分子的是
A. 2H B. 2H2 C. H2 D. 2H2O2
15.
某同学制作的试剂标签如下,其中化学式书写不正确的是(    )
A.B.
C.D.
16.
如图为尿素(CO(NH2)2)中各元素质量分数的示意图,其中表示氮元素质量分数的是(  )
A.①B.②C.③D.④
17.
下列实验现象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蜡烛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水和二氧化碳
B.红磷在氧气中燃烧时,生成大量白色烟雾
C.硫粉在氧气中燃烧时,产生淡蓝色火焰,生成有刺激性气味的无色气体
D.水通电一段时间后,正极与负极产生的氢气和氧气体积比约为2:1
18.
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空气由空气分子构成
B. N2、O2等均匀混合
C. N2、O2不再保持各自的化学性质
D. N2、O2的体积比约为5:1
19.
如图所示装置可用于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不能用木炭代替红磷
B. 实验时,红磷一定要过量
C. 氮气不与红磷反应且难溶于水,是设计该实验的依据之一
D. 打开弹簧夹,最终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占集气瓶容积的
20.
下列生活中的做法,不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用淘米水浇花B.用洗过衣服的水冲马桶
C.隔夜的白开水直接倒掉D.洗手打肥皂时暂时关闭水龙头
21.
下列做法中,不符合“尊重自然、自觉践行绿色生活”倡议的是
A. 人走关灯、少开空调 B. 使用一次性餐具
C. 自带水杯出行 D. 对垃圾进行分类
22.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为火星四射,有黑色固体生成的是
A.红磷B.木炭C.铁丝D.酒精

4.填空题(共11题)

23.
为了探究气体氨气(NH3)的某些性质,小雨同学查阅了有关资料,知道具有碱性的物质可以使无色酚酞溶液变红;然后依次做了以下实验。

由以上实验,得出氨气的物理性质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
有下列八种物质:①液氮、②冰水混合物、③过氧化氢、④水银、⑤二氧化硫、⑥洁净的空气、⑦高锰酸钾完全分解的产物、⑧高锰酸钾,从中选择适当的物质填空:(用序号填写)
(1)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2)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_;
(3)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 (4)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_。
25.
(1)金属铁是由_____(填“原子”、“分子”或“离子”,下同)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构成的。
(2)原子得到或失去电子后形成离子。某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
①当a=_____时,该粒子是原子。
②当a=8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符号为_____。
③当a=13时,该粒子是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其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_____。
26.
根据已有知识进行分析并填空:
(1)甲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也是空气污染物之一,则甲的化学式是_____。
(2)乙是一种无色液体,将人体呼出的气体吹入乙中出现浑浊现象,则液体乙是_____。
(3)丙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在方框中补全相应微粒的图示。_____

(4)丁在催化剂和光照条件下可生成戊,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27.
判断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意义,并将其序号填在相应的横线上
①2O、②O2  、 ③2 CO2、④、  ⑤ 2SO42-
(1)表示分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2)表示离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
(3)表示离子所带电荷数的是_____________ (4)表示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_
(5)表示分子中原子个数的是___________
28.
太阳能吸附式制冷结露法空气取水器可用于野外获取淡水,工作原理如图所示。

(1)蒸发冷凝器中发生的是_____(填“物理”或“化学”)变化。
(2)吸附剂中主要物质为SiO2和CaCl2,SiO2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CaCl2中钙、氯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
29.
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
氢氧化钠_________、碳酸钠__________、氮气_________、氯化钠________ ;
30.
生活中离不开化学,小玲和同学们进入博物馆.她看到了许多矿石标本,其中的4种矿石及其主要成分如下:

(1)上述矿石标本的主要成分中,所含元素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_____(填字母序号)。
(2)她依据化学式计算出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计算式为___________。
31.
实验小组同学用右图所示装置进行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集气瓶的容积为350 mL,实验时先在集气瓶中加入50 mL水。

(1)装置连接好后,检验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
(2)用弹簧夹夹紧胶皮管,点燃燃烧匙内足量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最终集气瓶中水的体积约为______ mL,说明实验成功。打开弹簧夹后集气瓶内压强的变化为________。
(4)下列有关该实验的说法中,正确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实验过程中可以不使用弹簧夹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木炭
C.该实验可以说明氮气难溶于水D.该实验可以说明空气是混合物
32.
深冷法的原理是先将空气液化,再利用氮气和氧气沸点的差异进行分离。
已知:常压下,氧气的沸点是-183℃,氮气的沸点是-196℃。
(1)分离时,氮气和氧气的状态是 (填序号)。
 
A
B
C
D
氧气
液态
液态
气态
气态
氮气
液态
气态
液态
气态
 
(2)制取得到的氧气可以用于
33.
电解水实验如下图所示。

(1)试管2中生成的气体为_______。
(2)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名称下写出物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
(3)海水淡化可缓解淡水资源匮乏的问题。下图为太阳能海水淡化装置示意图。水变成水蒸气的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

A.分子质量 B.分子种类 C.分子间隔

5.实验题(共1题)

34.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并验证氧气的化学性质。

(1)实验1中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氧气可用排水法收集的原因是_____。
(2)实验2中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该反应的文字表达式为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科普阅读题:(1道)

    单选题:(20道)

    填空题:(11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3

    7星难题:0

    8星难题:13

    9星难题: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