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第五十一中学(五四制)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

适用年级:初二
试卷号:264220

试卷类型:期中
试卷考试时间:2018/12/19

1.科学探究题(共1题)

1.
某科学兴趣小组查阅资料得知镁可在氧气中燃烧生成氧化镁,可在氮气中燃烧生成氮化镁,于是设计了如下方案进行验证.

步骤1:用盛水的水槽、无底的废广口瓶、燃烧匙、蒸发皿、橡皮塞等装配成如图所示的装置.另准备一个有一根铜丝穿过的橡皮塞,铜丝末端固定一根镁条.
步骤2:引燃燃烧匙中足量的红磷,塞好橡皮塞.待充分冷却,观察到广口瓶内水面上升的体积约占原瓶内水面上方空间的1/5左右.
步骤3:往水槽中加水使广口瓶内外水面相平.点燃镁条,更换橡皮塞,镁条在广口瓶内继续燃烧,发出红光,放出热量.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
(1)步骤2的目的是_______.
(2)在步骤3“待冷却后广口瓶内水位继续上升”是由于瓶内气压______(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外界气压.
(3)拓展应用
①通过该实验可知,______(填“能”或“不能”)用镁条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若使用镁条,则测得结果______(填“偏大”或“偏小”);
②由此实验可知,选取代替红磷测定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可燃物应具有的性质为______.

2.单选题(共16题)

2.
氢气是一种绿色能源,科学家们最新研制出利用太阳能产生激光,再用激光使海水分解得到氢气的新技术,其中海水分解可以用方程式表示为:水氢气+氧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TiO2在反应中作氧化剂B.该反应是分解反应
C.TiO2在反应中作催化剂D.该技术可以将太阳能转化为氢能
3.
下列变化,前者属于物理变化,后者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结冰冰融化B.酒精挥发酒精燃烧
C.铁生锈铁熔化D.鸡蛋变臭鸡蛋煮熟
4.
下列关于催化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催化剂不能改变生成物的质量 B. 催化剂只能加快化学反应速率,但本身的性质不变
C. 二氧化锰可作任何反应的催化剂 D. 没有催化剂就不能进行化学反应
5.
右图装置常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下列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白色烟雾
B.燃烧匙中的红磷可以换成细铁丝
C.该实验可说明N2难溶于水
D.红磷的量不足会导致进入集气瓶中水的体积大于1/5
6.
下列有关空气成分的说法错误的是()
A. 空气中氧气主要来自植物的光合作用
B. 空气中分离出的氮气可用于食品防腐剂
C. 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不会影响地球环境
D. 空气中敞口放置的饼干变软是因为空气中含有水蒸气
7.
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时有如下操作步骤:①点燃酒精灯,②检查装置的气密性,③装药品,④用排水集气法收集,⑤把导气管撤离水面,⑥熄灭酒精灯,⑦连接仪器,⑧把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其中操作顺序正确的是
A.②⑦③⑧①④⑥⑤B.⑦②③⑧①④⑤⑥
C.⑤⑦⑧③②①④⑥D.⑦③①⑧②④⑥⑤
8.
环境监测中心在公布城市空气质量报告时不需要公布的项目是
A.二氧化碳B.二氧化硫C.氮氧化物D.可吸入颗粒物
9.
空气中含量最多且化学性质不活泼的气体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氮气D.稀有气体
10.
实验室需收集一瓶约含四分之一空气的氧气,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AB.BC.CD.D
11.
2003年10月15日9时0分,我国自主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发射成功,这是我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历史性重大突破,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火箭的推进剂是液氢和液氧,在此它们的作用分别是
A.作燃料,支持燃烧B.作还原剂,燃料
C.助燃,供呼吸D.密度最小,作氧化剂
12.
在医院给病人输氧气时,也利用了类似的装置,并在装置中盛放约半瓶蒸馏水,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B导管连接供给氧气的钢瓶
B.B导管连接病人吸氧气的塑料管
C.该装置可用来观察是否有氧气输出
D.该装置可以观察输出氧气的速率
13.
a和b为两份质量相等的固体,已知a为氯酸钾,b为混有少量二氧化锰的氯酸钾。当分别同时加热a和b至完全反应时,能正确表示生成氧气的质量随反应时间而变化的图象是  
A.B.
C.D.
14.
实验时,不宜用作化学反应容器的仪器是(    )。
A.烧杯B.集气瓶C.试管D.量筒
15.
一氧化氮(NO)是大气污染物,但少量NO在人体内有扩张血管、增强记忆的功能。实验室收集NO只能用排水法。对NO的猜想或评价正确的是:( )
A.易溶于水B.可能极易与氧气反应C.易与水反应D.有害无利
16.
实验中不应接触管口或瓶口的操作是
A.将试剂瓶中的液体倒入试管中B.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试剂
C.用药匙取用试剂瓶中的粉末状固体D.用玻璃棒在试剂瓶中蘸取少量液体
17.
下列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B.
C.D.

3.填空题(共3题)

18.
写出下列反应的符号表达式及其基本反应类型:
(1)加热氯酸钾分解制氧气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
(2)木炭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3)红磷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4)镁条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
(5)铁丝在氧气中燃烧 _________,基本反应类型为_____________。
19.
从下列实验现象的编号中,选择合适的编号填入题后的横线上
A.火焰呈淡蓝色B.火星四射C.耀眼白光D.浓厚白烟  E、蓝紫色火焰
红磷在空气中燃烧__ 镁在空气中燃烧_______硫在空气中燃烧____硫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
20.
化学实验时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应该按最少量取用,液体的最少量是指____。用来量取一定体积液体的仪器名称是___,读数时视线要与___保持水平,若俯视,则读数偏__,给试管中液体加热时,用来夹持试管的仪器名称___________

4.实验题(共2题)

21.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进行回答:

(1)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②____③___④___
(2)若要利用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并收集氧气,则应选择装置为_______,
(3)a的试管口略向下倾斜,是为了_____,c中的仪器①应伸至________以下,可以防止产生的气体__。e、f中的导管均应接近仪器②的______部,是为了将瓶中的空气___。
22.
(1)我们知道有多种途径可以获得氧气。如:
A.电解水B.分离液态空气C.加热氯酸钾D.分解过氧化氢 E.________。
请你在E处还可以写出另一种制取氧气的方法;
(2)若用图装置按照E方案制取氧气:

写出标号仪器的名称  ①_______②____;
该反应的符号表达式是_______。实验结束,停止加热时要先_____,后______,其目的是____,此时发现水槽中的水变成了浅紫红色,你认为产生该现象最可能的原因是__

(3)若分解过氧化氢制取氧气,供选用的装置如上:要得到平稳的氧气流,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选填“甲”或“乙”);符号表达式是___
(4)若用丙装置干燥生成的氧气,丙中盛放能吸水的浓硫酸,气体应从_____(选填“a”或“b”)端导入。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科学探究题:(1道)

    单选题:(16道)

    填空题:(3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1

    5星难题:0

    6星难题:3

    7星难题:0

    8星难题:9

    9星难题: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