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计算题- (共1题)
2.单选题- (共13题)
3.
通常情况下,几种物质的着火点如下表。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物质 | 白磷 | 红磷 | 木炭 | 无烟煤 |
着火点/℃ | 40 | 240 | 320~370 | 700~750 |
根据上表所给信息和所学相关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
A.白磷、红磷、木炭、无烟煤都是可燃物 | B.降温至着火点以下可以达到灭火的目的 |
C.实验时,用于吸干白磷的滤纸片不能丢到废纸篓里 | D.红磷燃烧属于分解反应 |
4.
已知金属M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的方程式为:M+ CuSO4 =Cu + MSO4 下列分析判断正确的是( )
A.该金属一定是铁 | B.该金属可能是铝 |
C.该反应属于分解反应 | D.金属M的活动性比铜强 |
5.
一定条件下,在一个密闭容器内发生某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如表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
C. 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12 g
D. 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4.2 g
物 质 | A | B | C | D |
第一次测得的质量/g | 50 | 4 | 4.6 | 1 |
第二次测得的质量/g | 待测 | 20 | 23 | 4.2 |
A. 上述反应属于化合反应
B. 该反应中C与D的质量变化之比为23∶4
C. 第二次测得A的质量为12 g
D. 该反应中共生成D的质量为4.2 g
6.
2017年5月,瘦西湖工人将赤霉素(C19H22O6)注入柳树,以减少柳絮。下列关于赤霉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C、H原子个数比为2∶1 | B.相对分子质量为47g |
C.氢元素质量分数最小 | D.赤霉素中含有47种元素 |
7.
下列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现象和所属反应类型正确的是 ( )
A.硫——淡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 B.一氧化碳——蓝色火焰——化合反应 |
C.铁——耀眼的白光——放热反应 | D.红磷——白色烟雾——氧化反应 |
9.
纳米材料被誉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新型材料。纳米碳管是一种由碳原子构成的直径为几个纳米(1nm=10-9m)的空心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纳米管是一种新型的化合物材料 |
B.纳米管具有管道多,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的性质 |
C.纳米管在常温下化学性质稳定 |
D.纳米管材料如果完全燃烧,生成物是二氧化碳 |
10.
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
A. A B. B C. C D. D
| 事 实 | 解释 |
A. | 书写档案规定必须使用碳素墨水 | 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
B. | 石墨能够做电池的电极材料 | 石墨能够导电 |
C. | 焦炭可以把铁从它的氧化物矿石里还原出来 | 焦炭具有氧化性 |
D. | 制糖工业中用活性炭来脱色制白糖 | 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
A. A B. B C. C D. D
11.
用实验探究Al和Cu的金属活动性强弱.若提供的试剂只有:CuCl2溶液、AlCl3溶液、Al、Cu和稀盐酸.对此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最多只能设计一种实验方案 | B.CuCl2溶液是不可或缺的试剂 |
C.选用两种合适的试剂即可实现实验目的 | D.AlCl3溶液中加入Cu不能探究金属活动性强弱 |
12.
“金银铜铁锡”俗称五金,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黄铜(铜锌合金)比铜的硬度小 |
B.五种金属中,金属铜的导电性最弱 |
C.“金银铜铁锡”是按照金属活泼性由弱到强的顺序排列的 |
D.五种金属中,只有两种金属能和酸发生置换反应生成氢气 |
13.
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不正确的是()
A.电解水时在正极产生氧气 |
B.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 |
C.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
D.在沉淀、过滤、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中,净化程度最高的是蒸馏 |
14.
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窍门或小常识往往包含着一些化学原理。下列做法正确的是 ( )
①油锅着火时迅速加入大量青菜灭火②在加油站可以随便打电话,不会产生危险③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④煤气泄漏及时打开换气扇排气
①油锅着火时迅速加入大量青菜灭火②在加油站可以随便打电话,不会产生危险③图书档案起火,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④煤气泄漏及时打开换气扇排气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③ | D.②④ |
3.填空题- (共2题)
15.
能源、环境与人类的生活和社会发展密切相关。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请要求,填写出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最坚硬的单质___,②可以燃烧的氧化物___。
(3)某化学反应的微粒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种氧化物。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6H2O+__________。
(1)目前,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常见的化石燃料包括煤、石油和__________。
(2)请要求,填写出碳元素物质的化学式。
①天然最坚硬的单质___,②可以燃烧的氧化物___。
(3)某化学反应的微粒变化如下图所示:

①反应物中有一种化合物,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
②生成物中有__________种氧化物。
③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
(4)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人们积极寻找不含碳元素的燃料。经研究发现NH3燃烧的产物没有污染,且释放大量能量,有一定应用前景。
①NH3中氮元素和氢元素的质量比为__________。
②将NH3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4NH3+3O2

16.
用化学符号填空:
(1)构成干冰的粒子_______;
(2)2个铁离子_________;
(3)酒精__________;
(4)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
(5)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
(1)构成干冰的粒子_______;
(2)2个铁离子_________;
(3)酒精__________;
(4)3个二氧化氮分子__________;
(5)硫酸亚铁中铁元素显+2价__________;
(6)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非金属元素和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__________。
4.实验题- (共2题)
17.
化学学习中,我们常用实验探究的方法学习常见物质的组成、性质等知识,下面A、B、C三个都是研究物质组成的实验图,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A实验通过观察干冷烧杯内壁的现象,得出甲烷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2)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____定律。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中选用的可燃物是_________;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__________(填“B”或“C”)实验方法相同。

(1)A实验通过观察干冷烧杯内壁的现象,得出甲烷组成中一定含有_________元素。
(2)B实验是通过证明生成物的组成来推断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____定律。
(3)C实验是利用可燃物消耗瓶内的氧气,来推测空气中氧气的含量,该实验中选用的可燃物是_________;从研究方法来看,A实验与__________(填“B”或“C”)实验方法相同。
18.
某同学利用“多米诺骨牌”效应,设计了如图气体制取与性质验证的组合实验。打开A中分液漏斗的活塞,很快看到E中导管口有气泡冒出,且溶液由紫色变红色。请据图回答问题: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验证F装置中的气体_________。

(1)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B中白磷不燃烧,原因是________。
(2)C、D中看到的现象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D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
(3)用化学方程式表示E中颜色变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F装置收集气体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用方程式表示验证F装置中的气体_________。
试卷分析
-
【1】题量占比
计算题:(1道)
单选题:(13道)
填空题:(2道)
实验题:(2道)
-
【2】:难度分析
1星难题:0
2星难题:0
3星难题:0
4星难题:0
5星难题:0
6星难题:10
7星难题:0
8星难题:6
9星难题:2