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1.
如图所示,实验室用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实验的相关数据如下表。(假设发生装置内生成的气体全部逸出)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 气体发生装置内物质的总质量 |
反应前/g | 35.6 |
反应后/g | 34.8 |
(1)反应生成氧气的质量为_________;
(2)计算参加反应的过氧化氢的质量_____(写出必要的计算过程)。
2.推断题- (共1题)
2.
A、B、C、D是初中化学常见物质且都含有一种相同元素,在一定条件下它们之间的转化关系如图所示(部分物质及反应条件均已略去)。

(1)若常温下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均为无色无味气体,D→C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反应。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
(2)若常温下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1)若常温下A和B是组成元素相同的无色液体,C、D均为无色无味气体,D→C是自然界中普遍存在的反应。写出A、D的化学式:A__________;D__________。
(2)若常温下B、C是组成元素相同的两种气体,D是大理石的主要成分,则B的化学式为______;写出D→C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
3.科学探究题- (共1题)
3.
已知碳酸易分解,草酸(化学式为H2C2O4)与碳酸有相似的化学性质,在受热的条件下草酸也会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对此展开探究:
(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式为:CuSO4(白色粉末)+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2O、CO2和CO。
(实验探究)小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观察到A中_____ ,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物中有_________。
(3)D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军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 。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提出问题)生成的三种氧化物是什么?
(查阅资料)
(1)无水硫酸铜是一种白色粉末物质,遇水变成蓝色硫酸铜晶体。化学方程式为:CuSO4(白色粉末)+5H2O = CuSO4·5H2O(蓝色晶体)
(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
(提出猜想)生成的氧化物中有H2O、CO2和CO。
(实验探究)小亮将生成的气体,依次通过如图所示装置,验证猜想。

(1)观察到A中_____ ,证明生成物中有水。
(2)B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证明生成物中有_________。
(3)D中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
(交流讨论)小军认为:从环保的角度来看,此装置有一个缺陷,请你指出该缺陷____,处理的方法是_____ 。
(实验结论)根据资料和实验现象分析可知,草酸分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单选题- (共10题)
5.
以科学原理和实验事实为依据进行推理是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不合理的是( )
A.氢气与氧气混合点燃可能发生爆炸,所以点燃氢气前一定要检验氢气的纯度 |
B.金刚石与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的单质,所以它们的性质完全相同 |
C.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
D.蜡烛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蜡烛组成元素中一定含有碳元素和氢元素 |
6.
在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物 质 | 氧 气 | 二氧化碳 | 水蒸气 | W |
反应前质量/g | 50 | 1 | 1 | 23 |
反应后质量/g | 2 | 45 | 28 | x |
A. 根据质量守恒定律,x的值应为0 B. 反应后的生成物是二氧化碳和水
C. 物质W含碳、氢、氧三种元素 D. 物质W只含碳和氢两种元素
8.
下列与化学有关的知识内容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
A. A B. B C. C D. D
A.化学用语 | B.物质的鉴别 |
① ![]() ②Mg2+:“2”表示一个镁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 | ①硬水和软水:加肥皂水 ②氧气与二氧化碳:闻气味 |
C.化学与环境 | D.生活常识 |
①减少水污染:禁止使用农药、化肥 ②减少空气污染:使用清洁能源 | ①花香四溢:说明分子不停地运动 ②软化硬水:过滤 |
A. A B. B C. C D. D
9.
根据粒子结构示意图给出的信息,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①②③表示的是三种元素的粒子
B. ②与③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
C. ①②③都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①②表示的粒子的电性不同

A. ①②③表示的是三种元素的粒子
B. ②与③结合形成的化合物是NaCl
C. ①②③都是原子得电子后形成的粒子
D. ①②表示的粒子的电性不同
10.
豆浆被称为“植物奶”,其中的异黄酮(C15H10O2)具有防癌功能,下列关于异黄酮的说法错误的是
A.异黄酮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
B.异黄酮是由碳原子、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C.异黄酮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22 |
D.异黄酮中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
11.
化学与生活、社会密切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食品包装袋内充入氮气用于防腐 | B.煤炉上放一壶水可以防止CO中毒 |
C.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 | D.木炭不充分燃烧时吸收大量的热 |
12.
对比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关于CO2与CO的比较有错误的是( )
A.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比一个一氧化碳分子多一个氧原子 |
B.CO2可用于光合作用,CO可用于冶炼金属 |
C.CO2易溶于水,CO难溶于水 |
D.CO2会造成温室效应,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引起中毒 |
5.填空题- (共2题)
14.
1909年,化学家哈伯用氮气和氢气在高温高压条件下首次合成了氨气,反应原理是N2+3H2
2NH3。氨气具有可燃性,燃烧时发热量高。近年科学家发现用催化剂在常温下就能合成氨气,使其有望成为替代氢能的新一代能源。
(1)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氨气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是_____(用字母表示)。

(3)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
2X+6H2O,其中X是________。

(1)氨气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是___;氨气中氮元素与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
(2)若用下面三幅模型图表示合成氨气的过程,则从反应开始到完成的排列顺序是_____(用字母表示)。

(3)氨气燃烧时可能会生成氮氧化物而污染环境,但在一定条件下,氨气燃烧却没有任何污染,该反应原理是:4NH3+3O2

15.
碳及碳的化合物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
(1)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答一条即可);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_的性质。
(1)碳的单质有多种,具有下列结构的碳单质中,由分子构成的是_____(填字母序号)。

(2)倡导“低碳”生活,主要是为了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大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上升的主要原因是_____(答一条即可);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理念的是___(填序号)。
①改造或淘汰高能耗、高污染产业
②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③家用汽车代替公交车
④优化建筑设计,增强室内自然采光,减少照明用电
(3)任何事物都有其两面性,二氧化碳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日常生活中二氧化碳可用做灭火剂,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气大和_______的性质。
6.实验题- (共1题)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推断题:(1道)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0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1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5
7星难题:0
8星难题:8
9星难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